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本站测试中,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常来坐坐!  [凌云  2006年5月17日]        
 |网站首页 |医学考研 |考研院校 |医药考试 |医学图谱 |在线动画 |
 |视频下载 |医学课件 |医学E书 |医学软件 |医学商城 |医学新知 |
 |医学英语 |医学论坛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载中...
加载中...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中医专栏 >> 中医复习 >> 文章正文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藏像(二)           ★★★ 【字体: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藏像(二)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时间:2006-7-31


(四)在液为唾
 含义:唾为肾中阴精所化,经肾之气化而出于舌下的液体,润口和滋养肾精功能。
在                           肾的经脉向上挟于舌本           润口,
液                           肾阳气化,阴液上腾,输于口腔   咽下则养肾精。
为             多唾或久唾——易耗损肾精。
唾   病理意义  肾阴不足——口干咽燥。
               肾阳不足——唾少口干而不欲饮。
(五)与冬气相通应
           冬气寒冷,内敛闭藏   同气相求,
           肾为水脏,藏精润下   肾应冬气。
              冬气之内敛闭藏                  
    生理意义           早睡晚起         助肾封藏精气。
                       补阴潜阳之膳食
   素体阳虚
             冬季寒冷      久病阳虚
    病理意义           若                 肺  病
             水气当旺                     心脏病
                                          胃肠病
                                          关节病

肾系统小结
          父母——先天之精气            肾  阴——为人体阴液之根
                  促     养                互     互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在体合骨、生髓、通脑、
     藏   水谷                              根     制   促进调节脏腑气化  其华在发、在液为唾、
     精   脏腑                          肾  阳——为人体阳气之本 在窍为耳及二阴、
          主水——肾中精气蒸腾气化,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在志为怒。
          主纳气——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表现
【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
此两节重点讲述了藏象的概念,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以及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其中五脏的生理功能为本部分内容的重点。
所谓藏象,即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实;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满;奇恒之腑形似腑而功似脏。五脏生理功能的共同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其各自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主血脉        心为阳脏主通明      心包围护      君主之官
    主藏神        心火主降            代心受邪      神明出焉
        主气、司呼吸
    肺  主行水         特性            运动形式
    朝百脉、主治节
五      主运化        脾气上升,以升为健      后天之本           仓禀之官
脏      主统血        喜燥恶湿,得阳始运      气血生化之源       五味出焉
    主疏泄        主升发、喜条达恶抑郁      主升、动、散      将军之官
    主藏血        为刚脏、体阴而用阳        调畅气机          谋虑出焉
        藏精
肾  主水    特性
    主纳气
以上为本节的主要知识点,藏象一章为全书的重点,五脏一节又为藏象一章的重点,其中所含的知识点较多,应作为重点章节学习。
中医藏象学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联系性,它揭示了系统整体的功能活动规律,要学好藏象学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脏决定象,脏居于内为本质,象现于外为现象,内脏的变化,可通过其相应的“象”的变化而推知。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熟记某脏与哪些外象有关,以便更好地掌握各脏的功能作用。
2.突出重点,强调整体: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学习中,要用系统论的观点把五脏与肢体官窍联系起来,抓住五脏的功能与联系,以此为纲,方能全面掌握。
3.重视功能,不泥解剖:中医藏象学中的五脏系统是较单纯脏腑有更高程序的综合系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与现代医学的脏腑划等号。如中医的“肾”并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肾脏,它除了在解剖上指肾脏实体和有关泌尿系统方面的功能外,还包括部分神经系统的功能(肾藏志),内分泌、生殖系统的功能(肾藏精),骨骼运动系统的功能(肾主骨),呼吸系统的功能(肾主纳气),以及其它某些器官的功能(如开窍于耳及二阴)等。中医的五脏是指五脏系统,往往一个脏包括现代医学的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它具有解剖实体和集合功能的双重含义。所以,学习藏象学,不能用现代解剖学与生理学知识生搬硬套、对号入座,而应从整体出发,从功能着手,重视功能,不泥解剖。
4.纵横对比,注意联系:在熟练掌握各脏生理功能的基础上,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①横向联系:主要指本脏各生理功能之间的联系。如脾主运化与脾生血、统血的关系,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方能生血、统血。诸如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肝其它功能的关系等等。②纵向联系:主要指各脏之间生理功能的联系。如脾主运化的功能,除了其本身的功能正常之外,还必须以肝主疏泄为重要条件,以肾阳之温煦为根本保证,才能完成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作用。诸如肺主呼吸与肾主纳气的关系等,应举一反三,注意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避免机械地死记硬背,而且还可以培养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指导对临床错综复杂病证的治疗。
第三节  六腑
【知识点表解】
概说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
     生理功能——“传化物”。
     功能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生理特性——通降下行。
概   共同生理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
说              出处:《难经·四十四难》。
                          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
    “七冲门”  具体部位  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
                          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
                作用:饮食物在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须通过的七道门户。

