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 复旦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 武汉大学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 查看110所医学院校
全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吉林|广东|河南|四川|重庆|辽宁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公共基础 > 政治复习 > 正文:考研政治世经预测:6大重点终极预测
    

考研政治世经预测:6大重点终极预测-领航2007

更新时间:2007/1/16 医学考研论坛 在线题库 评论

 

二、大国关系中的中美、中日等关系

  (一)大国关系进行着深刻调整

  这一调整是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进行的,反过来又会加速多极化进程。两极政治格局的终结是战后世界政治的最重大变化,各大国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都对自己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国之间的首脑会晤空前活跃,大国之间纷纷建立和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大国关系伙伴化是历史进步的表现,同冷战时期相比,大国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

  科索沃战争和“9·11”事件后,大国关系再度深入调整,大国关系进入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新的发展时期。多种战略力量交叉互动,强调各国在平等的条件下协调矛盾、发展合作,将有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美国谋求主导世界的外交政策产生制衡作用。

  (二)西方大国之间的关系

  在西方大国之间,冷战时期的联盟关系继续得以维护,但矛盾有所增加。

  (三)中美关系

  1.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始终处于一波三折的状态。中美之间虽然可以寻求战略协调,发展非对抗性的关系,但发展“建设性的合作关系”的任务还很重。

  2.中国与美国的战略利益冲突。

  中国与美国的冲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战略,一个是经济利益,一个是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美国要保证它在亚太地区及全世界的主导地位,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并在冷战后得到加强的,也是它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要尽力保证的。美国的战略是保护它在全球的利益,而不是只针对中国,这与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战略是不同的。它只把中国作为一个潜在对手进行防备,如在对华军售问题上的种种作为,就是出自这种考虑。从目前的情况判断,近期我们不会与美国发生大的战略对抗。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影响的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分量增加,美国要维持一个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的秩序、架构,没有中国的合作是很困难的。在许多方面存在的共同利益格局,使得谁也不会轻易主动去破坏目前这种局面,这是一个稳定器。

  (2)经济上,尤其是贸易上的争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反映了经济贸易结构上的差别,但是,这也掺杂了政治的因素,如人民币汇率问题。然而,这还是可控的。

  (3)至于中国在地区中的作用,尤其是东亚、中亚地区合作的发展,牵动了美国的神经,但是,这些合作并不是反美的,我们不是在拉反美集团,只要找到与美国对话的机制,就可以缓解。中国的影响增大是一个事实,美国也必须接受。

  3.美国不会改变接触加遏制的对华基本政策。

  主要原因是:第一,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戒心难以消除。一方面,美国认识到无法遏制中国崛起,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出于维护霸权主义、反共心态和地缘政治等方面需要,又对中国感到不放心。美国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战略文件,仍将中国视为经济上的“竞争对手”,军事上的主要潜在对手。为了遏制和防范中国,美国计划在提高反恐作战能力的同时,发展主要用于对付大国威胁的高科技武器系统,其中包括发展远程轰炸机、进攻性潜艇和太空武器系统;建造更多的新型驱逐舰、航空母舰;装备F/A22等先进战斗机等。

  第二,美继续加强对中国的围堵。一是不断强化在我周边的军事部署。二是继续进行针对我国的军事演习。三是美国正通过加强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的联盟关系,发展与东盟、印度、巴基斯坦和蒙古的军事关系,在我国周边构筑围堵中国的“自愿联盟”体系。四是通过反倾销、技术壁垒、知识产权诉讼、阻挠中国的正常商业收购、限制向中国出口、限制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权益等手段,阻挠我国经济发展。今年2月出台的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3月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文件表明,只要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不变,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变,美国的上述做法就不会改变。

  第三,美国利用台湾牵制中国的做法不会改变。美国对台海政策基本构想,仍然是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并以保持台海现状为借口,不支持中国统一。

  因此,对中美关系不可过于乐观,建立摆脱“零和”思维、实现“双赢”的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实非易事。应对和化解美国对华遏制政策,促其采取积极对华政策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继续走以发展经济为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二是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美国遏制中国的代价。中美关系不仅取决于美国的对华政策走向,而且取决中国于自身的发展。

  4.2006年4月20日,胡锦涛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12个友好团体举行的晚宴并发表题为《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重要讲话。就发展中美关系提出的主张是: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把握机遇,开拓思路,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基础;恪守原则,履行承诺,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密切磋商,迎接挑战,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正确看待和处理彼此的差异。

  (四)中日关系

  1.日本由于在战略上与美国结盟,其对华关系必然服从于美日同盟的大格局。在现实关系中,由于中日两国是近邻,经济上或政治上都互有所求,所以经过调整和外交努力,两国在1998年11月确立了“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方针。日本政府确认日中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然而,“美日合作新指针”的制定,日本政府审议通过存在严重问题的历史教科书,日本官员一再参拜靖国神社,表明中日两国成为真正友好合作的伙伴还需要努力。

  2.中国与日本的战略利益与冲突。

  目前中日间出现的问题有多种因素。有历史认识问题,也有现实利益冲突问题。为什么这些问题一下子冒出来?从日本方面说,对中国发展的认定是一个问题。中国发展的势头太猛,超过了日本的接受力,日本担心中国的影响和作用。日本认为自己的高增长时期已经过去,又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对以前所受的耻辱进行报复。因此,日本尽力拉拢美国对付中国崛起,这使中国人很愤慨。

  历史问题是难以回避的,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处理不好会不时突现出来。现在,历史问题实际上是政治关系的一个反映。对中国人来说,不能笼统说反日,中国人不是反日本,而是对日本政府目前的所作所为愤慨、反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和日本有很强的相互依赖关系,两国经济关系发展迅速,贸易额约2000亿美元,投资规模也很大,有着很大的共同利益,谁也离不开谁。一个稳定的、合作的中日关系符合两国利益,这是大局。

  尽管两国政治、文化、国民认知差别很大,不可能拉得很近,但是,出于大局利益,两国关系不能太恶化,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合作。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仅我们有意愿也不行,需要日本政府对中日关系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具体的落实措施。应该说,现在还在积聚关系改善的条件。对中日关系既不要太悲观,也不要希望出现奇迹。

  3.胡锦涛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10月8日,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胡锦涛回顾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积极评价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进入新世纪,就在中日关系向新的深度和广度迈进的时候,由于日本个别领导人坚持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面临困难局面,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安倍先生就任首相后,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胡锦涛说,中日友好和互利合作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发展和利益,也关系到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中日双方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审视和把握两国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目标,坚定不移地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向前发展。胡锦涛说,实现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首先,要加强政治互信。要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不断巩固和加强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第二,要深化互利合作。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尤其要加强能源、环保、信息通信技术、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第三,要扩大人员交往。进一步加强两国政府、议会、政党、团体、文教、青年等方面的往来与合作,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感情。第四,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中日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新格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