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1)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4)总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建设和谐社会要从群众最关心问题入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个目标,要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
(1)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3)要完善分配制度,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必须高度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4)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大力发展教育。
(5)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6)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才能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要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服务能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7)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重大,必须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工作。
要做好以上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毫不动摇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4.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1)人民内部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的非对抗性矛盾,要多用经济的方法、民主的方法、综合的方法来解决,坚决防止用处理敌我矛盾的办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的方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政策,采取各种措施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当前要着重解决分配、就业、贫困、“三农”、腐败等突出问题。要针对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农村征地、司法不公等,抓紧建立相关法律加以解决。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坚持效率的前提下,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目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任务。
(3)当前收入分配上的主要问题是,非常态收入突出,保障性收入不到位,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不良后果日益明显。解决的出路是,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逐步加重公平的分量,努力兼顾公平。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既要着重解决初次分配非正常收入造成的差距,还要着重解决再分配的社会公平保障,建立公正的收入分配体制。
第一,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解决好初次分配的合理。初次分配拉开差距,一般来说是正常的,有利于效率提高。问题在于由于不合理、不平等的竞争条件和机会,如市场垄断、贪污腐败、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等造成大量的非正常收入,导致初次分配有些收入差距拉大的不合理。这就需要解决初次分配机会条件不均等所带来的不公。在初次分配中,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以效率为前提,贯彻按劳和按要素分配原则,让激励性和效率性收入分配确实到位,控制垄断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现合理的初次分配。 第二,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解决好再次分配公平。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保障性分配问题。
(4)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合理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机制。和谐社会要有两个层次合理的社会结构:一是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结构。有两种利益格局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一种是平均主义的利益格局,一种是贫富悬殊的利益格局。要构建既有一定差别,又保持一定公平的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结构,首先要保证社会成员利益竞争的条件和机会平等。既要关注公平的结果,也要关注公平的起点、环境和条件。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分配秩序,保证竞争机会均等,彻底实施义务教育,实施农民和城市失业人员免费技能培训,为一切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竞争起跑线和公正的竞争环境。其次要保证社会成员利益分配相对均衡。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激励性、效率性、保障性收入分配有机结合,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利益分配格局,保证社会成员利益相对均衡。二是形成与利益分配结构相一致的、合理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两极分化的“葫芦型”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不利于社会和谐。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中等收入层为大多数的“橄榄型”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把社会分化、社会差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使各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