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玉海]:第二个角度,由于时间有限,简单地跟大家交换一下意见。刚才我说了,就复试论复试,我们只要确保程序公平,学生基本上会满意。但是我们每年的招生工作结束之后,不论是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各个院系的教授,我们大家都在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大学是不是真正招到了它所希望招到的学生。我们现在所实施的复试中的种种测量办法,是不是让那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我们更加关注的问题。这个也跟刚才陈教授所举的例子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是差额复试,有一部分同学不可避免的要在复试之后非常遗憾的不能攻读研究生,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复试成绩排的相对靠后,但是后来居上,这里面一定要考虑我们到底选拔的目标是什么?在这一点上,现在应该有共识。 [15:21]
[生玉海]:现在所说的拔尖创新,也就是要看学生是否适合做研究生,其实很多同学在报考过程中间不是真正了解自己,是不是适合做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不是适合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正是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我们在复试过程中也特别强调在确保程序公正的前提下,要求院系能组织导师认真的进行研讨,积极的进行探索。在选拔过程中,对测量的方法、测量的工具下功夫进行研究,我们希望在各个高校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各大学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加自信一点。我想到那个时候,我们在谈及公平、公正的问题上也能够更加自信一些,不仅仅是程序的公平问题,我们还要真正选拔到适合攻读研究生的人,这样才能符合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律。我就谈这么多,也借此机会再一次感谢广大的媒体对北京大学的关爱,对北京大学的监督,也特别希望今后有机会的话跟大家进一步的交流。谢谢大家。 [15:24]
[王旭明]:谢谢生院长。生院长给我们介绍的两点给我们的启发特别大,第一条我一直在想,按照改革后的复试方案,因为主观因素增加,它的公正性、公平性如何保证?我觉得北京大学采取了一系列、一套很完整的政策措施加以保障,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他的第二条,我们改革的本质含义就是要选拔创新拔尖的人才,选拔创新拔尖的人才,除了我们已经进行的这个探索之外,可能在选拔机制、方法,包括测量手段等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我觉得他给我们下一步又指明了一些方向性的东西,谢谢生院长。 [15:25]
[王旭明]:最后我们有请南开大学的研究生院佟家栋院长介绍一下南开大学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15:26]
[佟家栋]: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借此机会我介绍一下南开的情况。南开这次复试像往年一样,最近几年南开的研究生的招生情况也像其他学校一样发展得比较快。我们每年研究生报名人数最近三年都在12000—15000的范围内,大体的录取比例是8:1—6:1,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形势,要求我们整个研究生的复试制度和考试制度要规范化、制度化,也就是说制度要不断地进行完善。 [15:27]
[佟家栋]:今年教育部专门就研究生复试的问题下发了一个指导性的意见,这个意见我们觉得非常好,也非常高兴。一个方面,这跟我们过去几年探讨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第二,我们也感觉到在教育部指导性意见下发之后,我们整个制度的规范性更强,操作性更具有可接受性,所以我们觉得还是非常好的。 [15:27]
[佟家栋]:我现在讲南开的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方面是讲它的规范性建设。制度建设或者研究生的复试制度建设是一个规范性的建设,这个规范性的建设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我们复试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这个指导思想很清楚,我们自己是这样看待复试的,就是说如果研究生的初始阶段考核学生们基础知识掌握和技术程度的话,我们的复试阶段要考核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潜力,考核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今后创新的欲望。 [15:28]
