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考点】2006年1月10日,伊朗于不顾各方的强烈反对,恢复了核燃料研究活动。2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35个成员在维也纳通过欧盟方面提出的一项决议,决定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
【相关链接】2006年2月4日伊朗总统内贾德要求国际原子能组织中止在核问题上采取的自愿合作措施,不再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对伊朗核设施进行突击检查。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命令书中说,根据议会通过的相关法律,自5日起,伊朗必须中止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且停止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之外的自愿合作措施。伊朗将继续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核能技术,并且准备将这样的技术用于和平目的。伊朗所有的核活动,仍然会遵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保障规定以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过,艾哈迈迪-内贾德并没有明确提到重启关键的铀浓缩活动的时间。艾哈迈迪-内贾德还抨击当天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是在某几个国家的压力下做出的毫无法理依据的决定。
2月4日,中国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在维也纳通过欧盟方面提出的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的决议投了赞成票。
【背景知识】伊朗的核计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主要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核电站的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美国对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满,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列为3个“邪恶轴心”国之一。2003年初,当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美国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威胁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以便对伊朗进行制裁。在国际社会,特别是法德英3国的积极斡旋下,伊朗为解决核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2004年6月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向理事会成员国提交一份秘密报告,认为伊朗在当年4月前没有向该机构申报进口了用于先进的第二代浓缩铀离心机的零件及其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9月18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理事会11月25日举行会议之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避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其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的不利局面。之后,伊朗又多次强调,铀浓缩的中止只是暂时行为,将在适当的时候恢复。
【必背考点】2006年6月1日,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即“六国方案”。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
【考点拓展】方案支持伊朗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发展民用核能权利,支持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在伊朗建设轻水反应堆,并由在俄罗斯的铀浓缩工厂定期提供燃料。方案规定,取消对美国和欧盟制造商向伊朗出口民用航空设备和通讯装备的限制,增加对伊朗的直接投资以帮助其融入全球经济,支持伊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支持在高科技领域与伊朗展开合作等。方案还要求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展开全面合作,中止所有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恢复执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相关链接】中国外交部就伊朗核问题表明的中方立场:中方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主张以谈判方式通过外交途径早日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把伊核问题报告安理会后,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解决伊核问题仍有空间。
【必背考点】9月10日伊朗称不会接受任何条件作为就其核计划开展谈判的前提条件,此外伊朗还否认了将暂停铀浓缩活动的说法。同日,美国务卿赖斯表示,美国推动对伊朗实施的制裁措施将可能集中在切断伊朗获得国际资金的途径。
【相关链接】8月22日伊朗正式答复“六国方案”。 拉里贾尼在向六国递交答复的同时,表示伊朗是以“积极的态度”做出答复的,并愿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来处理核危机,还准备于次日与有关国家就解决核问题重开谈判。但伊朗与欧美在伊核问题上的矛盾立场依然存在。这种矛盾就是:伊朗希望发展核技术,而欧美坚决反对。这是伊朗核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的关键所在。
【考点拓展】有关媒体分析认为,近来美国对伊朗政策已经由单纯使用“大棒”转向“胡萝卜+大棒”的政策转变。美国政府对伊朗由单纯使用“大棒”转向“胡萝卜+大棒”的政策,表明美对伊政策选择面非常狭窄,制裁或打击都不能放到台面上来。首先,无论是美国还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都未发现伊违规的确凿证据。其次,伊朗国力较强,地广人众,民族凝聚力强,拥有可打到以色列以及美在海湾军事基地的弹道导弹,绝非伊拉克可比。第三,伊核设施分散、隐秘,即使对伊核设施发动外科手术式打击,也难以成功。第四,除以色列外,对伊朗动武在国际上得不到任何支持,再难组建新的“意愿者同盟”。
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实际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第一,伊朗是美国全球地缘战略扩张中志在必夺的一环。“9·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基本上拿下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在军事上对伊朗形成夹击之势。一旦拿下伊朗,美国就可以自西向东,把这三个伊斯兰国家连成一片。从“大棋盘”上看,美国第一步可以渗透南亚;往北可与北约东扩呼应,并配合俄罗斯周边国家的“天鹅绒革命”;往东可与其新的亚太战略呼应,牵制它想像中的“潜在对手”中国。 第二,伊朗是美国推行其意识形态的一块绊脚石。美国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必须征服伊朗。否则,美国好不容易掌控的伊拉克“民主进程”就可能泡汤,推翻了一个“暴政”,很可能又迎来一个“神权”,而且还可能明里暗里同伊朗合作。在伊拉克大选中获胜的什叶派联盟和库尔德政党,还有中东反美势力,大都接近伊朗。美国不能容忍这种局面继续存在。第三,从经济利益和能源战略考虑,美国也必须征服伊朗。美对伊朗政策的调整希望达到三个目标:一是与欧结成对伊统一战线,避免欧美为伊朗离间,并借此弥合大西洋两岸关系。二是通过外交手段暂时或永久性冻结伊浓缩铀活动,推迟伊发展核武时间。三是通过外交手段推动伊核问题国际化,并为对伊采取进一步行动赢取国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