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 复旦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 武汉大学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 查看110所医学院校
全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吉林|广东|河南|四川|重庆|辽宁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政策咨讯 > 070322 > 正文:考研报名正式开始 考研潜水者浮出水面
    

考研报名正式开始 考研潜水者浮出水面

更新时间:2006/10/4 医学考研论坛 在线题库 评论

一个班级30人,一半要考研

  在浙大图书馆,记者采访了几位正在复习的学生。小张,就读于浙大计算机专业,他说,他们寝室有一半人报名考研,他所在的班共有30余人,铁了心要考研的就有15人,不报名的不到10人,其他七八人说,最后是否考研要依据找工作的情况而定,但是目前,他们也齐刷刷地报了名。

  就读于浙大机能学院的小方说,她所在的班也有近一半的人选择了考研。由于她住的是混合寝室,室友来自不同的专业,一个人说考了,大家也决心一起考研,一时间寝室的学习氛围很是浓厚。
 
 
 

  考研大军里还不缺第二次考研的学生。小范,2006年6月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她决心考华师大金融学专业。“我去年考浙大金融学专业,但是没考上,今年我重新定位学校,希望通过努力可以考上。”她告诉记者,在她已经毕业的同学中,还有6人跟她一样,不工作,正在专心考研。

  而小余则是辞了职准备来考研的。她2003年毕业于杭州一所大学,在广告公司工作了几年之后,厌倦了目前平静的状态,希望借助考研过上更理想的生活。“我本科是学视觉传达的,现在打算考北影的图片摄影专业。”小余认为工作以后更能认清楚自己要什么、欠缺什么,而且给自己后半生有了明确的定位,所以义无反顾地辞去工作,专心复习考研。她说在这毕业三年期间,身边有不少同学考上了研究生,这对她是一种激励,所以她充满信心,打算节后正式报名开始就去报名,辞职后她已经认真复习了好几个月了,假日期间一天也不想放过。

  成功的因素只有一点点

  毅力:考研第一素质

  我们采访了几位“过来人”,这时候他们可以以局外者的身份冷静地分析考研。他们是:杨同学,男,信息学院物理电子学,研一;章同学,男,电气学院电力系统专业,研一;陈同学,男,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二;娄同学,女,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系专业,研二。

  哪条路最适合自己

  当你真正决定做一件事情时,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读研也好,工作也罢,关键是看哪一件更适合自己。

  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工作,都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条条大路通罗马,最重要的还是自身能力与心态。现在重要的是先决定考研还是工作,要考研就先把工作放一边,一心一意准备,趁现在还有拼劲好好努力,就算最后考不上,考完研后也还有两次大型的招聘会,也来得及。(娄同学)

  选择了,就要坚持

  我觉得考研最重要的是毅力。考研复习每天面对的就是那么几门课,很枯燥。只要能坚持,肯花功夫,且方法得当,应该都能考上。从我身边同学看,最后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基本上是成正比关系的,当然平时的基础也很重。(杨同学)

  我第一年考研失利,原因很简单,当时我一直在犹豫,找不到一定要考的理由。因此,到10月底11月的时候,就基本放弃了考研的准备。考研让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丰富自己。毕竟,学校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场所,有很多资料,还有很多人不计功利地和你探讨,或者回答你的疑问。 (章同学)

  本科时我们班30个人,有一半人考上研究生,考上的关键是毅力。在10月找工作期间,往往有人看到其他同学找到好工作,就会动摇。到了12月复习冲刺阶段,更有不少人由于压力太大而退出——所以一旦决定考研,就要静心,不受外界诱惑或干扰。 (陈同学)

  考研性价比:值!

  我是从那年暑假开始复习考研的,一共花了5个月时间。在费用方面,买考研书500元,报政治冲刺班200元,最后花了700元。我认为这样的投资还是值得的,考研的主要收获还不仅仅是最后的结果,过程应该算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人生经历吧。 (杨同学)

  就我个人而言,回报是比较大的。考研让我认清了自己,性格上有所改进,同时也结识了不少朋友,还有机会掌握了一些感兴趣的技术。 (章同学)

  这个投资当然是合算的。光从就业形势来看,差别就很大。我们这个专业做过统计,本科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公司的人数只有1/5左右,但研究生比例就提高到3/5。虽然本科生比研究生多了两年的工作经验,但研究生起点高,发展空间更大,在公司还是有优势的。(陈同学)

  BBS调查,考研者吐露想法

  那么多人的考研大军,是从还是一种理性对待?考研者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记者在浙大BBS的考研版上做了一次调查,参与讨论的人很多,这些考研者通过网络道出了内心的想法。