[佟家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有一个比较合适的能够考核出他们的各种手段。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有这么几种方式:一种是笔试;第二是面试或者是口试;第三是动手能力的考核。这三个方面的考核,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考察他们的能力、潜力、兴趣和创新的欲望。从这个角度讲,规范性我们主要体现这么几个方面: [15:31]
[佟家栋]:一个是复试内容的规范性。不管你是哪个专业、哪个学院、哪个系、哪个管理部门,必须有这样一个复试内容的规范,包括复试的权重、复试内容涉及的领域,比如题库的建设等等这些方面; [15:32]
[佟家栋]:二是复试程序的规范化。复试程序的规范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按照教育部的指导性的意见,我们对整个复试过程的规范也是非常关注的,比如成立领导小组、复试过程公开、复试过程的监督制度、整个复试小组的组成制度、导师的组成制度等等,这是第二个方面的规范; [15:32]
[佟家栋]:第三个方面的规范性是评分的规范性。评分的标准要规范,要有客观的考核标准。 [15:32]
[佟家栋]:最后是录取环节和录取结果的规范性,不管是哪个专业,必须公示录取结果。因此我们把这个制度建设具体划为四个方面的规范性,内容的规范性、程序的规范性、评分的规范性、录取结果的规范性,这是我为大家汇报的一个方面。 [15:33]
[佟家栋]:第二方面是汇报多样性。各个学科的特点不一样,各个学科重视的内容不一样,所以它在考核上,我们把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选择,由专业学院自己确定,并且事先公布。 [15:33]
[佟家栋]:大体上讲,比如南开的信息学院,信息学院在考核过程当中,它特别注重信息的沟通和考生的信息沟通,各种考试环节的事先发布、评分标准的事先发布,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相互选择等等都是在网上进行系统的公布; [15:33]
[佟家栋]:另外一个是经济学院,因为经济学院的专业性既有理科的特点也有文科的特点,因此它也注重这种能力上的考核,在这种考核当中它把导师和学生分成不同的组,而这种分组情况不是事先确定的,都是在考试的当天公布出来的,大家根据这样一种公布的情况,分到不同的组去; [15:34]
[佟家栋]:第三是我们的化学系。在南开化学是强调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专业。在这个专业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测试,每个学生必须大约用半天的时间来做试验。在这个试验当中,当然可能大家做的试验一样,在做一样的情况下,会花很多的原料,很多的试验品,但是我们后来对化学的体会是,尽管在考试当中有这么多的付出,但是如果真正招来好的学生,避免今后在培养过程当中一些试验品、原材料还有其他方面的浪费。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化学院也做了很多这样的尝试; [15:35]
[佟家栋]:比如法学院,他们一些老师在做题库的时候,在前一天晚上做题库,做了题库之后,早上回到自己的院里去,但是在这儿之前,老师们不许回家,只有在那个地方,把信息都收集完,类似高考那样的保密制度,这样的制度我们觉得也是非常好的; [15:36]
[佟家栋]:比如物理,物理在考核学生的时候特别注重他的兴趣,因为物理学科有很多特别枯燥的东西,怎么办?他们考核学生在哪些方面比较有兴趣,如果对某个专业或者某个领域有兴趣,一旦这个学生被录取,会把这个学生分到他感兴趣的方向去,所以在我们的复试过程当中,既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复试,同时也是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进行的教育部提到的注重专业素质的考核和专业素质能力的考核。 [15:36]
[佟家栋]:从这样一个意义上讲,我们觉得南开今年的探讨有很多的收获。在上个星期,我们自己开了一个关于复试工作的总结会,一方面对照我们和教育部下达的指导性意见的符合的情况,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不断的总结这样一个经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想不断的完善和推广大家能够共同使用的一些制度,同时我们也要肯定各个专业学院在他们自己的探索当中,行之有效的能够选拔优秀人才的复试的方法和复试的内容。我想今后这些方面的探索和改革还是会不断进行,因为制度建设本身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谢谢大家。 [15:37]
