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腹部叩诊
• 一、叩诊内容:
• 1、腹部叩诊音
• 2、肝脏叩诊
• 肝上、下界,肝区叩击痛
• 3、胆囊叩击痛;
• 4、胃泡鼓音区叩诊;
• 5、脾脏叩诊
• 脾上界,脾区叩击痛
• 6、移动性浊音
• 7、双肾叩击痛
• 7、膀胱叩诊。
二、腹部叩诊方法和临床意义
• (-)、腹部叩诊音:
• 1、正常情况下,腹部叩诊大部分区域均为鼓音区;肝、脾、饱餐的胃、充盈的膀胱、妊娠的子宫所在部位和双侧侧后腹部为浊音区。
• 2、病理情况下,
• 1)、浊音区扩大—脏器肿大,腹腔内肿瘤,腹腔积液;
• 2)、鼓音区扩大—胃肠胀气、梗阻、麻痹、穿孔和人工气腹;
• 3)、浊音异常—肝浊音界消失,提示胃肠道穿孔或人工气腹术后。
(二)、肝脏叩诊
• 1、间接叩诊法确定肝上界:
• 清音变浊音—肝相对浊音界—肝上界。
• 浊音变清音—肝绝对浊音界—肺下界
• 2、触诊法与间接叩诊法相结合确定肝下界:
• 间接叩诊法确定肝下界;同间接叩诊法确定肝上界,只是方向相反,由鼓音变为浊音,正常肝下界于右锁骨中线季肋下缘。
• 3、肝脏上下径;9—11厘米
• 4、肝脏上、下浊音界和肝脏上下径的意义:
• A、肝浊音界扩大 B、肝浊音界缩小
• C、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区— D、肝浊音界向上移位
• E、肝浊音界向下移位
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 5、肝区叩击痛对于诊断肝炎、肝脓肿有一定的意义。
• 方法:医生左手掌紧贴于肝区,右手半握拳由轻到中等力度叩击左手背,观察并询问病人肝区有无疼痛。
• (三)、胆囊叩诊:胆囊区叩击痛为胆囊炎的重要体征,注意与肝脏叩击痛鉴别。
• (四)、胃泡鼓音区叩诊:胃泡鼓音区(Traube区)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约呈半圆形,为胃底穹窿含气而形成。其上界为膈肌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右界为肝左缘。正常情况下应该存在(除非在饱餐后),大小则受胃泡含气量的多少和周围器官组织病变的影响。此区明显缩小或消失可见于脾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左叶肿大,也见于急性胃扩张和溺水患者。
• (五)、脾脏叩诊:
• 1、间接叩诊法确定脾上界:
• 方法:在左腋中线上进行。正常时在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叩到脾浊音,其长度约为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 意义:当脾脏触诊不满意或在左肋下触到很小的脾缘时,宜用脾脏叩诊进一步检查脾大小。脾浊音区扩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之脾肿大。脾浊音区缩小见于左侧气胸、胃扩张、肠梗阻等。
• 2、脾区叩击痛:对于诊断脾肿大、脾周围炎、门静脉栓塞有一定的意义
• 方法:医生左手掌紧贴于脾区,右手半握拳由轻到中等力度叩击左手背,观察并询问病人脾区有无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