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脾脏触诊:
• 脾脏触诊方法:
• A单手触诊法:同肝脏单手触诊,仅医师右手方向与病人左肋弓垂直。
• B双手触诊法:
脾肿大的测量法;三线测量法
• 1、三线 甲乙线:脾轻度肿大时。
• 甲丙线:
• 丁戊线: “+”; “-”。
• 2、脾脏肿大分度:临床实用中,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
• 轻度肿大: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 中度肿大:超过2cm至脐水平线以上;
• 高度肿大:即巨脾,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 3、意义:脾脏肿大主要见于传染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
3 胆囊触诊
• 1、检查方法:
• 2、Murphy征: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Murphy征阳性。提示急、慢性胆囊炎。
• 3、Courvoisier征:右上腹触及到肿大而无压痛的胆囊。多见于胰头癌压迫胆总管所致的阻塞性黄疸。
4肾触诊:
• 触诊方法:一般用双手触诊法
• 体位:医师立于患者右侧,患者平卧位两腿屈曲并做较深呼吸或立位。
• 方法:
• A触诊右肾,(近似于肝脏触诊)。医师以左手拿托住其右腰部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而稍横向。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如触到光滑钝圆的脏器,可能为肾下极。如能在双手间挟住更大部分,则略能感知其蚕豆状外形,挟住时患者常有酸痛或类似恶心的不适感。
• B触诊左肾,(近似于脾脏触诊)
• 如卧位未触及肾,还可让患者站立位,进行触诊。
意义:
• 1、正常人肾一般不易触及,
• 2、身材瘦长者,肾下垂、游走肾或肾代偿性增大时,肾较易触到。
• 3、肾肿大见于肾盂积水或积脓、肾肿瘤、多囊肾等。
• 4、多囊肾时,肾为不规则形增大,有囊性感。
• 5、肾肿瘤则表面不平,质地坚硬。
• 6、当肾和尿路有炎症或其他疾病时,可在一些部位出现压痛点:
泌尿系统相关压痛点
• 前腹壁:
• A、季肋点:在两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点处,右侧位置梢低,相当于肾盂位置;
• B、上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
• C、中输尿管点:在骼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
• 腰背部:
• A、肋脊点: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夹角(肋脊角)的顶点;
• B、肋腰点: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夹角(肋腰角)顶点。
• 意义:
• 肋脊点和肋腰点是肾脏一些炎症性疾患,如肾孟炎、肾脓肿和肾结核等常出现的压痛部位。
• 季肋点压痛亦提示肾病变。上输尿管点或中输尿管点出现压痛,提示输尿管结石、结核或化脓性炎症。
5膀胱与胰触诊
• 触诊方法:一般采用单手滑行法
• 体位:医师站立与病人的右侧,病人仰卧屈膝。
• 方法:医师以右手自脐开始向耻骨方向触摸,膀胱呈扁圆形或圆形,触之囊性感,不能用手推移,挤压时有尿意,排尿或导尿后缩小或消失。
• 意义: 尿潴留
• 胰腺假性囊肿—上腹部肝缘下或左上腹部触到囊性肿物,位置固定,表面光滑,无压痛。
(四)腔部包块触诊
• 触诊方法:一般采用单手滑行法
• 体位:医师站立与病人的右侧,病人仰卧屈膝。
• 注意:首先区分 A、腹外与腹内包块;B、正常与异常包块
• 1、正常者(l)腹直肌肌腹及腱划:(2)腰椎椎体(3)大肠粪块:(4)横结肠:(5)盲肠:(6)右肾下极:(7)腹主动脉:
• 2、异常者包括炎症性包块,囊肿,肿大淋巴结及良、恶性肿瘤,胃内结石,肠内粪块等,
• (1)位置: (2)大小:用立方厘米表示,
• (3)形态:形状,边缘,表面。 (4)质地:实质性与囊性
• (5)压痛: (6)搏动:
• (7)移动度: A、随呼吸上下移动—肝、脾、胃、肾、横结肠或其肿瘤。 B、用手推动—来自胃、肠、肠系膜、大网膜, C、不能移动—局部炎性包块粘连或脓肿及腹腔后壁的肿瘸。
(五)液波震颤(fluid thrill)(波动感fluctuation)
1、定义: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触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或称波动感。
2、方法:略。
3、意义:提示大量腹腔积液,3000~4000ml以上,(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