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 科 学 (每年考8个题左右) 石崇礼
骨折18 骨肿瘤12 腰腿痛.颈肩痛8 周围N损伤5 骨与关节结核4 一、骨折的定义: 骨及骨小梁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发生中断。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拉力.积累性外力——外伤性骨折 骨骼疾病(脆骨病) ——病理性骨折 二、骨折的分类 A.开放性、闭合性 B.完全性、不完全性 C.稳定性、不稳定性 D.形态分:横行、斜行、螺旋、粉碎、嵌插、青枝等。 三、临床表理: 全身:休克、体温(发热) 局部:a专有: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b一般:疼痛与压痛、肿胀与瘀癍、功能障碍 四、骨折的愈合 (一)愈合过程 a、血肿机化演进期:膜内化骨、软骨内化骨 骨折—血肿—血凝固—局部化学性类症反应—肉芽组织形成—纤维组织(需要3月),骨内外膜深层,成骨cell增生活跃第二周以后形成骨样组织。 b、原始骨痂形成膜 (1)膜内化骨、骨样组织成骨cell增生—钙化、骨化,即骨折愈合过程 (2)外层膜骨化早于内层膜骨化、外骨膜—外骨痂、内骨膜—内骨痂 (3)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相邻部分互相交叉、会合、钙化、骨化逐渐愈合,新骨形成。 C骨痂改造塑形期 成人2—4年,儿童2年,应力线上骨痂加强改造,非应力线上骨痂清除,原始骨痂渐形成永久骨痂,骨髓腔再通。 (二)影响愈合的因素:a 年龄 b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 c感染 d 软组织伤程度e软组织嵌入骨折线内 f 健康状态 g治疗方法不当 五、骨折愈合的标准: 1、无压痛,叩击痛 2、无反常活动 3、X线:骨折线模糊,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消失 4、上肢:平举1kg,重物持续达1分钟,下肢不扶拐平地走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2周骨折处于不变形。 六、几种特殊愈合形式 A 骨折延迟愈合-骨折在平均愈合时间未愈合 X线有脱钙,骨折线增宽,尚无硬化; B 骨折不愈合-骨折在8个月内未达骨性连接的愈合 X线片有骨折端分离,断端光滑,有囊性改变 C 畸形愈合-愈合的位置未达到功能复位要求,存在成角,旋转重叠畸形,骨折愈合在既不解剖复位,也非功能复位的状态。 七、骨折的急救: 抢救生命,保护患肢,妥善固定,迅速转运,十六字原则。 八、骨折治疗原则: a 复位:要求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对线、对位良好,愈合后功能不受影响);b固定;内固定和外固定;c功能锻炼:早、中、晚期 开放性骨折:骨折端和外周环境相通(骨盆、耻骨骨折和体腔相通也属于)。 治疗原则:a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 b开放性骨折可分三度; I0 度:皮肤粘膜刺破 II0功能受影响 Ⅲ0软组织损伤重,有神经,血管损伤。 C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抗休克,清创(创伤后6-8h内进行,超过也要)修复 注意:(1)II0以上损伤,6h以上未闭合,血管损伤应尽可能内固定 (2)I期缝合:6-8h内缝合,延期缝合:不适合立即缝合,观察不超过5天。 九、骨折并发症: (一)早期:休克、脂肪栓塞综合症,重要脏器,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 (二)晚期: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入血栓,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 十、几种常见骨折 各种骨折都有其发生机制 (1)锁骨骨折:多为间接暴力,直接暴力多为粉碎性骨折; (合并臂丛损伤)“8”字固定,三角巾兜起三周(目前美观角度内固定) (2)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撑地倒地 ①无移位性骨折:无需复位,固定即可 ②内收性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三角巾兜起三周(21天) ③外展型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三角巾兜起三周(21天) (3)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屈曲型和髁间骨折 治疗:1、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肿胀轻,桡A搏动正常者 2、骨牵引:伤久,肿胀重,有水疱者; 3、手术复位:髁间骨折 (4)桡骨下(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3cm以内者,多为间接暴力 包括:Collis Smith Barton 骺分离 尺桡骨茎突骨折 ↓↓↓ 骨折远端向背桡侧移位 向掌桡侧 腕关节移位,常伴腕关节脱位 2、可以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 (5)股骨颈骨折 病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摔倒、内收、外展、扭转的外力。 分类:①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 ②内收型(Paunel角>500)不易愈合,外展型(paunel角<300 ③Garden:不完全骨折,无移位的完全骨折,部分移位一全部一大粗隆位置的测量:Bryant 氏三角底边 Nelaton线 choemaker线 Kaplan交点(应在腹中线上两边对称)若一侧大粗隆上移,则该点移到对侧腹部。 治疗:外展:“嵌插”型;牵引6-8周,三个月后持拐负重 内收型:手术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主张55y后换) (6)转子间骨折:大小粗隆间的骨折,血供丰富 病因:老年人跌倒,内收,外展的外力或直接撞击 分类:I型(稳定) II型(不稳定) 治疗:稳定型:外展牵引6-8周 不稳定型:手术 区别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的金钥匙,前者,患肢外旋450,转子间骨折患肢则外旋900。 (7)脊柱骨折:重要的是注意有关脊髓损伤: 病因:多为间接暴力,少为直接暴力 重点:急救:可疑者注意搬运,脊髓损伤,胸颈椎多见 治疗:稳定型保守 (马尾起始L2上缘() 不稳定型或有神经症状者:手术 (8)骨盆骨折(非常严重) 病因:多为直接暴力 类型:骨盆边缘孤立性骨折,骨盆环单处骨折,骨盆环双柱骨折,骶尾骨折 重点:合并症严重,伤后症状重,常有休克、危险性大。 治疗:保守为主,也可手术及外固定 无茵坏死:股骨头,腕部的舟状骨 脚的距骨,易发生部位 一、手外伤: (一)手的姿势:休息位,功能位 (二)治疗:(1)闭合伤口:单纯缝合,“Z”成形术,游离植皮,带蒂皮瓣移植,置皮最好用中厚皮片,术后处理,功能位,指尖桡骨茎突外露,抬高患肢,TAT 10-14天拆线,3-4h断蒂修补 二、断肢(指)再植: (一)完全性断肢 不完全性断肢,主要血管断裂 (二)断肢急救,现场、止血、包扎、放置、运动送 (三)再植适应症,肢体条件,再植时限,离断平面,年龄(6h以内,可适应延长)多肢,多指再植,干净程度 (四)再植手术原则:先缝肌腱,再吻合血管,动静脉比1:2为宜,先吻静脉,后吻动脉,I期无张力,2外膜缝合或囊膜缝合,避免环形瘢痕。 (五)再植术后处理:护理,24h内的血管危象(栓塞的发生) 三、周围神经损伤:脑神经12对 脊N 8+12+5+5对 自主N 分类:传导功能障碍:可逆性 神经轴素中断:变性,感觉运动消失,肌萎缩 神经中断:功能丧失。 