北京大学医学部 复旦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 武汉大学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 查看110所医学院校
全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吉林|广东|河南|四川|重庆|辽宁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公共基础 > 政治复习 > 正文:考研政治10年真题剖析(连载)
    

考研政治10年真题剖析

更新时间:2006/5/13 医学考研论坛 在线题库 评论
 
1
0年真题、答案及其解析
1997年政治理论试题(文科)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2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自然属性           D人的社会关系                                       
3上海《新世界》商城的股票,某月某日每股价格为1330元。该股票价格是
A股票所代表的投入企业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B股息的资本化
C按股票面额可从公司盈利中分得的一部分利润额
D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变化的晴雨表                                      
4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质的直接表现是
A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B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C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D政府实施反映资产阶级意志的政策                                     
5“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
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D可保障社会公平
71995年我国初级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256%下降到144%;而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744%上升到856%。同期,在进口方面,进口原材料的增幅较大,而进口机电设备的增幅减小。上述材料综合表明,我国
A机电产品出口条件得到改善B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
C原材料的对外依赖程度提高D初级产品的国外市场缩小
8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                   D增强人民凝聚力
9战后六七十年代,国际力量分化改组,西方国家中主张并推行“新东方政策”的是
A美国尼克松政府    B法国戴高乐政策
C西德勃兰特政府    D日本田中角荣政府
10南北双方高级领导人的对话始于
A1973年欧共体同阿拉伯联盟的对话
B1975年19个发展中国家和8个发达国家举行的国际经济合作会议
C1977年“南北委员会”的成立
D1979年确定全球谈判原则的第34届联合国大会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E主从关系
13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A买与卖的顺序不同         B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不同
C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D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E流通的目的不同
14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表明
A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
C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D历史有时会向后作巨大的跳跃
E社会形态更替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
C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答案
D规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E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部内涵
16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不要四面出击,树敌过多,造成全国紧张
B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E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17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
A保持高速度增长     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C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
E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
18雅尔塔体制解体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上升,主要表现为
A为争夺世界和地区主导权的斗争日益发展
B相互间的经济贸易摩擦频繁而激烈
C文化传统的差异扩大
D政治体制的冲突加剧
E民族排外情绪高涨
19二战后初期日本的民主改革
A是按照美国的意图进行的
B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
C推动了日本向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转变
D加强了美国对日本的控制
E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996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北京会谈的主要成果有
A决定建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B同意建立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定期会晤机制
C同意成立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D决定全面发展两国各领域的双边合作
E签署中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4分,共8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1简述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确定的今后十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22简评美国的“赫尔姆斯—伯顿法”。
四、辨析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3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24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25《资政新篇》是反映农民平均主义理想的反封建纲领。
26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五、论述题(共2题,22分)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7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简析上述论点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12分)
281946年1月,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有人对此作了如下评论:“共产党的让步多,蒋介石的苦恼大,民盟的前途好。”请结合这次会议上三种政治力量的斗争及其后的局势发展评析这一说法。(10分)
