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气,司呼吸
含义:指一身之气均由肺所主持,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机理:主要取决于肺司呼吸功能。
含义:指肺吸入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实现体内外的气
体交换。
主呼吸之气 意义: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的宣发与肃降作用
肺 生理 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表现:呼吸均匀通畅。
主 含义: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肺呼吸均匀协调,
肺吸入的清气,是人体气的主要来源之一, 是气的生成和气机
气 主一身之气 意义 尤其是宗气的生成。 调畅的根本条件。
生理 肺有节律的呼吸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 反之,气旺则肺司
表现:全身之气生成充足;气的升降出入正常 呼吸均匀有力。
主要病变:呼吸无力,少气懒言,肢倦乏力等气虚之征
含义:肺是呼吸器官,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 由“虚如蜂窠”的形态结构所决定
司 赖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来实现
呼 意义:呼浊吸清,保证清浊之气的新陈代谢
吸 表现:呼吸调匀,气息平和
主要病变:呼吸不畅,咳嗽气喘。“诸气月贲 郁,皆属于肺”
(二)肺主行水
含义:指肺气对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有疏通调节作用
濡润头面诸窍及皮毛肌腠
宣发:向上向外布散津液 呼气排出部分水液
外达皮毛排出汗液
机理 降阴液填补肾精
肃降:向内向下输送 降津液下输于肾和膀胱,经气化排出为尿 “肺主行水”。
津气下行,助大肠传导,并排出部分水液 故称
意义:参与体内津液代谢,维持其动态平衡 “肺为水之上源”。
表现: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主要病变:痰饮、水肿(颜面尤著)、小便不利等
宣肺利水:“开鬼门”法、“提壶揭盖”法
降气利水
(三)朝百脉、主治节
含义: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浊吸清将含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布到全身。
结构——心肺相联,肺“聚会百脉”
朝 功能——肺司呼吸,气助血行
百 意义:助心行血,是血液循环正常的必要条件。
脉 表现:呼吸调匀,血行畅利。
主要病变: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症。
含义: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和脏腑功能的作用。
机理:通过治理调节气血津液(人体基本物质)而起到治理调节全身的作用。
意义: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主 司呼吸,交换清浊之气
治 生理 表现 随呼吸,调布全身气机 为“相傅之官”。
节 司水行,通调津液代谢
朝百脉,推动调节血行
主要病变:呼吸、水液代谢、气血运行异常,进而影响全身相应脏腑的功能。
三、生理特性
(一)肺为华盖
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华盖”。
居高位,能行水——“水之上源”。
宣发卫气,保护诸脏——“五脏六腑之盖”、“脏之长”。
肺外合皮毛,上通喉鼻——诸邪易侵之脏。
(二)肺为娇脏
肺脏清虚娇嫩
开窍于鼻而通天气 易被邪侵
外合皮毛
百脉之朝会
治疗宜轻清、宣散
(三)主宣发、肃降
含义: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作用:向上向外布散气与津液。
呼出浊气。
体现 将津液、水谷精微输布头面诸窍、皮毛肌腠。
宣发卫气,温养皮肤肌肉,使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肺失宣发——呼吸不畅,胸闷喘咳。
主 病理意义 卫气被郁——恶寒无汗。
宣 津液内停——呼吸困难,喘咳不得卧。
发 含义: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的作用。
肃 作用:向下向内布散气津。
降 吸入清气,合谷气成宗气,以资元气。
体现 布散津液及水谷精微濡润脏腑。
将代谢浊液下输于肾及膀胱,化为尿排出。
病理意义:肺失肃降——呼吸表浅或短促,咳喘气逆。
生理:协调——呼吸、血行通畅,津液正常输布代谢。
二者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为用
病理:失调——呼吸、血行失常,水液代谢障碍。
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含义:指肺与皮毛相互为用,即皮毛的功能由肺所主,皮毛又能助肺呼吸。
