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信息时报》报道,由于学生郭肖霞在研究生初试中以392分的高分名列本专业榜首,面试后却未被录取,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的博客上撰文质疑考研面试制度。王全杰称,通过不到两小时主观面试,不能确定高分者一定低能,假如郭肖霞的父亲有能耐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每年在考研面试之后,叹气声、哭声、质疑声、痛斥声经常随之而来。与以往不同的是,王全杰是在博客上为学生打抱不平的。问题是,一则5万多点击量、400多条评论的博文,能改变郭肖霞的命运吗?
从制度层面说,研究生招生增加面试环节没有错。如果说初试考察的是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面试则是导师测试考生的应变等能力。既然是面试,就会以导师个人的主观评判为主。因此,哪怕面试再公正,任何一个被淘汰的考生难免感到失落,这是很正常的。
从社会层面看,时下的研究生面试,确实不太规范。主持面试的导师,只要和某些考生存在人情、金钱关系,面试就有可能存在不公正的情况。从媒体披露的一些不良事件看,研究生面试过程中的任人唯亲现象,并不稀罕。 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n
研究生面试非议多多,一味责怪现行的招生制度是不够的。笔者以为,面试遭遇质疑,和某些研究生导师缺乏荣誉感有关。一个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假如根本不把自己的职责当回事,再好的制度,也会被扭曲得不像样子。就学术界而言,一名教师能否胜任研究生导师,在看其学术水平的同时,更要看他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郭肖霞报考的那位导师及招生单位,在面试过程中是否存在腐败现象不好说,但正如王全杰所质疑的那样,面试程序缺乏公开性,结论缺乏科学、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草率地否认一个高分考生,受到指责,不是没有道理。
客观地说,我们的研究生招生面试,还处于“初级阶段”,考试制度需要完善,更需要招生单位和指导老师多一些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