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本站测试中,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常来坐坐!  [凌云  2006年5月17日]        
 |网站首页 |医学考研 |考研院校 |医药考试 |医学图谱 |在线动画 |
 |视频下载 |医学课件 |医学E书 |医学软件 |医学商城 |医学新知 |
 |医学英语 |医学论坛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载中...
加载中...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西医专栏 >> 西医复习 >> 文章正文
  骨科部分笔记           ★★★ 【字体:
骨科部分笔记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时间:2006-7-31

 

全髋置换术(THR)术后并发症异位骨化
Brooker将异位骨化分为四度:
        Ⅰ度:在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存在骨岛。
        Ⅱ度:骨盆侧和股骨侧异位骨化间距>1cm。
        Ⅲ度:骨盆侧和股骨侧异位骨化间距<1cm。
        Ⅳ度:间距消失,髋关节完全强直。
        其中,BrookerⅢ度发生率为11、7%,BrookerⅣ为2、5度%;认为Ⅰ度、Ⅱ度、    
    Ⅲ度异位骨化对髋关节功能影响不大。Ⅳ度则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
儿童骨折治疗原则
1、应熟知骨骺板的特殊手术解剖,几乎所有的骨骺板都是沿着关节形状而起伏走行的,不是一条直线。
        2、术中尽可能将骨折片及关节软骨解剖复位,这样可预防骨桥的形成和关节面的不平整。
        3、内固定材料易于取出。
        4、克氏针固定较螺钉固定好,克氏针不要交叉穿过骨骺板,而应与骨骺板平行。
       5、应用可吸收的缝合材料缝合。
        6、避免不必要的钻孔,以免引起医源性的病理骨折。
腰椎间盘分型
按照国际腰椎研究会(ISSL)和美国矫形外科学会(AAOS)诊断分类方法。将腰椎间盘分五型。
    1、退变型(degeneration);2、膨隆型(bulg);3、突出型(protrusion);4、脱出型(extrusion);5、游离型(sequestrution)。
骨与关节结核的治愈标准
治愈标准:采用天津的标准
        1、一般健康情况较好,食欲佳,血沉正常;
       2、局部不痛,不肿,无脓肿,无窦道;
       3、影象学检查,病灶部位无死骨,有新生骨出现或相邻的骨融合,未有软组织肿块出现;
        4、起床正常活动一年,未见局部复发者。
与股骨头坏死及后期塌陷的有关因素
1、年龄因素年龄越轻,塌陷率越高。
        2、骨折线部位骨折线越高,坏死率越高。
        3、骨折移位程度移位越大,坏死率越高。
        4、关节囊压力压力越大,坏死率越高。
        5、及时准确的复位未及时复位,坏死率越高。
       6、坚强有效合理内固定固定越好,坏死率越低。
       7、复位质量对位、对线不良,塌陷率越高。
       8、术后负重早期适度负重可刺激骨折愈合,修复期负重将导致塌陷率升高。
        9、修复速度如果坏死率轻,年轻人修复速度快,可减轻塌陷程度。
孟氏骨折的分型及治疗章海均
孟氏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孟氏骨折是指尺骨近侧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Ⅰ型:占60%,尺骨任何水平的骨折,向前侧成角,合并桡骨头前脱位。
  Ⅱ型:占15%,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合并桡骨头后脱位。
  Ⅲ型:占20%,尺骨近侧干骺断骨折,合并桡骨头的外侧或前侧脱位,仅见于儿童。
  Ⅳ型:占5%,桡骨头前脱位,桡骨近1/3骨折,尺骨任何水平的骨折。
  1.孟氏骨折饶神经深支损伤是常见的合并症,应检查相应的神经功能。一般不需探查,桡骨头复位后几乎都能自行恢复。
  2.治疗上趋于一致的意见是桡骨头脱位并无手术的必要,1,2,3型骨折闭合复位不能达到要求时尺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对于4型骨折,应早期切开复位,尺桡骨均行坚强的内固定。
  3.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制动4~6周,1,3,4型骨折固定于前臂旋转中立位,屈肘110度。2型骨折固定于屈肘70度位。
赖特综合征的骨科表现
赖特综合征的骨科表现
  常发生于肠道感染后,主要有尿道炎,结肠炎,和多发性关节炎三大主症,三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可单一或全部出现。
  X线表现:
  1.多累及胸腰椎交界处,椎体边缘及间盘韧带和椎旁组织骨化,多位于侧方或偏后,呈节段性分布,双侧不对称。前纵韧带骨化和椎间新骨形成少见。
  2.骶髂关节20%~76%的赖特综合症病人有低髂关节异常,较脊柱受累更为常见。低髂关节单侧或双侧受侵,对称或不对称。关节面下方骨质侵蚀破坏、模糊不规整,继而硬化,最后发生骨性强直。关节前或上缘增生,骨质形成。
  3.四肢关节急性期膝、髁和足部小关节肿胀,邻关节骨骨质疏松,可伴有跟腱或髌腱炎。跖骨、近节趾骨干、跟骨跖面及胫腓骨近关节处骨膜增生。骨赘被认为具有特征性。半数病人有关节间隙变窄。慢性期,跟骨在跟腱或跖筋膜附着处有糜烂和骨赘形成,常为双侧性,足部小关节和膝、髁关节可出现小的关节边缘侵蚀和关节间隙变窄,甚至关节强直。
  CT表现
  1CT可更号地显示低髂关节受累的部对称性和关节面边缘骨赘
  鉴别诊断:
  1牛皮癣关节炎有牛皮癣病史。主要侵犯远端指(趾)骨和指(趾)间关节。可有指(趾)骨末端骨吸收。无尿道炎和结肠炎。缺少跟骨下缘的绒毛样骨赘和骨质疏松。
  2强直性脊柱炎少数赖特综合症病人出现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同的韧带骨化时,主要应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四肢关节改变进行鉴别。