宣散卫气于皮毛,以温皮肉、司开阖、主卫外御邪。
生理意义 将津液、水谷精微输布头面诸窍、皮毛肌腠以滋养之,使之红润光泽。
皮毛之汗孔能随肺气宣降,以调节呼吸。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寒邪客表,若恶寒无汗伴咳喘等,则病邪已伤肺脏。
病理意义 肺气不足,宣发无力——皮毛憔悴,卫外不固,多汗、易感冒。
肺精亏,肺气虚——卫表不固——自汗或易感冒、皮毛失濡而枯槁不泽。
(二)在窍为鼻
含义:鼻的嗅觉与通气功能均赖肺气的作用,故称。
肺气和利 嗅觉灵敏。
肺津滋润 气道通畅。
外邪袭肺,多从口鼻而入
肺脏有病,多反映于鼻
(三)肺在志为悲(忧)
含义:指悲忧为肺之精气经气化而表现于外的情感反映,故称。
生理意义:悲(忧)属七情之一,悲动于心而肺应之。
损伤肺中精气
病理意义 影响宣降运动
肺病生悲——肺气虚,气机消沉——易悲伤。
(四)肺在液为涕
含义:鼻涕由肺精所化,由肺气的宣发作用布散于鼻窍,故称。
肺气宣发,促进肺津至鼻窍而为涕。
肺精、肺气充足,宣肃正常,鼻窍得润而涕不外流。
肺寒——鼻流清涕。
病理意义 肺热——流黄浊涕或涕中带血。
肺燥——鼻干而痛、涕少或无涕,或涕中带血。
(五)与秋气相通应
肺气清肃下行 同气相求
秋季气候肃杀 肺应秋而旺。
肺的制约和收敛功能强盛 顺应秋气而渐收,
气血津液运行自表趋于里 收敛神气,无外其志。
秋季气候为清凉干燥 干咳无痰。
病理 易见肺燥证 口鼻干燥。
肺为清虚之体,喜润恶燥 皮肤干裂。
肺系统小结
主呼吸之气
主一身之气
鼻为肺窍
喉为门户
外合皮毛
汗孔为气门
宣发
肃降
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治理调节全身各部功能。
肺为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脾
一、概述
解剖位置:位于中焦,腹部偏左,外应于大腹。
形态结构:扁平弯曲,其色紫赤,附有散膏。
主要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联属功能:在体合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
脾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二、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运化
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即谷精)和津液(即水精) 运化食物。
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 运化水液。
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的中心环节。
是后天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机能。
1.运化食物
含义:指脾对水谷的消化和对精微物质的吸收、转输作用。
磨谷消食:帮助胃肠将饮食物化为精微和糟粕
吸收 散精于肝
运 二个环节 精微 浊气归心 通达全身内外各组织器官
化 转输 上归于肺 脾为后天之本,
食 脾为消化系的主要代表,与胃肠等配合完成复杂的消化功能 气血生化之源。
物 生理 脾吸收的精微物质是气血化生的主要来源
表现:饮食得以消化,精微吸收转输,气血充沛,各部功能正常
病理意义:腹胀、便溏、倦怠、消瘦、气血虚少等病症
2.运化水液
含义:指脾气的吸收、转输水精,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
胃和小肠消化吸收的津液,即水精
大肠吸收的水液 经脾气的转输作用上
肾气的蒸化作用回吸收的水液 输于肺再输布至全身
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枢转作用:脾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
凡水液上腾下达,均赖于脾气的枢转
生理意义 脾气散精,输布全身,濡润五脏六腑 脾为制水之脏。
脾气健运则水液布散通利,无水湿之患
功能失健,水液代谢障碍
发生湿滞、痰饮、水肿、腹满等病症
健脾燥湿
健脾利湿
(二)主统血
含义: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运化正常,保证血液生成的质
和量,血液的各种机能才能正常 主要是气的固摄作用的具体体现,
“气之源头在乎脾”,脾健气旺, 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
气旺则能行固摄之功统摄血行
意义——是血液正常循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表现——血行脉内而不外溢。
运化无力
病理意义:脾 清气不升 出血 伴气虚之症。
统血无能
三、生理特性
(一)脾气主升
升清。
升举内脏。
依据人体清浊升降规律,清者上升,浊者下降。
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有布达上升的功能。
1.升清
含义:“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指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脾