[王旭明]:谢谢佟家栋院长,通过佟院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实际上南开大学对复试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由于时间关系,我刚才没有让林蕙青司长介绍整个文件的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的过程,实际上这个过程大家知道,从78年我们研究生制度改革以来,一直到今天已经20多年的时间了,是在大量的工作实践、经验,还有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今天的文件,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15:38]
[王旭明]:听完三位教授的介绍,我们也知道今年复试改革的方案在三所学校开展的有关情况,我知道大家可能跟我一样,有很多问题要问,不过稍稍要忍耐一下,因为考试的特点大家可能不便到考试现场了解复试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大家的形象和直观的需要,我们特意制作了一个很短的5分钟的小片子,让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播放短片) [15:38]
[王旭明]:五分钟的短片使我们了解了更多的学校,以及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学生高校开展研究生复试改革的有关情况,给了我们很坚定的信心,看来各个学校组织工作做的那样完善,学生那样充满自信的回答老师的提问,显示出这个改革的生机和生命力。下面欢迎记者提问。 [15:39]
[中国教育报]:刚才三位院长介绍了各自开展复试工作的情况,从教育部的角度来讲,配合出台的指导意见,有没有一些相关的举措、办法来确保监督各高校开展复试工作的公平、公正性?谢谢。 [15:39]
[林蕙青]:刚才我们在介绍情况的时候已经介绍了相关的情况,我们现在构建一个制度性的保障,刚才三位研究生院长也都介绍了他们学校的一些具体做法,从国家要求的制度性保障方面来说,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 [15:42]
[林蕙青]:第一是程序上的保障。比如说要求时间、要求人员,大家也看到短片上,学生是随机抽取,这样在程序上大大的降低了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的机率,程序上给予保障; [15:42]
[林蕙青]:第二是在管理上给予保障,比如说我们要求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追究等等; [15:42]
[林蕙青]:第三是监督保障,刚才我也提到了我们要求三个公开,另外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建立起通畅的学生申诉、投诉的渠道,刚才三位院长也都介绍了学校各自的做法。 [15:43]
[林蕙青]:还有就是权益保障。权益保障是我们的复议制度,如果学生确实感到有不公平的待遇,可以提出申诉,学校或者招生单位要组织相关部门经过核实情况之后组织复议。 [15:43]
[林蕙青]:我们在整个制度的构建当中,通过各个方面,包括程序、管理、监督、权益等等各个方面的保障来实现这位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保证它的公平和公正。 [15:44]
[新京报]:现在考生复试不合格分哪几种情况?如果复试不合格是不是意味着不予录取?前一段时间召开的研究生复试招生工作会议上曾经讲过要增加个性化的考试内容,怎么落实? [15:44]
[张凤有]:研究生招生不同于高考,因为是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选拔,分382个学科进行选拔。刚才这位记者讲,研究生的选拔过程当中复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研究生复试工作要考察全面、重点,在复试工作当中,有两种不合格:一种不合格是他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他的综合素质方面不符合专业上的要求,这是第一种不合格;第二种不合格,因为学校层次不同,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对于复试合格的标准和要求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说的复试不合格,在这两种情况当中都可能有。应该讲,在复试当中,学校对不合格处理的很慎重,一般要经过导师小组的积极讨论,要经过院系工作小组的研究,最后要报校领导小组批准以后才可以做,所以这是对复试不合格的解答。 [15:48]
[张凤有]:在研究生的招生当中,它和高考不一样,刚才我讲了,因为它的专业是382个学科,它的弥散度大、个性化强,所以在复试方面对个性化的考察更为突出,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对个性化的考察专业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各个学校可以结合自己本校的学生特点进行这方面深入的考察。 [15:48]
[陈皓明]:刚才这位记者讲到的不合格,如果说不合格我们是不录取的,因为复试不合格意味着我们对这个学生能不能做研究生做一个判断。但是实际上我们遇到的不是0和1的判断,都是遇到程度上的差别。大家知道,我们在选复试生的时候,基本控制在120-200之间,所以这里面绝对说他不合格肯定不录取,所以实际上在实施复试标准的时候,是有一定的定量指标在里面的,所以常常是可以排序来考虑问题。就我们清华大学来讲,复试和初试的权重各占一半,把复试的成绩和初试的成绩合并起来考虑,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是根据程度来进行优选的问题。 [15:49]
