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究生收费改革的相关规定,2007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17所高等学府都取消了公费研究生制度,而且学费一次性交齐。统计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报考北京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今年减少了5777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上海市社科院人力资源中心主任王振说:“考研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太高的学费负担他们往往承受不起,只能选择放弃”。(2月12日《中国经济周刊》)
有人或许会说,研究生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来自农村的考研生负担不起读研成本,也是无可指责的事。但是,一些农村学生因负担不起读研成本而被迫放弃考研的现象,让我们对研究生收费改革充满疑虑。
一直以来教育部都强调,研究生收费的目的是对目前实行的培养成本机制予以改变。但是要改变目前实行的培养成本机制,首先应该明确目前的培养成本到底是多少。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或者权威机构公布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成本”是多少。
按现阶段教育成本估测,高校教育成本包括老师的工资,学校日常运转的水、电、气,以及硬件设施的修建投资……然而,当前大学机构臃肿、冗员泛滥,无形中加大了教育成本。有的高校甚至将学校购买的豪华进口车、以出国考察为名的公费旅游、公费吃喝等开支,都纳入高校教育成本范畴。结果,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猛涨约20倍,而同时期国民人均收入却增长不到4倍,学费涨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成为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
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评估与分摊体系均存在问题,这是教育高收费的主要原因。17所试点高等学府都没有公布研究生培养成本,就断然取消了公费研究生制度,而且要求两到三年的研究生学费也要在开学的时候全部一次性交齐。如果这样下去,研究生成本有可能重蹈普通大学生高收费的覆辙。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并不反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不反对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制。笔者反对的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不从其他方面入手,却偏偏要从收费开始。教育体制改革,重在体制。假如改革的结果是读研成本一路飙升、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因负担不起读研成本而被迫放弃考研,那这样的改革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