表现:(1)运动障碍(2)感觉障碍(3)神经营养性改变(4)Tinel Sign(+)为神经恢复表现 神经再生的速度:开始2-4mm/d,后来1-2mm/d 3、治疗:(1)闭合性(2)开放性:一期缝合,二期缝合 4、特异N的临床表现: (1)臂丛N:C5-8及T1 完全麻痹:上肢、肩部运动丧失 (2)正中N:C6-8及T1 (3)桡N:C5-8及T1(臂丛后囊) 5、神经卡压综合症: 腕管综合症-正中N 肘管综合症-尺N 旋后肌综合症-桡N深支等,梨状肌综合症―坐骨N 跖管综合症-胫后N 四、关节脱位: 肘>肩>髋关节 固定3周——骨折后延长2周,故国家3-5周(骨折2周) 专用体症:畸形,弹性固定,空虚感,骨性突出物 弹性固定-由于疼痛,关节脱位后发生肌内痉挛,加以韧带及关节囊的张力的作用,使关节固定在异常紧张的位置,被动活动时,(关节内骨折、嵌入、手法失败者)(出现回弹的抗力感,称为弹性固定) (二)肩关节前脱位:垂肩、方肩、Dugas征(十) 肘关节脱位:Hiiter氏三角、线 髋关节前脱位:屈曲、外展、外旋、伸长 髋关节后脱位:屈曲、内收、内旋、短缩 髋关节中心脱位:短缩 桡骨小头半脱位:环状韧带薄(〈5岁儿童)容易复发 聂下颌关节脱位:前脱位,牵引上提 复位方法:肩关节:Hippocratis(足蹬法) Kocher(旋转复位法)外展,牵引,内收 Stimson 髋关节:Allis Bigelow 先麻醉,左腿:正问号;右腿:反问号 髋关节中心脱位:I型牵引 其它型手术 五、半月板损伤:C型,内外侧各一个 (一)损伤:半屈位,内收外展,挤压,旋转(踢足球、转身打门、支撑腿) (二)主要表现:(1)疼痛、肿胀(2)关节交锁现象(3)活动受限,股四头股萎缩(4)压痛 检查:Mcmllrray征,检查半月板:粘膜;检查韧带:牵拉 Apley症 过伸、过屈,挤压 (四)手术方法:关节镜修补,切除 六、膝关节的韧带损伤:骨骼、半月板,韧带及关节炎、静力稳定; 肌肉:动力稳定。 (一)膝关节失稳定后的表现:直向不稳定,侧向前后;旋转不稳定:ALRI AMRI (二)损伤机制:内侧副韧带:伸膝位,膝外侧暴力,膝呈外翻 外侧副韧带:伸膝位,膝内侧暴力,膝呈内翻 前交叉韧带:作用于胫骨上端后侧 抽屉实验 后交叉韧带:作用于胫骨上端前方,向后作用时 (三)膝关节的运动轴:额面轴:伸→曲、轴从前—后 旋转轴:旋转时轴的位置不一 (四)治疗:新鲜损伤(<2w﹚ =石膏固定4-6周(部分断裂) 陈旧损伤:手术 (五)关节镜: a检查与治疗 b主要用于膝、椎间关节,其次肩、踝等 c可用于关节血肿,半月板损伤,游离体,关节内骨折,滑膜皱襞切除,骨软骨瘤,剥削性骨软骨炎,交叉韧带损伤等。 七、运动系统的慢性损伤: 无明显外伤史,有特殊的压痛,炎症并不明显,有相关的活动病史,有职业特点。 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弹响拇(发生在屈指(拇)肌腱的腱鞘 主要表现:疼痛,弹响、闭锁、压痛(痛性结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Finkelstein征 (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伸腕肌总腱起点、压痛、Mills试验。 (三)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冻结肩、凝肩、五十肩)。 a 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 b表现为肩痛,活动受限,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 c压痛点:肱骨大结节,肱骨结节间沟,肩峰下方,喙突,肩胛骨内上角 治疗:避免活动导致的慢性损伤,理疗,封闭(h治疗) 八、腰腿痛: 分类(共五种):单纯腰痛:腰痛+放射性坐骨N痛 单纯性放射性骨N痛; 腰痛+反射性坐骨N痛 单纯性反射性骨N痛 急性腰扭伤:腰部活动时,用力不当,姿势不妥,突然扭转,伸腰。 1、特点:a伤后立即出现持续的剧痛,b活动或用力时加重 c姿态:步态谨慎,手扶腰部,活动困难,腰部发僵,腰部发僵,肌肉痉挛,脊柱侧弯。 部位: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髂腰韧带,骶髂韧带,骶棘肌 臀大肌附着点,犁状肌为其压痛点。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上、下软骨板、纤维板、髓柱(正常70-80%水份) 1、基本因素:30y后,水份减少,弹性减弱,椎间隙狭窄,周围韧带松弛,即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2、症状: (1)腰痛:占91%,窦椎N感应痛 (2)坐骨N痛:97%,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部 (3)马尾N障碍:0.8-24.4%,二便障碍,鞍区感觉障碍,性功能障碍。 