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
脾气的升清作用,实际上是脾气运化功能的表现形式。
脾主升清
胃主降浊
饮食水谷的消化。
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
升水谷精微于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表现:向上转输精微 升清于头面——头目清爽。
升津液于口为涎——润口腔,助消化。
脾气不升 气血乏源,清窍失养——头晕目眩,神疲乏力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浊气不降,壅滞中焦——腹胀满闷 浊气在上,则生月真 胀。”
精微不布 清气下走,清浊混杂——便溏、泄泻
2.升举内脏
含义: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
脾气上升
胃气下降
病理意义:脾气不升,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久泄脱肛等。
治疗:健脾升陷——如补中益气汤。
(二)脾喜燥恶湿
含义:指脾运化水湿,以阳气为用,欲求干燥清爽而恶湿困的特性。
机理:太阴湿土,得阳始运。
生理意义:“脾燥则升”。
病理意义:“脾生湿”、“湿困脾”。
治疗:健脾与利湿同用。
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脾在体合肉,主四肢
含义:脾运化的水谷精微,布达四肢,充养全身肌肉。
肌肉得养,肌肉发达。
四肢禀水谷精气,则轻劲有力。
精微物质化生无源
四肢肌肉失去营养
(二)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含义: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生理意义:脾胃经脉上行于口,脾气上升,口味正常,纳谷香甜。
病理意义:脾病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口淡乏味、口粘、口甜等。
含义:口唇的形色及功能与脾有密切关系。
生理意义:脾运化水谷精微,气血充旺,使口唇肌肉强健,色泽红润,感觉灵敏。
脾虚,气血亏少——口唇萎黄,枯而不荣。
脾胃积热——口唇糜烂。
(三)脾在志为思
含义:思虑以脾之精气为物质基础,经脾气气化表现于外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故称。
生理意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正常的思考对机体生理活动无不良的影响。
思虑过度,所思不遂——脾气郁滞、不思饮食、脘腹胀闷。
脾失健运,气血不足——思维功能减退。
(四)脾在液为涎
含义:涎为脾之阴精所化,经脾气运化至口腔,故称。
经脾气运化至口腔有润泽口腔,助食吞咽和消化等作用。
脾气健运,涎上注于口而不外溢。
病理意义:脾胃不和或脾气虚则口涎自出;脾阴虚则涎液减少而口干。
(五)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含义:五脏应四时,脾主运化,与四时之外的“长夏”生化之气相通应。
长夏之季,蕴酿生化,万物华实,合于土生万物。
人体之脾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以奉生身。
长夏之湿太过困脾,脾运不展。
病理意义 炎夏热盛 湿与热兼则身热不扬,肢体困重,
脾弱湿伤 脘闷不舒,纳呆泄泻等病症。
脾系统小结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主运化 在志为思。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主统血——主要是气的固摄作用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有关。
升托内脏。
升于心肺、化为气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主升 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
升津于口——在液为涎。
肝
一、概述
解剖位置: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外应两胁。
形态结构:形似楔形,左右分叶,右厚左薄,其色赤紫。
主要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联属功能: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与胆相表里。
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其性刚,为刚脏,主升发,通于春气。
二、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疏泄
含义: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机理:与肝的升发条达之性密切相关。由肝主升、动、散的生理特点所决定。
