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题
1.评析“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
【答案要点】
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的说法,肯定了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道理的和具有积极意义的。但认为“成事在天”,断言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则又排除了人的能动作用,因而是错误的,这种观点具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
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历史的发展有其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随心所欲。但历史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实现的,它存在于人们能动的自觉活动之中。因此,人们可以和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
2.评析“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说法。
【答案要点】
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这种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它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之所以能够而且应当多样化,是因为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私有制的经济可以利用,公有制的经济也可以利用。因此,我们应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
3.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制是同一的经济形式”的论断。
【答案要点】
从实质上看,社会主义国有制,实质上是全民所有制,是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资本主义国有制,实质上是资本家集体私有制,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从地位上看,社会主义国有制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资本主义国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大,在国民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不起主导作用。
4.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是怎样认识这一问题的?
【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简析上述论点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及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
上述观点指出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相互联系、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相反相成,不可分割。但这些辩证法思想是朴素的、零散的,并带有一定神秘色彩。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揭示客观事物自身固有规律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特别是毛泽东系统地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科学地阐明了关于矛盾普遍性以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的原理。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不可分割,二者的辩证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事物、处理问题,反对一切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和绝对化,才能获得正确认识,做好各项工作。
6.试析下列论点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及其意义。
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
【答案要点】
这段话是列宁关于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普遍性相互关系的论述。它们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相对与绝对的关系。这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事物的个性和共性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没有个性即无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不能离开共性,任何个别都包含一般。一般即共性只是个别事物的一部分,即许多个别事物中共同的方面,因此,个别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认识一个个具体事物的特殊矛盾开始,从其中概括出对于事物普遍矛盾的认识,又以这种普遍矛盾的认识作指导,去进一步研究具体事物的特殊矛盾,并以此丰富对于普遍矛盾的认识。这是认识的辩证过程,也是认识的规律。这一认识规律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坚持辩证法的生动体现。
7.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答案要点】
(1)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衡。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述原理,应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应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社会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