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叶,完成于十九世纪初的英国和法国,尤其在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得到最大的发展。古典经济学奠定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这是他们在科学上的功绩。古典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剩余价值。但是,他们还没有把剩余价值作为一个专门范畴同它的各种特殊形式区别开来,这是他们产生许多错误的重要原因。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科学成份,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而其中的庸俗成份,则被庸俗政治经济学所继承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3、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的二因素
是指商品所固有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种属性。只有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既然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就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商品的这两种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二重性,它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体。马克思科学地论证了劳动的二重性,从而完整地分析了商品二因素。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劳动才能被社会所承认,形成价值。这是统一在商品中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一致性。但是,生产者要是自己实现了使用价值,就不能拿出去交换,实现其价值;而要实现其价值,就得放弃其使用价值。
4、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构成商品的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在任何社会条件下,劳动产品都有使用价值,但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它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价值。由于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人类劳动才表现为价值。因此,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条件就是劳动表现为价值的条件。价值的历史性由商品的历史性所决定。
商品不是人类社会自始至终都有的,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只因为他们是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彼此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或个别集团劳动的产品。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5、纸币和信用货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纸币之所以能够成为货币符号,国家的强制力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说来,国家的这种强制力只对本国有效,而对其他国家无效。
纸币之所以能代替金属货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不停地周转,不断地从一个人手经转到另一个人手里。对于每一个交换者来说,货币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只是转瞬即逝的事情,只要货币能够成为交换媒介,使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并能买回相当于货币额价值的商品就行了。这样,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
由于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种代表一定价值的货币符号,它只能代替金银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而不能代替金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仍然是金或银,商品价值仍然通过金或银来表现(见货币的职能)。
由国家发行的纸币与信用货币不同。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而信用货币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纸币只是金银的符号或货币符号,而信用货币一方面作为金银的符号,代表金银为流通服务,另—方面,则作为信用符号,体现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