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发展五重奏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像一把全新的思想利剑,荡开了中国的发展浮云。在科学发展观的统揽下,发展的理念被重新校读,发展的手段被重新校正,发展的目的被重新校定,由此孕育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将确保中国“十一五”发展更加科学,更加理性自觉。
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中心任务之一,也是中国处在战略转型期的一项重大抉择。建设新农村将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而“十一五”的五年是一个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
新农村建设的四个背景。陈锡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虽然曾多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但这一次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提出,却有着完全崭新的时代背景和内涵。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陈锡文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归纳为四点:
一是由于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特别是粮食生产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从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来看,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进一步加强。
二是城乡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去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是3255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收入比达3.22∶1,而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方面等,城乡之间的差距更大,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建设新农村的目的正是要努力缩小这个差距。
三是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支持力度的财政能力。“十五”期间,中国经济由于高速的增长,GDP、财政收入和整个社会的投资规模,五年之内都提高了一倍以上。怎么让农村在这种快速增长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问题。
四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基本方针的实现,这就是扩大内需。只有让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更快富裕起来,有了足够的购买力,中国的市场才能真正打开,扩大内需的方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真正成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导力量。陈锡文指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这二十字指导方针,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建设。今年“一号文件”里已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五个方面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的高度,足见其极端重要性。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导力量,是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
按五大原则起好步。陈锡文介绍说,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中央明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五大原则: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才有条件改变农村的面貌,也才可能持之以恒地搞下去。二是必须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不能因为搞新农村建设就错误理解为不搞家庭经营了。三是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那些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入手。“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解决“水、路、气、电”四件事。四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好科学的规划。要坚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别的地方的经验。五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还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是国家重大战略进入转型期的具体体现。可以预见,这项部署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目前有一些政府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受部门利益、政绩攀比、考核机制滞后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些重要政令在落实中出现“梗阻”。
新农村战略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要求实现财政转型、投资机制转型、组织机制创新等一系列重大转
变,但是受多种因素制约,会遇到不少阻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学院院长温铁军
节约型社会:驭一时,谋万世
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的投入转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要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