气机通畅 促进津血运行输布。
主要作用:调畅气机为基础 气血和调 脏腑器官功能 促进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
经络通利 活动正常协调 调畅情志。
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气行则血行 血不瘀阻
气行则津行 津不停留
协助脾胃 促脾升,使清阳之气升发 中焦升降有序
2.促进脾胃运化和 气机升降 促胃降,助浊阴之气下降 运化有职
胆汁分泌排泄 促进胆汁的 胆汁来源于肝
分泌与排泄 其排泄依赖于肝的疏泄
既不亢奋
又不抑郁
4.促进男子排精 肝气疏畅 女子行经规律,正常排卵。
女子排卵行经 肝血充足 男子正常排精。
疏泄不及(肝气郁滞)——胸胁、少腹、两乳等胀痛不适 可兼津血、消化、情志
疏泄太过(肝气横逆)——烦躁易怒,头胀目赤,胸胁攻窜作痛 及排精行经的异常。
血瘀——胸胁刺痛、癥积、月经不调等。
津停——梅核气、痰核、臌胀等。
呕血、咯血、倒经等。
甚则昏厥。
肝病犯脾
肝脾不和
2.消化功能异常 肝病犯胃
肝胃不和
肝病及胆——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黄疸等。
郁郁不乐,多疑善虑
沉闷欲哭,胸闷,叹息
急躁易怒,心烦失眠
头目眩晕,头胀头痛
女子——经行紊乱,痛经,闭经,阴冷等。
男子——阳痿早泄,遗精或精瘀等。
(二)主藏血
含义: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肝为实质性全血器官,故能藏血。
肝气收摄和疏泄作用是肝藏血及调节血量的动力。
肝藏充足之血量,濡养肝体,化生和涵养肝气。
制约肝气升腾太过,保持其冲和条达之性,维持正常疏泄。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全身各部得以濡养。
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以备不时之需。
③濡养肝及筋目:肝藏充足的血液——濡养肝脏及形体官窍。
肝藏血充足
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冲脉血液充盛
肝血充盈,肝之阳气不过亢,防止血随气逆而出血。
肝血充足,肝气不虚,收摄血液有力。
肝血不足则阴亏
肝阳易动则过亢
筋目失养——肢麻拘急,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
胞宫失养——月经量少,甚则闭经。
肝气虚弱,收摄无力
肝火升动,迫血妄行
肝气不足,血不归藏
肝阴不足,血不得凝
肝主疏泄,其用属阳 肝之阴血易虚。
肝主藏血,其体属阴 肝之阳气易亢逆升动,甚则化风。
三、生理特性
肝主升发,喜 肝木应春,升发阳气以调畅气机 肝和则生机健旺,五脏可安
条达而恶抑郁 肝气条达犹如春发冲和之气充于四季 故有“人之生机系于肝”之说
刚——刚强躁急,主升主动
体——肝藏血,体阴柔为阴
用——性刚烈,易升动属阳
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含义:筋膜有赖于肝之气血的滋养,筋膜的功能由肝所主。
肝血充盛
筋膜得养
肝血不足
筋膜失养
含义:爪甲的荣枯,与肝之气血及功能盛衰密切相关。
肝血充足
爪得其养
肝血不足——爪甲软薄,变形脆裂,枯而无泽。
高热而见指甲突发青紫,多为肝风内动的先兆。
(二)肝开窍于目
含义:肝之经脉上连目系,目的视觉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之营养。
肝气升发 视觉清晰。
肝血上升 眼球活动自如。
肝血不足——视物模糊,夜盲。
肝阴亏损——两目干涩,视力减退。
肝经风热——目赤痒痛。
肝气郁滞,久则化火生痰——两目昏蒙,视物不清。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目胀。
肝风内动——目斜睛吊。
(三)肝在志为怒
含义:怒为肝之精气经气化而表现于外的一种情志变化,故称。
怒属七情之一,虽属不良心态,但亦是常人所具有的一种情志活动。
一定限度的怒可疏理肝气,维持生理平衡。
疏泄不及,肝气郁结——郁怒愤懑
疏泄太过,肝气暴张——暴怒盛怒
肝失条达 疏肝解郁
气机郁滞 平肝降逆
肝气暴张
升动无制
(四)肝在液为泪
含义:泪为肝之阴精所化,经肝气疏泄至目的液体,故称。
肝气疏泄促进肝之阴精上行于目而为泪。
泪濡润眼目而不外溢,且保护眼目。
肝阴血亏虚——两目干涩。
虚寒——迎风冷泪。
肝经 风热——迎风热泪。
湿热——目眵增多,迎风流泪。
(五)肝与春气相通应
春为一年之始,阳气升发,生机勃勃 同为木性。
肝气疏泄,升发、条达而恶抑郁 肝气与春气相通应。
春季养生,顺应春气的生发,肝气的条达。
保持情志舒畅,夜卧早起。
素体肝气偏旺 眩晕、烦躁易怒、中风昏厥。
病理意义 肝阳偏亢 春季易发病,可见 或情志抑郁、焦虑,两胁疼痛。
脾胃虚弱 胃脘痞闷、嗳气泛恶、腹痛腹泻等。
肝系统小结
促进津血输布,促进脾胃运化
调畅精神情志,调节生殖机能
功能 贮藏血液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疏泄与藏血相互为用。
藏血 调节血量 在窍为目,在液为泪
防止出血
体阴用阳,为刚脏
主升动散,喜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