TKA并发症处理
TKA并发症处理
  1.感染:近来报道感染率约1%,处理:术前术中使用抗生素,负压引流,可明显降低感染率。对于明确关节深部感染,应果断切开冲洗和清创。假体未松动可保留,若假体因感染而松动,清创同时取出,二期置换,少数病例无法进行二期TKA,采用融合。
  2.DVT和PE:TKA较THA发生机会更多,40%,PE虽少见,但可致猝死,DVT一般发生在术后3-4天,或2周前后。预防:术后早期活动,不用止血药,预防性使用抗凝药(克塞,速避凝)
  3.腓总神经损伤:发生率1~5%,多为操作损伤或牵拉伤。预防:外侧松解时,近可能暴露腓总神经,并加以保护,术后防止包扎过紧,或石膏压迫。
  4.骨折及髌韧带撕脱:对手术操作不当或患者骨质条件较差的患者,手术操作避免粗暴,可行保守治疗,若骨折不稳定可行内固定,髌韧带撕脱发生胫骨结节附着,避免过度剥离,若完全撕脱可行内固定治疗。
  5.髌骨并发症:髌骨半脱位,脱位,髌骨骨折髌骨假体磨损和松动,多数学者主张对退变,磨损严重的髌骨进行置换。TKA术中将髌骨假体稍偏外安装,并将外侧支持带松解,对顺髌股轨迹,防止脱位有效,髌骨假体置换时保留足够厚度,选择大小合适假体,骨水泥确切固定。
  6.关节不稳:周围韧带和肌力缺陷,术中软组织平衡不当,以及对关节稳定条件差而又选择非限制性假体等因素引起。
  7.假体松动,磨损,断裂,原因同THA,但较THA重
骨肉瘤的治疗进展
骨肉瘤的治疗进展
  一、大剂量综合化疗:
  1.多种药物联合化疗原则:MTX,ADM,CDP,IFO
  2.剂量强度原则
  3.新辅助化疗原则
  二、保肢术
  1.术前规范化疗
  2.肿瘤外科分期
  保肢疗法最佳适应症是ⅡA期,ⅡB期是相对适应症。
  3.肿瘤切除缘:近可能的行根治性切除或广泛性切除。
  4.合并症:局部复发,一般是化疗效果欠佳;或肿瘤切除范围不够。晚期感染:假体或异体骨周围存在潜在的腔隙,造成积液;化疗后一过性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抵抗力下降;假体或异体骨的排异反应。
  三、肺转移清扫术
  适应症:
  1.原发瘤已彻底切除
  2.术后经过一定时间的严密观察和周密的全身检查,肺以外其他脏器无转移。
  3.肺转移瘤已经全部萌发出来,至少肺片上数目不在增加
  4.肺转移瘤的数量、大小、部位能用简单的局部切除术清扫干净。
  5.肺功能不受明显损害。
  四、免疫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何区别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何区别
  两者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称骨质疏松I型,绝经后妇女,50岁左右,主要是由于体内内分泌变化,雌激素减少所致,雌激素对骨代谢的影响主要是促进降钙素的分泌,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减少骨吸收。
  老年性骨质疏松又称骨质疏松Ⅱ型,发病年龄在70岁左右,老年女性也可发生,主要是组织器官的衰老与功能减退:
  1老年人成骨细胞功能衰退,骨形成减少;肾脏功能减退,25(OH)D3在肾脏内转化为1,25(OH)D3的量减少;影响钙的吸收;
  2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功能减退,形成钙结合蛋白不足,或其活性减退,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
  3多种蛋白质合成功能减退,影响骨基质的形成。
  4雄性素的减少也是一个因素。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1.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多属高龄,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而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2.患者术前多因髋,膝关节病损,下肢活动明显减少,甚至长期卧床.
  3.心肺及血管瓣膜生理功能退变或器质性病变,胸腔负压减少及心输出量减少,静脉回流减慢。
  4.术中长时间被动体位,术中止血带的使用,过度旋转和牵拉下肢及骨水泥聚合产热使邻近血管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
  5.术后因伤口疼痛,麻醉反应也使下肢活动明显受限。
足踝主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
足踝主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发生率高达45~82%,发生原因1.大手术本身激发体内凝血机制,血液凝聚性增加。2.术中制动,术后卧床及膝后垫枕。3.骨水泥热聚反应及拉勾等医疗器械损伤血管壁。预防:1.规范操作。2.全身应用抗凝药物(仍有1/3患者发生DVT)。3.机械性广泛措施包括足底静脉泵,弹力袜、早期活动。
  早期膝髋关节活动可能导致患髋疼痛,无力,脱位,关节不稳定,诱发或加重创口内出血。所以有人研究踝关节运动对静脉回流的影响。来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
  选择15名健康的受试者,用彩色多普勒血液动静脉在静息状态的血液回流情况.
  测定足踝不同方式的主被动运动状态下静脉血流的峰速度和平均速度,活动以20~30次/分为标准
  血流增加20~30次/分
  被动活动主动活动
  屈伸14.1%40.5%
  内外翻12.6%32%
  环转(屈,内翻,伸,外翻)33.9%69%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帖于 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广告加载中....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欢迎您对本站提出意见和建议!交流群:3145194 站长:凌云 皖ICP备0600700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