六、材料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9下列是有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八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995年达到57650亿元。原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已经提前五年实现了。“九五”期间按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8%左右,把握宏观调控力度,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材料2
据测算,每增加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当年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六五”期间为3.2亿元,“七五”期间为22亿元,“八五”前四年与“七五”期间大体相同。
据测算,1982—199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按现价计算的GNP增长度之比为
1.4∶1,按照这个弹性系数,要实现“九五”期间年均增长8%,年均投资率将达到35%左右。
材料3
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只有前苏联的1/5,美国的1/8。从物耗指标看,我国物耗所占比重逐年提高。经对国内12种主要原材料的国民生产总值消耗强度比较,我国原材料消耗强度比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普遍高5~10倍以上。从能耗指标看,我国每吨标准煤消耗所实现的国民生产总值为710美元,而美、日、法、德、英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值为2165~6388美元。
材料4
据测算,1964~1982年,我国科技进步对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为20%;1980~1994年这一比率为33%,与发达国家目前的50%~70%还有一定差距。
1994年我国汽车年产量仅为140万辆,而汽车制造厂却多达130多家,80%的厂家年产量不足1000辆,最大的东风汽车公司年产量也只有18万辆(1993年)。日本目前年产汽车总量达1300万辆,总产量的80%集中在5家大型汽车企业。
材料2~4摘自1996年3~5月《经济日报》的有关文章
材料5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30万吨乙烯装置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第一套大型化工装置,1976年投产至今运行近20年。随着国内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逐步暴露出技术相对落后,设备日趋老化,产品结构不合理,消耗较高,效益较低的问题。1992年,经国家批准,依托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对这套装置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和扩建,把30万吨乙烯装置改造成为45万吨,并一次投料试车成功。燕化在建设思想、建设模式、建设方法上,有了创造性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自《燕化之路》中国科技出版社(1995年6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4,扼要说明我国“八五”期间经济增长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1~4,指出我国实现“九五”经济增长目标面临哪些矛盾。(4分)
(3)根据材料3~5,指出实现“九五”目标的主要途径。(4分)
30下列是有关美国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延长最惠国待遇并继续与中国交往的最重要的原因不是经济上的,也不是战略上的,而是道义上的。向中国输出自由和民主的理想是对的。鼓励中国学生来美国和有才华的美国学生去中国是对的。孤立中国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希望影响中国的话。
我们需要发挥坚信民主思想的力量。如果我们奉行一项力求同中国人民来往并促进对我们有利的商业关系的政策,我们可以帮助创造一种民主改革的气候。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进口世界的商品和劳务而阻止外国思想入境的。民主思想使每一个大陆的国家得到改造,中国必然也会发生变化。
美国的对外政策从来不仅仅是美国利益的体现。它是美国理想的延伸。美国政策这个道义的方面要求我们积极参与世界事务。
摘自美国总统布什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1991年5月27日)
材料2
我们应当运用我们的外交和经济手段,使走向民主化的国家获得实际的鼓励,使拒绝民主化的国家付出更高的代价。我们有权以各国在民主化和市场改革的实际进展为条件确定我们对不同国家的外援和减债政策。针对某些特殊的情况,例如中国的情况,我们应当以政治自由化和负责的国际行为作为提供优惠贸易条件的前提。
摘自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时的第三篇政策声明:《美国安全的新契约》(1991年12月12日)
材料3
21世纪的经济正在中国形成。去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全世界最快的。中国是美国价值80亿美元的商品市场,给美国15万人的就业提供了机会。中国拥有核武库,它是亚洲乃至全球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就是我为何延长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以及在加强美中关系的同时,开始实行支持促使中国进行建设性变革的力量的新方针的原因所在。
把人权同最惠国待遇联系起来已把我们带到了尽头。由于政治动乱和困难的时候中国所取得的进展,提倡人权的人中几乎没有人主张完全取消最惠国待遇。不过,有些人仍然建议实行有针对性的而又全面的制裁,或者把人权同我们每年对最惠国的审议联系起来。
我认为,在推动中国的人权事业方面,这样的办法比起我们正在寻求的办法可行性更小,而破坏我们本身在那里的利益的可能性更大。
我在中国问题上所采取的行动是符合美中两国长期利益的。我相信,事实将证明,这些行动是推动人权事业的最好的办法。
摘自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4年5月31日洛杉矶时报的文章:《孤立中国不可能改善人权状况》
材料4
在中南海红墙后面,地面干干净净,花花瓣随风飘入平静的湖中,一派宁静的景象,但这里是做出强硬决策(特别是对美国)的指挥中心。
克林顿政府已同意让中国获得它最想得到的东西即最惠国待遇,但美国政府有可能以中国仿制美国软件和类似产品为由通过提高对中国进口货的关税使中国蒙受20亿美元的损失。美国国会还有可能采取有选择的制裁措施,而克林顿总统则可能在选举年难以否决这些措施。
但是中国的立场越来越明显:由于美国工商界在中国有巨大的利益,美国缺乏使任何认真的经济压力起作用的那种力量。
北京领导人现在扬言要对美国任何制裁措施,哪怕是有选择的制裁采取报复行动,尽管如此,克林顿政府还是在作好准备,以便就中国未能实施1995年一项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对来自中国的巨额玩具、服装和其他进口货征收惩罚性关税。目前正在华盛顿考虑的其他一些制裁措施的目的显然是为国会和克林顿政府提供政治“掩护”,便于它们继续让中国获得最惠国地位,而且大概不加任何条件,为了不让对华政策批评者获得退路,民主党人正在敦促克林顿总统在非最惠国待遇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以对付说他在对华问题上软弱无力的指责。
然而,所有这些行动都不会使中国领导人改变政策,也不会对中国正在猛增的贸易顺差造成什么影响。
摘自美国1996年5月6目《商业周刊》的文章:
《美国扬言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北京采取强硬路线》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和2,指出在对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上两者的异同。(3分〉
(2)材料3说明,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后在对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试指出这一变化,以及影响这一变化的国际背景。(4分)
(3)材料4认为,1996年美国政府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显然是为国会和克林顿政府提供政治‘掩护’,便于它们继续让中国获得最惠国地位,而且大概不加任何条件”,对此应如何认识?(3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