[佟家栋]:我补充一点,刚才林司长和陈院长都讲了,还有一种情况,不合格的人不录取,有一些是合格但是是程度上的差别,对于这样的人怎么办?实际上教育部有一个明确的文件规定,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在一个学校内部的不同的二级专业当中调剂,他还有可能在本校其他相关的或者相近的二级学科,还有可能参加复试的机会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第二个办法是,如果这个学生不符合这34所自划线学校的要求,如果他的成绩还高于全国划定的复试分数线,他可以调剂到其他的学校去。教育部一直鼓励各个学校要积极的做好这个工作,实际上考三次自划线学校的考生能有两次到三次可能的录取的机会。现在来看,我们觉得这个制度对于考生来讲是非常负责任的一种。 [15:53]
[中国日报]:我想问关于申诉和复议的具体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程序上的问题,如果学生对于复试的结果有疑义,他要向学校申诉的话,是不是只要申诉了,学校就会给他开展复议这个过程?如果不是的话,学校选择开展复试之后是不是有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申诉不受理?第二在时间上有没有一个相关的规定,比如20天之内可以给你复议的结果?是不是学校复议的结果就是一个最终的结果?学生就没有更多的渠道再向高一级的单位反映?学校是根据什么进行复议,是根据当时的成绩单还是有全程录像的方式回放,能够给大家一个很透明的复议的程序?谢谢。 [15:55]
[张凤有]:我是招生处处长,我经常接触这方面的情况,有些情况了解的比较多一点。考生的申诉渠道是很畅通的,我们经常接到考生的电话、信访。应该说根据我们申诉负责的有关管理责任制,分不同的情况,属于像学生对试卷、成绩,包括阅卷过程当中认为自己得分不准确的,像这样的情况比较多。这类情况我们按照现在招生管理、考试管理的规定,学生可以向招生单位提出这方面的申请,由招生单位和省级招办对他的试卷进行再复核,主要是复核他有没有漏判,有没有记分错误,对于阅卷本身有一定的标准,在阅卷的时候应该能够辨别出来,这是第一种情况。 [15:55]
[张凤有]:第二种情况是对复试当中所遇到的不公正,这些问题我们要看具体的情况,如果属于个案,就是个别导师或者其他问题,由招生单位根据本校的招生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如果是对学校招生办法或者招生程序有不清楚或者不满意的地方,可以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这样可以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对学校的规定办法进行再审核,如果符合教育部和国家法律规定的程序,属于学生不清楚的再解释一下。所以学生如果对学校的处理结果的答复还有不满意,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复议。 [15:56]
[北京劳动午报]:我有一个问题,据我们了解,现在有些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找到好工作,盲目地跨系、跨专业的报考热门院校和专业,他们当时通过一段时间内密集的作题,死记硬背,通过初试,有些甚至考的比原来专业的考生考的分数还高,我想问一下上述三所名校的代表,你们怎么在复试中选拔真正适合做研究的同学,避免急功近利的考生进入到名校?谢谢。 [15:57]
[张凤有]:我先把一些情况说一下。刚才讲的这种情况是有的,这种情况如果只是评初试成绩进行录取的话,必然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人进入到研究生阶段里面去学习,这是我们不希望的。研究生是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他对自己从事的学科要有强烈的兴趣,有相应的基础,所以这也就是我所理解的教育部为什么加强复试,加强面试的问题。因为在面试过程中间,可以用各种角度来测试这个问题。我介绍一个例子,我们电子学科曾经出现过这么一个例子,比如让学生说出来所报考的学科目前研究的前沿方向和热点,比方说让学生介绍一下所接触到的主要学术期刊和这个学术期刊的特点,像这种问题,如果不是对这个学科比较有强烈兴趣,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只是应付考试的几门科目的话肯定会考砸的。 [15:58]
[张凤有]:另外,还需要在面试中提出一些现场的问题,比方说像电子设计,当场设计一个电路,这个电路有什么要求,给你10分钟时间设计一下,然后根据你的设计教师再提问题,在面试中可以从不同角度测试这种情况。我想这样一种制度或者这样一种做法就是为了避免刚才这位记者同志提出的这些问题。 [15:59]