  现实型:工作难找,考研抬身价

  Fanshuju:我是工作不好找,所以只好先考研,抬身价。

  Binghe:我两度考研未遂,虽然现在有很不错的工作,但是不会放弃考研的念头:为了获得专业身份以及为进入学术领域打下基础。

  Unu:希望有一天能走出现在的工作环境,进入我理想中的高层次公司。

  Korsquare:我爱大学,读研以后起点更高一点,在大学里才能站住脚。

  Crandy:我不喜欢现在工作。考研为了兴趣,更为了将来混饭吃容易点。

  Ych:走投无路,逼上梁山。我们这个专业用人单位对本科生瞧也不瞧。

  糊涂型:就想在学校多玩几年

  Mymyti:为了在学校里多玩两年。

  Order:我说出来都有人会笑,我是为了回杭州,就这么简单。

  Dasheng:纯粹为了孝顺爸妈,两老坚持让我深造,不读怕他们伤心。

  Vivians:因为无所适从。工作找得不理想,总不能就这么失业了吧。

  Kangc:为了女朋友!她让我考的。

  理想型:为了理想,再拼一次

  Lunartear:虽然有了一份外人看来不错的工作,但毕竟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所以,为了理想,我要再拼一次。

  Xueluozhiai:我的梦想是上浙大,但是大学本科没考上,所以只有去考研究生了。

  Lakepanda:为了高中时的梦想和承诺

  Xiaono:我是为了更高的起点,边读研边创业是我后面两年的梦想。人生能有几回搏?考研,拼了!

  学习型:本科学完,啥也没学会

  Batiluo:我喜欢学习,喜欢和老师打交道,喜欢在学校的感觉。

  Addicted: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喜欢研究书本里的世界。

  Shaoxj:本科学完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希望利用这两年的时间重新充实自己,真正学到些本领。

  Lunarpure:读研对我本身的发展不是很大,但是我需要时间,来考虑究竟什么职业最适合我。这样,当我迈出步子时,才会更踏实,更心安。

  招不到好学生,导师很着急

  这几年,每到研究生考试报名,校园里就会一窝蜂,涌动一股考研热潮,一个班上一半同学去考也不奇怪,有考研意愿的学生的确是越来越多了。

  然而,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面对如潮的考研大军,高校教授、导师们却在着急,他们苦叹:招不到能做项目的好研究生。

  浙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杨卫军教授对此深有同感,他说,这几年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是:招进来的学生考试成绩很高,卷面上看很出色,但实际科研素质不高,有的根本不会做研究。这几年招进来的学生中,估摸着有一半是属于这种学生。

  他说,有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也就罢了,我们可以教他,但可叹的是他们很多人缺少做科研的思维能力,你交给他一个题目,他给你按部就班做出来都难,更不要说有所突破,把导师的思想发扬光大了。一个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和没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或许看不出来,但在研究生阶段,区别太大了。

  杨教授曾在日本东京大学留学多年,并在国外著名实验室工作过很多年。他对记者感叹:其实国内的学生不缺乏这些能力啊!到国外的实验室里去看看,非常优秀的学者中,很多是中国人,怎么在国内反而找不出优秀的学生呢?

  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来自社会环境、招考体制以及学生和教授等诸多方面。现在对很多学生来说,文凭重要性大于对学问的“研究”,很多人考研究生,不是抱着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目的来的,是为文凭而来,为将来找个好工作而来的。他想起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一个同一实验室的同学,竟然可以一连2个月吃方便面,完全沉浸在实验室里。他感叹,这样对科研的热爱,在现在的学生里已经很少能看见了。

  在某个领域有潜力甚至有“天才”的学生招不到,高分考进来的学生却不行。杨教授说,在国外,如果一个教授看上一个学生,可以不拘一格地选上他,而我们现在的招考体制,只有利于那些“应试”高手。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但他只要会考就行,不会做实验不要紧,最后肯定能拿走文凭,到社会上就能用。这样的制度能保证招到好的研究生吗?同时他也认为,教授心态浮躁也是一大原因。受社会急功近利环境的影响,不少教授只追求短期效应,没有心思下功夫去培养学生。

  什么样的研究生才是导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杨教授希望他的学生有艺术的灵感。他说,做科研就像做艺术,比如他从事的海洋生命研究,生命的生存就如同艺术,一个研究生假如没有艺术细胞,没有想象力,那肯定什么也研究不出来。 兰杨萍

  -导师观点

  华中科技大学张勇传院士:我喜欢基础好、灵活、善于发问的学生,最不喜欢学生临近做毕业论文的时候还在问导师:“我写什么好呢?”。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办主任陈鹤:研究生考试跟高考不一样,高考是统一的,而研究生考试更为个性化、专业化,不同学校不同,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院系也应该不相同。我反对应试教育。一些学校成为考研基地,其实是把围绕高考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延续到了大学阶段。

  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有些学校为了追求考研升学率,设立考研班,进行考前辅导、押题,这种做法不利于选拔高素质的研究生人才。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