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 复旦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 武汉大学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 查看110所医学院校
全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吉林|广东|河南|四川|重庆|辽宁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中医综合 > 复习试题 > 正文: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更新时间:2006/9/4 医学考研论坛 在线题库 评论

 

79 . A 、 B 、 C 答案分析: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三部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属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而中医学对宇宙变化的认识不属于中医学基础理沦的主要内容。

80 . A 答案分析:人体虽由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构成,且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在结构上彼此衔接、沟通。却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联络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的有机整体。

81 . A 、 B 、 C 答案分析: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等方面。

82 . A 、 D 答案分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83 . A 、 B 、 C 、 D 答案分析: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基础主要包括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医药知识的积累、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四个方面。对天文、地理的认识包括在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

84 . A 、 B 、 C 、 D 、 E 答案分析:吴有性在 ( 温疫论 ) ,创“戾气”说,对温疫病的病因有卓越之见。他指出,温疫病的病因为“戾气”,而非一般的六yin病邪;戾气多“从口鼻而入”,往往递相传染,形成地域性大流行;症状、病程多类似;不同的疫病,有不同的发病季节;人与禽畜皆有疫病,但多各不相同。

85 . A 、 B 、 C 、 E 答案分析:宋金元时期,南宋陈言 ( 字无择 ) 著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病因与病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阐述了三因理论。而刘完素、朱震亨等人,为金元时期医家,属于“金元四大家”,张元素为李杲的师傅,亦为金元时期医家。张景岳则为明代医家。

86 . A , H 、 C 、 D 答案分析: 中医学辨证的主要内容为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之传变等方面。

87 . A 、 B 、 C 、 D , E 答案分析:相同的疾病治疗不同即同病异治,其主要依据为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不同,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

88 。 B 、 E 答案分析: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肝阳上亢、心脉痹阻属于中医学证的范畴,而恶心呕吐属于症状,舌苔薄黄属于体征,感冒则属于疾病的范畴。

89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90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91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92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93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94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95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96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等 ( 称症状 ) ,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如舌苔、脉象等 ( 称体征 ) 。

97 .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即将四诊 ( 望、闻、问、切 ) 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98 .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99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

100 .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10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何 ?

答: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其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关系的改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生产水甲的提高,因而使西周时期形成的以农为本的经济结构,在战国以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②与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天文、历算、物候、农学、植物学、矿物学以及冶炼、酿造技术也有诸多创新;③在哲学思想方面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道、儒、法、兵、阴阳等诸家。

102 .简述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时医药知识的积累情况。

答:①对药物的认识相当丰富,不但发明了酒及汤液,而且在医疗实践中应用了治病的“毒药”。②对疾病的认识已较深刻,并能为疾病确立专门的病名。③治疗技术更有所扩展,攻 ( 灸疗 ) 、达 ( 针刺 ) 、药 ( 药物治疗 ) 已是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④专业医生的出现,为医学理论的初步形成创造了 极为有利的条件。⑤战国时期对疾病已有了一定的诊断方法,“四诊”方法已基本形成。⑥治病方法也有很大进步,除发展了药物、针灸、导引等丰富多彩的治病方法外,还产生了利用情绪变化治病的精神疗法, ( 吕氏春秋 ) 就记载了文贽用激怒的方法治愈了齐闵王的忧思病。⑦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记载了 103 个病名,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并记载了药名 247 个,药方 283 个,说明战国时期的医药水平已有很大提高。

103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运用了哪几种观察方法 ?

答:古人对人体生命及自然环境的观察方法主要有:①直接观察法,就是采用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如通过解剖尸体观察人体内脏,以了解某些脏器的形态及某些功能。②整体观察法,是把活着的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通过分析人体对不,真 4 的环境条件和外界刺激的不同反应结合已有的解剖知识,并运用精气,阴阳、五行学说进行类比推理,从而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如古人在砭刺治病过程中,逐渐发现了针感传导路线。这是建立经络学说的主要依据。

104 .《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答:①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②系统地将反映当时文化进步的古代哲学思想如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引入医学领域,作为思维方法以解释人体生命的产生、生命过程的维系、疾病发生的原因机理及诊断防治等。③构建了藏象经络理论,较详细地描述了脏腑的生理功能。

105 .简述 { 神农本草经 } 的主要内容。

答:①书中载药 365 种,并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无毒,主益气;中晶药或有毒或无毒,主治病、补虚;下品药有毒,主除病邪、破积聚。②记载了每种药物的性能、主治,提出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明确了。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③提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为组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06 .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是怎样的 ?

