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 复旦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 武汉大学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 查看110所医学院校
全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吉林|广东|河南|四川|重庆|辽宁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公共基础 > 政治复习 > 正文:2007考研政治大纲考点全解1
    

2007考研政治大纲考点全解1

更新时间:2006/7/26 医学考研论坛 在线题库 评论

目    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第四章  资本的运行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第三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第五章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第七章  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第四部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五部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四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五章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第六章  战后社会主义国际的经济与政治
第七章  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八章  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学科概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共有七章,可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和总述。第二部分即第二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即回答“世界的物质性”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第三部分即第三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即阐述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第四部分即第四章,是马义哲学的认识论,即阐述认识的本质、过程、真理性及思维方法等,第五部分即5-7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主要阐述社会的本质及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概括起来,马义哲学原理就是由其概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等五大部分组成。其中辩证法与唯物史观,尤其是3-6章在整个学科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复习建议
  在3-6的重点章节中,考生应在复习时真正搞懂大纲每章的重要概念和原理的论点、论据、理论界限及其意义,在理解上要做到准确、完整、深刻。在此基础上,考生还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融通知识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针对此学科中的一些重、难点,考生可采取“线、点、面”相结合的方法来加深理解和记忆。“线”是指对整个学科的各章节内容梳理出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点”是指具体到每一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不能漏掉;“面”是指当知识点展开时所涉及到的一些常识与知识必须了解。这样,以线牵动全局,以点带动面,就能反整个学科内容掌握在手心,做到可紧可松,游刃有余。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知识体系】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看法或根本观点。每个人都有世界观,但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哲学是将世界观自觉的以理论的形式表述出来的,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广义的世界观还包含人生观、价值观。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二者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一定的世界观作为思想原则运用在具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表现为方法,方法论就是有关这些方法的理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核心考区】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因此对哲学范畴的理解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1)哲学与世界观之间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一定是哲学,因为世界观有自发和自觉之分。只有自觉的世界观即理论、系统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2)哲学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方法论是用一定的世界观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根本方法。因而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命题分析】
本知识点不是命题的重点,考生适当了解即可。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知识体系】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的性质决定的:(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指导人们实际生活的基本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它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2)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是引导我们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现实地变革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工具。
【核心考区】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后者只是哲学基本问题的首要内容。
2.对于可知识论与不可知论的划分不能以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来划分,因为彻底的唯心主义者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也是可知论。只有不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才是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提出来了科学的实践观,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世界的本质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得出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本体论观点以及人的意识能认识外部世界的的认识论观点,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对立统一的基础问题。
【命题分析】
1.历年考试情况:1997年理科第1题
2.命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出现分析题的可能性很小。考生要特别重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和重大意义的分析,此外还要注意以下问题:谁提出来的?经典表述是什么?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其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知识体系】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
(1)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心主义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2)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二元论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1)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
(2)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力图从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整体的辩证法观点,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缺陷。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必然导致“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唯心主义的存在根源有社会历史的,阶级的和认识认识论的三方面。尽管唯心主义在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提出了不少重要问题,产生过有重要价值的思维成果,但它作为一种主观同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脱节的理论观点,并不能有效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列宁指出,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核心考区】
(1)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既要弄清它与一般唯物主义的共性,又要了解它的特殊性,如强调意识的能动性等。
(2)准确把握近代唯物主义的特点,尤其是它在历史观上的不彻底性,坚持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3)注意唯心主义所包含的合理因素,甚至是非常深刻的重要思想,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命题分析】
1.历年考试情况:1996年理科第11题,1997年文科第11题,1998年文科第23题,1998年理科第2题,2000年文科第2题,2000年文科第17题
2.命题重点是:中西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性观点以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性观点、旧唯物主义的缺陷、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命题方式主要以选择题出现。考生需作认真准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