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月19日电(记者张晓晶)近几年,在“扩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但是今年考研人数出现下降态势,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硕士学位正在“贬值”。正在召开的山东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来自民盟山东省委的一份提案直言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四大弊端。
其一,导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激增,导致导师严重缺乏。一些学校在导师评定方面只得“数量压倒质量”,降低标准“突击提拔”,致使导师整体水平下降。同时,个别导师行政和社会事务过多,或指导学生过多,精力严重不足。还有一些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少,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撑,无法给研究生提供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
其二,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长期以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无数次的标准化考试无情地束缚了学生的想像空间,答案的唯一性与绝对性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的独立性。这直接导致了目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模仿能力与解题能力很强,创造性思维却明显不足。
其三,专业面窄,实践能力较差。这份提案指出,研究生教育阶段重“专”而忽视“通”,过窄的专业教育、单纯的师徒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学科视野和学术氛围受到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导师偏重于传授知识,对培养学生做事能力上认识不够,使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导致其实践能力差,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所需的时间偏长。
其四,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偏弱。提案认为,一方面,研究生分散培养、个别指导、自我教育为主的特点容易形成其放任自流的现象,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这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研究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偏弱。
提案建议,研究生培养应引入导师竞争机制,改革研究生评价标准。另外,研究生教育应该是开放式、启发式的教育,学科门类之间的界限可以尝试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