一、概述
    位置: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胆与肝相表里。
    形态:中空的囊状器官。
二、主要生理功能
(一)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由肝精气所化,贮藏于胆
                    其味苦、色黄绿、又称“精汁”
                   胆囊排泄胆汁受肝主疏泄的直接控制和调节。
               肝气疏泄,使胆汁排注入肠中,促饮食消化吸收。
         胆汁分泌与排泄受阻——厌食、腹胀、腹泻。
         湿热蕴结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发为黄疸(身面目皆黄)。
         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口苦、呕吐黄绿苦水。            
     胆汁滞留——日久易形成砂石。 
(二)主决断
        含义:指胆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胆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主决断       胆性刚直、果敢、与人的勇怯、胆量有关
             胆气虚——胆小惊怯、睡眠不安。
       胆热痰扰——惊悸而烦、急躁易怒。
三、胆为奇恒之腑
              胆既为六腑之一         为空腔器官,与肝相表里——为六腑之一。
              也属奇恒之腑之一       内藏精汁,不直接受纳水谷——为奇恒之腑之一。

一、概述
       位置: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与脾相表里。
                   上部——上脘(包括贲门)。
概述   胃——胃脘  中部——中脘,即胃体。
                   下部——下脘(包括幽门)。
       形态:为曲屈状的囊状器官。
二、主要生理功能
             主受纳:接受容纳饮食物。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
       生理          受纳是腐熟消化的前提。                                            脾胃
             腐熟水谷:使饮食物初步消化,变成食糜,在脾的帮助下化生精微,初步吸收
     对饮食物的运化功能称为“胃气”。中医学强调“人以胃气为本”。
                            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
                            留得一分胃气              
                      便存一分生机               
              受纳失职——纳呆,厌食,胃脘胀闷。
       病理   腐熟无能,食滞胃脘——胃脘疼痛,嗳腐食臭。
              受纳腐熟功能亢进——消谷善饥,胃中嘈杂。
三、生理特性
(一)主通降,以降为和
  含义: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趋势。
            ①胃容纳不拒
      主要  ②食糜下传小肠进一步消化   饮食物的消化
 主   体现  ③残渣下移大肠,形成粪便   糟粕的排泄
 通         ④粪便有节制地排出
 降                         脾宜升则健
                            胃宜降则和
          胃失和降——纳呆脘闷,胃脘胀痛,大便秘结        六腑通降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              气机升降
(二)喜润恶燥
含义: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
                        维持受纳腐熟的功能。
                        保持通降下行的特性。
         胃为阳土,易成燥热,损及胃津。
         胃病过用苦寒泻下之剂,化燥伤阴。
小  肠
一、概述
    位置:位于腹中,上端接胃,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下通大肠。小肠与心相表里。
    形态:纡曲回环迭积的管状器官。
二、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受盛化物
          受盛——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
          化物——进一步消化饮食物,化生水谷精微
          受盛失职,传化停止,滞而为痛——腹部疼痛。
          化物失常,消化吸收障碍——腹胀,腹泻,便溏。
(二)泌别清浊
                              将水谷精微吸收,经脾转输全身。
    生理:分清别浊,各走其道  将食物残渣下推大肠。
                              吸收大量水分,参与水液代谢,故称“小肠主液”。
          清浊不分,水谷混杂而下——小便短少,便溏泄泻。
          临床上常采用“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治法。
大  肠
一、概述
    位置:位于腹中,上接小肠,包括结肠和直肠,下连肛门,大肠与肺相表里。
    形态:呈回环迭积状,包括回肠和广肠。
二、主要生理功能
          传送糟粕,吸收水分 是胃气降浊延伸
    生理 (大肠主津) 与肺气下达有关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变成粪便,排出体外 赖肾主气化正常
     大肠虚寒,无力吸收水分——肠鸣,腹痛,溏泄。
    病理  大肠实热,肠道失润——大便干结难解。
          湿热蕴结大肠——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膀  胱
一、概述
    位置:位于小腹正中,居肾之下,大肠之前,膀胱与肾相表里。
    形态:中空的囊性器官,充盈时为卵圆形,排空似椎形。
二、主要生理功能
          贮存尿液——经脏腑气化利用后的水液,下输膀胱
    生理  排泄尿液——尿液达一定量时,通过气化排泄出体外   其功能与肾气化密切相关。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气化功能失常——小便不利,尿少,甚则癃闭。
    病理  膀胱失其约束——尿频,尿量多,甚则尿失禁。
          湿热毒邪侵入膀胱——尿急,尿痛,尿淋涩。
三  焦
一、三焦的概念
     关于三焦的具体形态和位置尚无定论,争议颇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认识。
概   ①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即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间隙互相沟通所形成的通道。(六腑之三焦)
                           上焦——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等
念   ②上、中、下焦的合称  中焦——横膈以下至脐的部位,包括脾胃、肝胆等     
                           下焦——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大肠、小肠等
二、主要生理功能
(一)部位三焦的生理功能
               宗气自上而下资元气,合为一身之气
功             元气根于肾,自下而上至胸中                               原气之别使。
能  运行水液——水液运行以三焦为通道。三焦对水液代谢的协调作用,        主持诸气,决渎之官。
称为“三焦气化”。                                      
(二)三焦各部的生理功能特点                                     
              雾——形容水谷精气轻清而弥漫的状态,
         主要指心肺输布气血,象雾露一样均匀地敷布全身。
              沤——沤渍,是对水谷被消化时的状态的生动描述。          
         主要指脾胃有消化饮食,吸收精微,蒸化津液的作用。
              渎——沟渠水道之意。                        
         是对肾、膀胱、大肠、小肠,渗泄水液,泌别清浊,排泄二便作用的概括。
另:三焦辨证是温病的辨证纲领,是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帖于 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广告加载中....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骨科部分笔记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欢迎您对本站提出意见和建议!交流群:3145194 站长:凌云 皖ICP备0600700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