答:①晋·王叔和编撰的 ( 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②晋·皇甫谧编撰的 ( 针灸甲乙经 )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③隋·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 ) ,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④唐·孙思邈编撰《千金要方 ) 和《千金翼方 ) ,可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107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是怎样论述三因学说的 ?

答:宋·陈言 ( 陈无释 ) 在《三因极—病证方沦》中将病因归纳为三大类:①外感六yin为外因:②七情内伤为内因;③而饮食所伤,叫呼伤气、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金疮等为不内外因。

108 .简述“寒凉派”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特点。

答:①以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

倡导火热论,认为百病皆因火热,“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②在治疗中力主以寒凉清热,后人称其为。寒凉派”。

109 .“滋阴派”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特点是怎样的 ?

答:①以朱震亨为代表的“滋阴派”,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常变规律,生理上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②病理上,相火妄动,即属邪火,能煎熬真阴,从而得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③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代表作为《格致余论》。

110 .简述明清医家对命门学说的贡献。

答:①明代张介宾、赵献可等医家命门学说的产生,反对以寒凉药物攻伐人体阳气,强调温补肾阳和滋养肾阴在养生康复与防治疾病中的重要性。②张介宾提出了。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见解,主张补养肾阳与肾阴。③赵献可;为命门为人身之主,在(医贯 ) 中强调“命门之火”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意义。

111 . ( 温疫论 ) 对温疫病的病因是如何认识的 ?

答:吴有性著 ( 温疫论 ) ,创“戾气”说,其对沮疫病病因的认识包括:①温疫病的病因为。戾气”,而非一般的六yin病邪;②戾气多“从口鼻而人”,往往递相传染,形成地域性大流行,症状、病程多类似;③不同的疫病,有不同的发病季节;④人与禽畜皆有疫情,但多各不相同。

112 .近代时期小医学理论的发脱趋势如何 ?

答:①收集和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如 30 年代曹炳章主编的 ( 中国医学大成 ) ,是一部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巨蓍;②中西汇通和中医学理论科学化,认为中西医互有优劣,可以殊途同归,主张汲取西医之长以发展中医,如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即是中西汇通的代表作。

113 .简述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答:现代时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方面的趋势:①中医学理论经过梳理研究而更加系统、规范,如 20 世纪 60 年代编写的全国统编教材《内经讲义》,发展为 70 年代的《中医学基础》,再分化为 80 年代《中医基础理论》,即其标志;②用哲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现代实证科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学,大量的专著和科研成果相继出现;③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中医学理论概念的发生之源与继续发展、创新之路。

114 .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涵括哪些方面 ?

答: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涵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保持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特色;②将中医学理论纳入现代科学研究序列;③强化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研究;④注重中医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发展;⑤创建科学的假说和构建新的理论。

115 .如何理解中医学中形与神的关系 ?

答:形体,是指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五体和官窍及运行或贮藏于其中的精、气、血、津液等。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或主宰者;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形与神的关系表现为:形与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离的。形是神的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神不能离开形体而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而神一旦产生,就对形体起着主宰作用。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保证。

116 .简述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答:自然环境 ( 气候变化及地域环境的差异 ) 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主要体现于:①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季节气候的规律性变化可出现相应的适应性调节;②昼夜晨昏变化,对人体生理也有不同影响,而人体也要与之相适应;③地域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脏腑机能,进而影响体质的形成;④人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积极的、主动的,人类自身不仅能主动地适应自然,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美化环境,使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117 .简述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答:辨证与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辨证是认识疾病,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论治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法和处方遣药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延续,也是对辨证正确与否的检验。辨证正确,才能立法无讹,疗效自然显著。

118 .辨证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

答:①辨病因,即利用病因理论分析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推导出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得出以病因命名的证候,为针对病因治疗提供依据。②辨病位,即确定病证所在的部位。③辨病性,即确定疾病的虚实寒热之性。疾病是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奋起抗邪而引起邪正相搏的结果。④辨病势:即辨明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 (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119 .简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答: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包括占代哲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以及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②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宅要阐释和介绍中医学有关人体生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学说等四部分。

③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包括病因、发病、病机和防治原则四部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