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往往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正因如此,也就没有多少发挥个人才能的余地,如果不多做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事情,如何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又如何能真正进入专业领域有所发展呢?这个悖论如果按照所谓的“一般规律”来考量,永远是死循环。“学做导演”医,学,全,在,线,提,供www.lindalemus.com,那应该是在学校的事情,因为实习单位没有一个岗位叫做“学导演岗”,怎么让人家肯教,才是问题的关键。
观点三:创造力是新人脱颖而出的法宝,而不是循规蹈矩!
新人们在遇到挫折和批评时,总会不自觉地认为:“创新总会有阻力,新生事物总会受打击!”新人们总会以“我是创新思想的代表”来维护自己,认为工作中具备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素质,于是总要求新求变、标新立异,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这是一个创造力为先的时代,中国的崛起确实需要更多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马云成为偶像,新人们每天都在为如何摆脱俗套不停奋斗。当遭遇现实的困难,新人们认为自己是被泼上一头冷水,被社会无情地否定,被迫接受大众的平庸思想。难道真的是外部环境太恶劣?非也。
首先,创新需要建立在合理可行的工作基础上,无法实现或者说不容易实现的创新点子,最多是头脑风暴的火花,绝对不能形成提案,更别说是进行实践了。新人没有工作经验的积累,不了解行业,没有项目执行经历,有太多的一线知识需要重新学,有太多的实践内容需要温习,有太多人尽皆知的业内规则需要恶补。连基础都没打牢就谈创新,似乎有些牵强。
其次,除了研发型机构,一般企业对工作岗位上最高的要求是效率第一,都要求完成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才提倡创新。即使是研发型机构,对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肯定很高,刚入门的新人,连行业脉络都没摸清,创新思想如何运用是个很大的问题。
第三,没有付诸于行动的创新都是虚无的。没有最终开花结果的那些思想、火花、理念,也许真的是很珍贵,但仍旧不为人知。一个新人也许真的有很强大的创新能力,可是因为种种因素无法实现,或是太超前,只要没能付诸实践,就是空话,反而容易落人笑柄。
创新是建立在深厚的工作基础、对行业脉络有清晰认识、通过实践印证等之上的高端境界。要让自己在工作中表现出创造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脚踏实地态度。脚踏实地的态度却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考察。耐心细致的工作可能体现在档案整理、收发信件这种小事上;灵活的头脑可以用在搜集材料、归纳信息的基础工作中。新人要做的、能做的、必须做的事情其实很多,只不过有些没有明确写在日程表上。换个角度,其实买盒饭就是应该实习生做的,但真的列在工作表上,是不是有些让实习生难为情呢?放下这些所谓的高调逻辑,回归常态,一切也都顺其自然了。
笔者搜肠刮肚只找了三个观点,也许有更多有力的证据可以说明当今社会是一个问题社会,是急需改善新人发展环境的社会。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外部环境的改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青春却只有一次。与其抱怨外界的不公,不如放下那些所谓正确的概念和逻辑,换个角度,结合现实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