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本站测试中,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常来坐坐!  [凌云  2006年5月17日]        
 |网站首页 |医学考研 |考研院校 |医药考试 |医学图谱 |在线动画 |
 |视频下载 |医学课件 |医学E书 |医学软件 |医学商城 |医学新知 |
 |医学英语 |医学论坛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载中...
加载中...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西医专栏 >> 西医复习 >> 文章正文
  西医综合冲刺辅导笔记—生理学           ★★★ 【字体:
西医综合冲刺辅导笔记—生理学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时间:2006-7-11

 

生 理 学 部 分(一)
生 理 学
一、 考试要求及重点预测(重点内容按照其重要程度用★标出)
(一)绪论
1. 内环境相对恒定(稳态)的重要意义。
2. 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 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性和继发性)★★★、出胞和入胞。
2. 细胞膜受体。
3.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4. 兴奋、兴奋性和可兴奋细胞(或组织)。
5. 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制:静息电位和钾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和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6.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7. 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三)血液
1.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
2.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3. 红细胞及其机能★★。
4. 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5. 血液凝固与止血★★★。
6. 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四)血液循环★★★★★
1.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原理★,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和调节★★★,心音。
2.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其简要原理★★★★,心肌的电生理特性★★★,自主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3. 血管生理:动脉血压相对稳定性及其生理意义★,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4.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及血管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及其它反射★★★★。心脏和血管的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5. 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新增内容)。
(五)呼吸★★
1. 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2. 呼吸气体的交换: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在肺的交换★★。通气/血流的比值及其意义★★。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3.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物理溶解、化学结合及它们的关系★。氧的运输及氧解离曲线★★。二氧化碳的运输★★。
4.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外周及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对呼吸的调节,低氧对呼吸的调节★★★。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六)消化和吸收★★
1. 概述:消化管平滑肌的特性(慢波电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道激素。
2. 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成分与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吞咽★。
3. 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排空及其调节★。呕吐★。
4. 小肠内消化: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以及它们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运动的形式及调节★★。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5. 大肠内消化: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6. 吸收:消化管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和速度。主要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部位及机制★★★★。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1. 能量代谢:食物的能量转化。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临床应用的简化测定法★。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
2. 体温:体温的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
(八)肾脏的排泄★★★
1. 概述:肾脏泌尿在机体排泄功能中的重要性,与排泄功能相关的肾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2. 肾小球的滤过机能: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及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3.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机能:重吸收的方式。各段肾小管中的物质转运(几种重要物质重吸收的形式和特点;H+、NH3、K+及其他物质的分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机能的因素★★★。
4.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及其与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系★★★。
5.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对机体水平衡的调节★★。对细胞外液容积和钠平衡的调节★★。
6. 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7. 排尿反射。
(九)感觉器官
1. 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 视觉器官:眼的折光机能及其调节。视网膜的感光换能作用★★,视觉的二元论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光-电换能★★。视锥细胞和色觉★★。视敏度和视野★。
3. 前庭器官及其机能★★。
(十)神经系统★★★★
1.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元的基本功能,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及分类★★,神经的营养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2. 突触与突触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电-化学-电传递过程,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突触的抑制和易化。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传递的其他形式。神经递质和受体★★。
3. 反射:反射与反射弧★★,中枢神经元的一般联系方式★★★,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4.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感觉的特异与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痛觉★★。
5.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骨骼肌的运动单位、牵张反射和肌紧张★★★。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运动调节系统和姿势调节系统★★。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小脑的功能。
6. 神经系统对内脏机能、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及其化学传递★。内脏机能的中枢调节★。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
7. 脑的高级机能: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觉醒与睡眠★。学习与记忆(学习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十一)内分泌和生殖★★★
1. 激素的定义,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的作用机制★。
2.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结构与机能之间的联系★★★。腺垂体分泌的几种激素及它们的生理作用★★★。腺垂体分泌的调节★★★★。
3. 下丘脑的神经激素在神经垂体的释放、作用及其调节★★★★。
4.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5. 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作用及分泌或生成的调节★。
6.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激素的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7.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8. 生殖内分泌:睾酮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理作用★。月经周期中垂体-卵巢-子宫内膜变化间的关系★★。
西医综合冲刺辅导笔记第一周第二讲
生 理 学 部 分(二)
二、重点内容串讲(仅供参考)
(一)绪论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 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叫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叫内环境。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3.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自身调节。
4.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调节形式,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6.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 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生理活动都是正反馈。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 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 ③寡糖和多链糖.