坐骨N痛的三种致痛因素:(1)神经根炎症(2)炎症的神经根静回流受限(3)受压后缺血。 3、体症:laseque 症(+)加强实验(+)证明,确有神经根的受压,加强实验(+)区别放射性痛和反射性痛,感觉障碍。 可分为膨胀、突出、脱出三型(有坐骨N症状的) 常见于L4-5,L5-S1,压迫的神经分别为L5,S1。 4、治疗:先保守治疗,非手术:髓核化学溶解法(争议) 3个月后效果不好,手术治疗,取髓核 九、椎管狭窄 (一)病理及病因:先天和后天因素 椎骨狭窄,容积减少,压力增高,压迫血管,神经根缺血 (二)临术表现:(1)主要症状为腰腿痛,多发于40-60岁 (2)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3)马尾症状:鞍区麻木、括约肌压力,性功能障碍,(4)与体位有关,后伸体位明显(5)症状与体征分离现象,症>体(6)中央管狭窄,前后径M-S<11.5mm(肯定意义),头侧:尾侧应恒<1,若>1为异常,周围管狭窄,神经根管(神经通道)狭窄 治疗:非手术、轻,不典型、手术:保守无效,神经通道再通 十、颈椎病: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N型、椎a型共四型 (一)病因:由于颈部长期劳损,导致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骨质增生,关节突及附件的改变,即变性,增生,钙化、骨化及椎间孔狭窄。 病理:椎间盘:髓核,水份少,突体征 椎体:骨质增生,骨刺形成 关节突及附件:1、关节突:压迫颈N根,脊髓,椎A及交感N 2、附件:黄韧带,背侧压迫骨髓,后纵韧带,腹侧压迫 混合性突出物:压迫椎管内组织 压迫后:神经根-神经根炎 重者,瓦勒氏变性 脊髓-功能障碍 重者脊髓血运障碍产生变性改变 椎A-基底A供血不全 变感N-兴奋或抑制症状,产生Horner综合症,心脏症状 瓦勒氏变性(Waller):变性的NF结构消失,形成不定形态的颗粒,后被吞噬cell吞噬,吞噬后结构消失。 (三)表现:1、症状: (1)颈、肩、臂疼痛(隐痛、酸痛)(2)颈部僵硬,无力 (3)上肢发现 2、体征:颈N根牵拉实验(+),椎间孔挤压试验(+) NS检查:肌容积(骨间肌萎缩)感觉运动等功能下降 3、X线、CT、MRI检查 (四)脊髓型表现(1)以脊髓囊症状为主,出现上运动N元损害: 先出现下肢症状,后向里压迫上肢症状,故出现从下向上的压迫脊髓症状。早期出现单或双侧下肢发紧,发麻、步态不稳等。 (2)体征:痉挛性瘫痪,病理反射(+),感觉平面不规则,腱反射亢进,括约肌影响少,肌张力增高。 脊髓单侧受压-脊髓半切征(Drown-Sepuards Syndrome)即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运动障碍及同侧深感觉消失。 脊髓全部受压-不全瘫痪。 (3)影象学;CT、MRI受压明显,硬膜、脊髓受压 (五)交感神经型:交感神经兴奋和抑制症状 (六)椎动脉型: 横突孔增生狭窄 上关节突增生、肥大 颈椎退变,关节过度移动,牵拉椎A 颈交感N兴奋,反射性引起椎A的痉挛
表现为:1、颈性眩晕2、头痛3、视觉障碍4、猝倒5、感觉运动障碍 6、可出现精神症状 7、椎底a供血不足,常有突发性反复性发作 检查:多普勒彩超,椎造,椎A血流速度 (七)颈椎病治疗: 非手术:推拿按摩、牵引、颈托、围领、理疗 脊髓型切忌推拿按摩、牵引、手术效果最好。 手术:前路,单独一个颈椎 后路:全部打开 十一、化脓性骨关节炎 (一)化脓性骨髓炎:化脓菌侵入骨与关节,形成化脓性 血源性-内-外 蔓延型,外伤感染型-外→内感染 细菌栓塞学说:形成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病理:骨质破坏,坏死,反应性骨质增生同时存在。 菌栓 干骺端 抵抗力 好发于长管状骨-下肢80%,上肢20%,2-10y最多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局部症状 早期诊断靠临床表现,局部分层穿刺,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X-ray发病二周内无异常,为晚期诊断 治疗:(1)抗生素,体温正常后三周用药(2)分层穿刺,引流 (3)手术:目的:引流,减压(钻孔、开窗) 方法:闭式灌洗3周,体温正常,培养三次(一)可拔管 (二)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由急性发展而来,常有急性发作 瘢痕、溃疡、窦道、流脓、排死骨、肌肉挛缩,关节畸形 x-ray:虫蛀样骨破坏,死骨、窦道 治疗:清除死骨及炎性肉芽组织,消灭死腔,切除窦道,闭合伤口,死骨未游离,手术缓慢进行,急性发作时暂缓。 