[生玉海]:我再补充一下,给大家举个例子。刚才那位记者问的是说死记硬背的学生怎么把他考出来。其实非常简单,前面也准备了一些供学生随考的试题,有的学生连抽两道都答不上来,我们对这个不予以记录,接着问,你觉得你对哪方面比较感兴趣,对哪方面比较拿手,你自己说?他说了之后,先生们往往采用追问的方式,这样追问下去,很快到最后学生就张口结舌,参加复试的先生通过一轮轮的追问,基本上对这个学生、对这个学科的知识、以及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了解,对他的深度掌握的比较清楚,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充分相识复试组教授、专家们的判断。谢谢。 [16:01]
[佟家栋]:实际上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复试本身就要避免这种死记硬背的学生可能进来,然后他没有在这个专业当中发挥潜力的这部分人。另一方面我们并不排斥学科的交叉。我给大家也举个例子,比如数学和经济学的交叉,我们现在经济学里面越来越重视数量分析,在做数量分析的时候我们希望有数学背景的学生上了四年的硕学学科,然后跳到经济学里来搞经济研究。去年我们发现在考生当中有四名数学考了150分,对于这样的学生怎么看?其他所有学生专业有的得了40分、50分,看看他比如是不是对经济学感兴趣,如果确实感兴趣,学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基本能力可以我们也录取,也不是绝对的别的专业就排斥,我们去年做了这个事情之后,今年有了示范作用,今年南开的经济学专业里面出现了38个150分的,硕士学150分,我们在防止一些死记硬背的学生、低素质学生的同时,我们鼓励学科交叉,鼓励必要的和这种综合素质比较强的人也能考到他不是本科学的专业的学校里,这两方面各个学校都在探索,都在做,否则我们没有在各个学校自主权基础上的破格录入。 [16:02]
[王旭明]:这里面还有两个问题是记者们在电话采访当中要求给予答复的。一个问题是问,在复试中落选的考生,是否可以参加其他招生单位的复试,如何参加调剂的复试?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考研究生的辅导班,教育部对这个辅导班是什么态度? [16:02]
[张凤有]:刚才我讲研究生的复试不合格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其中之一就是有的学校对复试合格的要求有差异,在这个学校或者认为复试不合格,不符合这个学校合格的要求,或者因为这个学校招生名额的限制,有些学生可能面临着二次调剂,二次调剂在现在来讲只要是符合教育部复试具体分数要求的考生,都会参加这样的调剂。为了方便广大考生调剂,今年教育部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专门开辟了调剂平台,这个网的名字就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16:03]
[张凤有]:因为网上的报名包括信息发布都在这个网上,考生可以自由的登录这个网,以前考生调剂都经过同学推荐、老师推荐、朋友推荐,各种渠道比较窄,信息管理也比较窄,我们搭建这个平台以后极大地方便了考生的调剂。据我们初步统计,截止到4月16号,我们网站访问人次244.5万,据我们昨天的统计结果,接近有76555名考生通过这个网站填报了调剂信息,目前有42732名考生得到了调剂的复试通知。通知复试的考生人数占参加调剂考生数的44.7%,这个网站对大家来讲服务是很方便的。 [16:04]
[张凤有]:关于社会上考研辅导班的事情,教育部一般不赞成,根据教考分的原则,教育部2004年就发布严禁办教育辅导班,今后教育部对高校在职教师加强管理。 [16:04]
[王旭明]:刚才林司长在讲话当中,讲到这项改革的最后一点要特别强调,这项研究生复试的改革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是一个改革的产物,对于改革林司长特别强调,希望媒体关心、理解和支持,因为她说: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改革才能不断的前进,这个前进将是国家之福,千家万户之福,刚才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但是我觉得在提问当中没有一个记者涉及,就是在介绍研究生制度改革的时候,特别强调这次研究生招生改革是一个制度建设的产物,她特别提出制度建设包括制度设计、执行、反馈和调整等等,应当说制度建设,制度的改革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16:06]
[王旭明]:由此我也想到,我们国家很多具体的工作制度都有待于改革,比方说大家很关心的大学生到基层创业,建功立业,这是我们建国以来就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有什么新的特点?我们知道北京有一批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村官,邯郸也有一批去当农村,这周我们特别带了一个新闻单位去采访,到湖北去看一下湖北省有几千名大学毕业生活跃在湖北农村,湖北是怎么进行制度设计来进行这项工作,教育部对这项工作的部署,今后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明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我们将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大家关注。谢谢。
[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