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⑴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 ⑵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 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什么结构 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它既可以作为载体将物质从浓度高处"背"向浓度低 处,也可以作为通道,它开放时允许物质通过,它关闭时不允许物质通过。体液中的离子物质是通过通道转运的,而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则依赖载体转运。至于载体与通道转运各有何特点,只需掌握载体转运的特异性较高,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⑶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低向浓度高处转运时需要消耗能量,称为主动转运。体液中 的一些离子,如⑶、K+、Ca2+、H+的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相应的离子泵完成。离子泵是 一类特殊的膜蛋白,它有相应离子的结合位点,又具有ATP酶的活性,可分解ATP释放能量, 并利用能量供自身转运离子,所以离子泵完成的转运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体液中某些小分 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的主动转运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它依赖离子泵转运相应离子 后形成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这时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易化扩散的同时将有机小分 子从低浓度一侧耦联到高浓度一侧。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这种继发 性主动转运。 ⑷出胞和入胞作用是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出入细胞的方式。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 细胞分泌递质属于出胞作用;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属于入胞作用。
3.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是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外相对为正,膜内相对为负。⑴形成条件①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离子不均匀分布);②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⑵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⑶特征: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动作电位⑴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主要成分是峰电位。⑵形成条件:①细胞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差;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③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⑶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⑷动作电位特征:①产生和传播都是“全或无”式的;②传播的方式为局部电流,传播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③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的电变化;④动作电位期间Na+、K+离子的跨膜转运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局部电位的特点:①等级性;②可以总和;③电紧张扩布。兴奋的传播⑴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⑵神经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是①单向传递;②传递延搁;③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⑴兴奋收缩耦联过程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②三联管的信息传递;③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⑵肌肉收缩过程: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末池 终末池钙离子释放 肌浆钙离子浓度增高 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变构 原肌凝蛋白变构 肌球蛋白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 横桥头ATP酶激活分解ATP 横桥扭动 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肌小节缩短。⑶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①前负荷:在最适前负荷时产生最大张力,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或增加初长度,肌肉收缩力降低;②后负荷:是肌肉开始缩短后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反变关系;③肌肉收缩力,即肌肉内部机能状态。
(三)血液
1. 血浆的理化性质中主要考查血浆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各自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发生变动时会引起哪些反应,哪些原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尤其要和泌尿系统联系。 血浆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渗透压的作用: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2.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缓冲体内的酸碱物质。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的考查主要记住血沉的增加是由红细胞叠连形成,而这种叠连和红细胞本身没有关系,主要是和血浆的成分有关,血浆白蛋白通过抑制叠连而使血沉减慢,而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等促进叠连的形成,从而加速血沉。