大块死骨,包壳尚未完全形成者 手术成功的关键:病灶里的清除,死骨是否完全摘除 (三)硬化性骨髓炎 (四)化脓性关节炎 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髋关节 病理:早期(浆液渗出期)为可逆性 中期(浆液纤维素渗出期)部分功能保留 晚期(脓性渗出期)不易治愈 (五)创伤后骨髓炎:开放性骨折感染,关节复位或手术致的感染 治疗:及时引流,分次清创,应用抗生素,外固定,骨外露可钻孔,自体骨移植,皮肤缺损需植皮。 十二、非化脓性骨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OA)强直性脊柱炎(AS),类风湿关节炎(RA ) 骨性关节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与年龄有关系 (1)原发于关节软骨退化,表现为透明软骨的退行性变 (2)症状:1疼痛 活动时-摩擦痛 静止时-休息痛(软骨下充血) 2关节活动受限 关节肿胀,积液,指骨骨关节病变 粘液样变性 Bouchard 结节 Heberden结节:远端出现 X-ray: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凹凸不平 治疗;缓解症状,病变不能逆转,对症治疗 手术:关节成形术,关节融合术,截骨矫形,关节置换 (二)AS-强直性脊柱炎 (1)病因不清,有明显家族史 (2)病理:原发性,慢性,血管破坏性炎症,韧带骨化属继发性,退行性变,可涉及椎前关节囊,形成骨化、钙化。 (3)发病学:0.1‰,男:女=10,病程1-40年,平均10年 两种类型:上行扩展:骶骼关节-胸椎-颈椎 下行扩展(多见于女性)从颈椎-骶髂关节 (4)表现:起病,下腰疼,伴臀、髋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渐呈持续性,晚期:脊柱强硬,形成圆滑驼背,侵及脊柱,髋关节,80%隐匿起病,20%急性发病,伴复发性虹膜炎。 X-ray骶髂关节破坏,融合,晚期呈竹节样改变 ESR增高(多数) HLA=B27 (组织相容Ag)阳性占90% (5)治疗:卧床休息 NAISD 预防畸形,强直难于避免,争取在功能位强直。 手术治疗:脊柱矫形,人工关节置换。 (三)RA-类风湿性关节炎 (1)自身免疫疾病,致病机制复杂 (2)病理:早期为滑膜炎性反应→滑膜增后→炎性肉芽组织→结缔组织肿胀→关节囊、韧带→半脱位→全脱位 (3)女性>男性,好发于手足小关节,病程十数年 (4)表现,受累关节多为双侧对称性,近侧指间关节多见,其次为手、腕、膝、髋关节 肌肉保护性痉挛→挛缩→关节畸形 x-ray:早、中、晚期均不同 (5)诊断标准:(第六版分为七条) (6)治疗:可以手术治疗,滑膜切除,截骨矫正 十三 骨与关节结核 继发性,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原发病灶多为 发病因素:慢性劳损因素(如胸椎和胸椎相交部位) 肌纤维因素,终末血管因素
单纯骨结核 骨 全关节结核 软骨 单纯滑结核 滑膜 骨结核 松质骨结核:(1)中心型:浸润,坏死,有死骨(2)边缘型:浸润局限缺损,无死骨 密质肾结核、干骺端结核——局限性溶骨性破坏,骨膜性新生骨形成 滑膜结核:肿胀,充血类症cell浸润.晚期骨膜增生肥厚。 全关节结核 临床表现 结核中毒表现,夜哭(啼)多为单发性,关节呈梭形肿胀,肌萎缩,局部寒性肠疡,流注脓疡,窦道、混合感染。 WBC ESR 并发症:流注脓疡,病理性骨折,儿童骨骺受侵,畸形一短,缩.内/外翻,脊柱结核压迫脊髓,可导致截瘫(10%) 治疗:全身:抗痨治疗 局部:制动,脓肿穿制,局部注射 手术:病性清除、植骨融合、关节融合、脊髓减压。 关节成形:人工关节,截骨矫形 手术适应症:死骨、脓肿、窦道.单纯骨结核,积脓、脊柱结核压迫脊髓 禁忌症:活动期,混合感染,体温升高,体弱者。 脊住结核:椎体占99%,椎板1%。 