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压力大 青岛人才市场屡现博士求职者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高学历人才也不敢再抱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感,近期,青岛人才
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博士、博士后学历的求职者。
在本周举办的青岛市中高级人才交流大会上,青岛某海洋类科研院所的一位男博士走进海尔路人才市场求职。据介绍,像这位男博士一样具有高学历的求职者,青岛市人才市场今年一季度就接待了143名。
据青岛市人才市场信息部工作人员介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才市场主要以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求职者为主力军,有些专门想招研究生的单位往往空手而归。但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走进了招聘会现场。调查显示,2006年青岛市中高级人才市场每季度举办的招聘会上,凡是想招硕士以上学位人才的招聘单位,平均每场招聘会都能收到几十份求职简历,除了个别的本科生外,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在2006年进入青岛市人才市场求职的130万人次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将近3万人次,今年一季度求职的研究生总数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14%
我国首批“老师+技师”硕士研究生毕业
3月31日上午,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举办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全国首批17名“双师型”(老师+技师)硕士顺利毕业。 这标志着我国职技高师院校研究生培养实现零的突破。
其中,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11名研究生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6名研究生获得工学硕士学位。他们中的10名同时考取中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有1人获得国家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院长孟庆国介绍,2003年,学院在国家专门设置培养职业技术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中率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04年起,学院在职业技术教育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开招硕士研究生。
3年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实施“特色研究生培养工程”,充分体现教学的学术性、职业性和师范性。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专业课程与职业课程结合,学术导师与技术导师结合,教学指导与科研训练结合,校内课堂讲授与校外基地传授结合的特色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出我国首批高层次高水平的特色职教师资。
李林、唐雪峰撰文论述:改革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制度?
李林、唐雪峰在《学习迁移理论及对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示》一文(《学术论坛》2006年第8期)中提出:改革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可促进研究生学习、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深入性,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校应加大工作力度:其一,按照一级学科方式设置培养方案,打通本硕博连读或者硕博连读整个培养环节,强 化研究生迁移先前知识的主动性;其二,在课程编排管理上,将硕士、博士阶段研究生公共英语、政治、部分数学基础课的修读打通,促使研究生先前学习知识得到最大化的修正、整合和应用,知识结构更为优化,提高学习和科研能力;其三,建立激励制度,由学校设立专项资助基金,在保障研究生确定提前攻博资格的同时,额外享受一定的科研和生活补助。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资助额度可依据各高校实际情况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建议科研经费和生活补助费资助额度为每月1000——1500元;其四,设定一定考核、评估标准和相对要求更高的准予毕业的条件,对于有创造性成果、科研能力突出、高水平论文多的优秀生,在授予博士学位的同时可授予硕士学位。对于特别优秀的,可经过遴选作为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对象,提高学校博士生培养质量,创新培养机制,从而达到提高研究生自主使用先前知识以及整合、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清华: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正式启动
近日,清华大学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签署了《合作开展“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协议书》,这标志着清华“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正式启动。
这是清华在研究生国际化教育领域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每年将有更多的研究生因此获得到世界名校学习的机会。第一批公派研究生将于年内以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赴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名校学习,“到一流院校专业,师从一流导师”,在国际化的舞台上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培养质量。
在首批公派研究生的推荐与申报工作中,清华已向国家留学基金委推荐了160余名申请出国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这些学生拟前往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等十余个国家的一百余所知名大学。目前学校、院系和很多导师仍在继续努力,与国外一流大学、一流导师建立更多、更紧密的学术联系,使更多的博士生今后有机会到国际知名大学学习。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为了配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实施而设立的公费资助留学项目。按照计划,从2007年至2011年,国家将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3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每年选派5000名研究生,有计划、成规模地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国家将资助入选者在国外学习期间的生活费和国际往返旅费。该项目是着眼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战略举措,无论从派遣人数还是从资助力度来看,本次公派计划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公派研究生规模最大的一次。
2007年国家留学基金委给予清华300个指导性计划名额,实际录取人数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将根据学校推荐的学生质量、拟前往的国外大学水平等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最后审批。
2007年是公派研究生项目的启动之年。清华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校务会议,成立了以顾秉林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以汪劲松副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研究生院和国际处等部门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各院系成立了以院、系主任或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的选派工作小组。学校将坚持“选拔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的原则,优先资助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同时,学校将根据国家战略、国家重大工程、重大专项以及国内空白学科发展需要,结合创新团队、创新基地和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需要,来确定具体的选派专业和领域,按照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要求进行选拔。
近几年来,在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之前,清华就已经通过联合培养、交换生、出国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每年向国外派出研究生达千人以上规模,研究生的国际化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随着公派出国深造的途径日益增多,如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现有的开放性申请项目、国家即将启动的博士后公派项目等等,将使更多的清华研究生获得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