3. 血液凝固要掌握凝血的两种途径三个阶段。机体组织损伤的凝血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共同作用互相促进的结果。抗凝和纤溶系统发挥作用的机理。血小板的生理作用。 凝血的基本过程: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Xa、Ca2+、V、PF3);②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凝血因子的特点:①除因子Ⅳ(Ca2+)和血小板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②血液中因子Ⅱ、Ⅶ、Ⅸ、Ⅹ、Ⅺ、Ⅻ等通常以无活性酶原存在;③Ⅶ因子以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液中,但必须Ⅲ因子存在才能起作用;④部分凝血因子在肝脏中合成,且需Vit K参与,所以肝脏病变或Vit K缺乏常导致凝血异常;⑤因子Ⅷ为抗血友病因子,缺乏时凝血缓慢。血小板参与生理止血功能:①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松软止血栓,防止出血;②血小板分泌ADP、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ADP使血小板聚集变为不可逆,5—羟色胺等使小动脉收缩,有助于止血;③促进血液凝固,形成牢固止血栓。
4. 血型是指红细胞外表面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其实质是糖蛋白和糖脂。掌握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为什么输血前要进行交叉配血,并能解释交叉配血的各种结果。Rh阴性的母亲第二次妊娠时(第一胎为阳性时)可使Rh阳性胎儿发生严重溶血。 ABO血型和Rh血型抗体本质的区别:ABO血型系统的抗体为天然抗体,主要为IgM,不能通过胎盘;Rh血型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抗体需要经免疫应答反应产生,主要为IgG,可以通过胎盘。
(四)血液循环
这一章本身是生理学考查的重点章节之一。
1. 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原理主要是要学会应用,例如心率加快时主要缩短的是舒张期,舒张期缩短到一定程度会使心搏出量下降。⑴心率和心动周期的关系: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加,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⑵心脏泵血:①射血与充盈血过程(以心室为例)可以分为心房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②特点:①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心室收缩和舒张是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②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力的变化起重要作用;③一个心动周期中,右心室内压变化的幅度比左心室的小得多,因为肺动脉压力仅为主动脉的1/6;④左右搏出血量相等;⑤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心室内压最高是快速射血期。
2. 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对心输出量各有什么影响要掌握机理并能分析具体例子。 ⑴前负荷对博出量的影响:前负荷即心室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也就是心室舒张期末容积,与静脉回心血量有关。前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的方式调节心博出量,即增加左心室的前负荷,可使每博输出量增加或等容心室的室内峰压升高。这种调节方式又称starling机制,是通过改变心肌的初长度从而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来调节博出量,以适应静脉回流的变化。⑵后负荷对博出量的影响:心室射血过程中,大动脉血压起着后负荷的作用。后负荷增高时,心室射血所遇阻力增大,使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每博输出量减少。但随后将通过异长和等长调节机制,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⑶心肌收缩能力对博出量的影响:心肌收缩能力又称心肌变力状态,是一种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心肌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通过改变心肌变力状态从而调节每博输出量的方式称为等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由影响兴奋—收缩耦联的因素起作用,其中活化横桥数和肌凝蛋白ATP酶活性是控制心肌收缩力的重要因素。另外,神经、体液因素起一定的调节作用。⑷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率在40—80次/分范围内变化时,每分输出量与心率成正比;心率超过180次/分时,由于快速充盈期缩短导致博出量减少,所以心输出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心率低于40次/分,也使心输出量减少。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有哪些,和骨骼肌细胞有什么不同,产生的离子基础是什么,尤其是自律性形成的机理以及其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⑴自律性:①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称为起博细胞,是正常的起博点;②窦房结细胞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驱动压抑(以前者为主)两种机制控制潜在起博点;③心肌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决定于4期去极化的速度即Na+、Ca2+内流超过K+外流衰减的速度,同时还受最大舒张电位和阈电位差距的影响。⑵传导性:①主要传导途径为:窦房结 心房肌 房室交界 房室束左右束支 蒲肯野氏纤维 心室肌;②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形成房—室延搁,以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动和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的时间;③心房内和心室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房室传播,传导速度快,从而保证心房或心室同步活动,有利于实现泵血功能。⑶兴奋性:①动作电位过程中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有效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特点是有效不应期较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②影响兴奋性的因素:Na+通道的状态、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距离等;③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心室肌在有效不应期终结后,受到人工的或潜在起博点的异常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期前收缩。由于期前兴奋有自己的不应期,因此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4. 心脏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5. 动脉血压的形成条件:⑴心血管内有血液充盈;⑵心脏射血。动脉血压的形成:⑴前提条件:血流充盈;⑵基本因素: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影响因素:①每博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②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③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影响舒张压的最重要因素);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小脉压差;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影响平均充盈压。要会在具体的例子中分析影响因素。
