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6岁的黄茂是第二次走进考研的考场,大四时考研失利无奈下选择了就业。工作已两年,黄茂还是不适应职场生活,一直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方向。本科学金融的她听说法硕录取率相对较高,毅然的选择了辞职考研。如果这是在三年前,黄茂的勇气还能引起旁人的赞赏,但是在在职研究生学习普及的今天,黄茂付出的“学习成本”就太大了。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有165.6万名考生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再创历史新高,全国考研人数已连续第三年增幅超过10万人。有的人想深造学问,有的人想更好的找工作,有的人想圆高考失落的名校梦,还有的人像黄茂一样辞职考研,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命运或者逃避现实。
“现在26岁,即使今年能考上毕业那年也要29岁了。在她准备考研的一年时间里,我和她压力一样大,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现在她又辞职了,再加上买资料、报辅导班的各种费用,真不敢想如果考不上对孩子是种怎样的打击。”黄茂的妈妈刘女士告诉记者。刘女士的担忧不无道理,辞职考研所付出的代价、成本要比大四毕业直接考研高的多。
专家表示,以逃避现实、延缓就业的初衷和苦衷辞职考研,对于很多考生来讲,即使考上也几乎等同于“混日子”。耗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去考研,考上之后却又荒废青春,这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考生还需理性地看待“考研热”,改变那种随大流、逃避就业的心态,应注重人生和职业规划,考研与否还要从自身的志趣和实际需要出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不是存在侥幸心理希望通过一次考试来改变命运。
从倡导“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到建立“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学习这件终身大事越来越受重视。“时时”不仅指人一生的任何时期,而且还可以具体为一天里的每时每刻;“处处”也不仅是对地理位置的理解,而且是指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杨志坚在2012年度中国远程教育盛典上曾提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中是个很好的势头,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你在岗,就有一个适应工作的要求、提升的要求,有通过工作让生活更加幸福的要求,你就必须要学习。的确,除了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外,求学者更注重的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按需”学习。
“考上也难,考不上更难。”辞职考研一族的复杂心情旁人或许很难体会。考不上,再回头找工作,显然心理压力增大;考上了,三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形势又将是怎样一番现状,无从得知,把考研当作躲避就业竞争压力的避风港并非明智之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产生,懂得合理利用时间和资源对于求学者来说也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