中心型:多见于10Y以下,胸椎好发,穿透椎间盘及邻椎,(肿瘤不侵及椎间盘)。 边缘型:多见于成人,腰椎好发,边缘破坏,侵及间盘致狭窄。 寒性脓疡流注方向:颈椎:咽后壁,纵隔 胸椎:肋间、椎旁,胸11下可到腰大肌 腰椎:腰下三角(pititi)、股三角、大腿 生理弯曲消失,后凸畸形 并发截瘫:胸椎多见,颈椎次之,分为早期截瘫(手术效果好) 迟发性(骨病变静止型截瘫,瘢痕,骨嵴,脊髓血管栓塞) 截瘫指数- 预防并发症: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 髋关节结核:儿童多见,单测居多 来源:单纯滑膜结核,单纯骨结核 临床表现:局部及全身 强直:短缩畸形 过伸试验:“4”试验 Thomas征:检查髋关节弯曲 影像学:关节囊阴影增大,闭孔不对称 膝关节结核 占第二位 儿童青少年多见,来自滑膜结核,发展为全关节结核 名词: Thomos征 Kyphosis(驼背) 被动伸展试验(婴儿) 拾物试验 十四、骨肿瘤 肿瘤是新生的cell 异异常成长,但不能成熟 良恶性T的鉴诊 发生部分:股骨远端,膝关节两骨,桡骨近端 骨巨细胞瘤:成人:骨端(软骨下),儿童:靠近骺板的干骺端 骨肉瘤:干骺端 骨纤维内瘤:髓内f cell开始 (一)骨瘤(良性)见于颅骨,下颌骨,致密的象牙骨样组织 (二)骨样骨瘤:见于下肢长骨皮质,透明区,不超过1cm,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三)骨软骨瘤(外生骨疣)在干骺端,包括正常骨及软骨帽,X线片示比正常小,固软骨不能成像 (四)内生软骨瘤:手足短管状骨内,局部肿胀或病理骨折,x-ray有骨蜂窝区 (五)骨巨细胞瘤 骨骺膨胀性生长,骨质增长,呈肥皂泡样,骨皮质变薄 (六)骨肉瘤: 常见的恶性肿瘤,见于年轻人 骨骺生长最活跃的部位,即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起源于分化不良的成骨cell 早期转移,几乎都在肺 X线:Codmam三角,“日光放射”现象 治疗:化疗-手术-化疗,常HD-MTX-CF方案,辅加顺铂,长春新碱,阿霉素等,有效率35-82% (七)软骨肉瘤:少见,起源于分化不良的软骨cell 治疗:保肢,放疗不敏感,5年成功率15% (八)骨纤维内瘤:骨内髓腔性纤维肉瘤,少见 (九)转移性骨肿瘤:多来自Ca转移,乳Ca最多,其次前列腺、肺等,儿童多见于神经母细胞瘤。 治疗:多针对原发性的治疗、姑息疗法, 十五、运动系统常见畸形 先生性肌性斜颈:一侧胸锁乳突肌产生,血肿机化,挛缩 1y出现斜颈,头向一侧倾斜,可以热敷,手法扳正,1y以内 1y以上,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女>男 左:右=2:1,单侧多 髋臼:倾斜度加大,臼内脂肪纤维组织充填,臼变浅,呈三角形 股骨头:骨骺出现晚,比正常的扁平 股骨颈:变短,前倾角加大 关节囊:被拉长,腰部狭窄,呈哑铃状,复盖髋臼呈镰状或鼓状 分为(1)站立前期:髋臼发育不良或不稳定髋,会阴部增宽,肢体短缩,月国窝皮肤皱折增多 屈膝屈髋外展试验:适用于2-9个月,70°-80°正常,50°-60°(+)40°-50°(+), Galeazzi征(+)::单侧,表示大腿短缩 弹性弹出试验:3个月以内 弹进(Ortolani):(+)可诊断 (-)不除外 弹出(Barlow):(+)可能脱位,不稳定髋 X-ray:4个月后可诊断 髋臼角(髋臼指数):新生儿30°-40° 1y 23°-28° 3y 20°-25°,随年龄变小 Shenton氏线,圆弧形,不能画出则提示脱位 股骨头骨化中心,患侧小于健侧。 前倾角:正常15°,脱位时加大 CE角:正常30°,脱位时变小 (2)脱位期:行走时间比正常晚,单侧一跛行,双侧一鸭步,患侧内收肌紧张,外展受限。唧筒征或望远镜征(Telescop)(+),髋关节承重试验(Trenclelerburg)(+) 治疗:越早治疗,治疗效果越好 1岁以内:外展位穿连裤袜套4个月 1-3岁,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蛙形及贝氏),复位前,切断内收肌。 4岁以上,手术术式为Salter 成人单侧手术,术式为chiari
转帖于 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广告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