6. 静脉血压远低于动脉压,而且越靠近心脏越低。静脉压分为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它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中心静脉压升高多见于输液过多或心脏射血功能不全。静脉回流的影响因素:①静脉回流的动力是静脉两端的压力差,即外周静脉压于中心静脉压之差,压力差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收缩力,但也受呼吸运动、体位肌肉收缩等的影响;②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作为肌肉泵促进静脉回流;③呼吸运动通过影响胸内压而影响静脉回流;④人体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
7.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心血管反射:⑴减压反射:①基本过程;②特点:A压力感受器对波动性血压敏感;B窦内压在正常平均动脉压(100mmHg左右)上下变动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最敏感;C减压反射对血压变化及时纠正,在正常血压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⑵心脏感受器反射:①心房、心室、肺循环大血管壁上存在的感受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②反射过程;③意义:调节血量、体液量及其成分。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上β1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肾上腺素能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结合引起血管舒张;⑵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①使全身微动脉、静脉收缩,血压升高,回心血量增多;②增加交感缩血管纤维递质释放量;③使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④刺激肾上腺合成和释放醛固酮;⑤引起或增强渴觉、导致饮水行为;⑶心钠素①心博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②引起肾脏排水、排钠增多;③抑制肾素、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的释放;⑷局部体液调节因素。
8. 冠脉血流的特点:安静状态下,中等体重的人,总冠脉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4%~5%。左心室单位克重心肌组织的血流量大于右心室。脑循环的特点:脑循环中脑血管舒张收缩程度受到相当的限制,血流量变化较其他器官为小;具有血—脑屏障。
9. 组织液的生成:⑴组织液是血浆从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的,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成分基本与血浆相同;⑵有效滤过压是血浆从毛细血管滤过形成组织液的动力;⑶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①有效滤过压;②毛细血管通透性;③静脉和淋巴回流等等。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的主要途径有3条:①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②直捷通路;③动—静脉短路。
(五)呼吸
1. 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在肺的交换、通气/血流的比值及其意义、气体在组织的交换只要掌握概念并能分析具体的现象。 呼吸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⑴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⑵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⑶内呼吸。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肺通气的原始动力是呼吸运动,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吸气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外肌,呼气肌主要是肋间内肌。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平静呼吸时弹性阻力是主要因素,弹性阻力是指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力(主要是肺),其大小常用顺应性表示;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其中气道阻力主要受气道管径大小的影响。
2. 胸内负压的意义:⑴保持肺的扩张状态;⑵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导致胸腔内静脉和胸导管的扩张);⑶降低气道阻力。
3. 肺换气是指气体由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⑴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影响肺换气;⑵气体分子的分子量、溶解度以及分压差也影响肺换气;⑶通气/血流比值是影响肺换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的表面,即在液—气界面之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主要有:⑴降低肺泡表面张力;⑵增加肺的顺应性;⑶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⑷防止肺不张;⑸防止肺水肿。
5.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要对比着学习,着重掌握二者不同的地方。
6. 二氧化碳对呼吸的调节,低氧对呼吸的调节是本章的重点。同时要掌握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和外周及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运动的调节运用之一即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也是考察内容之一。

[1] [2] 下一页  

转帖于 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广告加载中....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医学考研英语口语复试完整版
    西医综合冲刺辅导笔记—外科
    西医综合考研押题讲座——病
    医学生考研常见问题解答
    一个医生考研后的反思
    “西医综合”课,我轻松考了
    医学生与考研
    考研专业课重大变革 名师直击
    考研宝典:给医学专业考生的
    公共卫生硕士试点单位名单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欢迎您对本站提出意见和建议! 站长:凌云 皖ICP备0600700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