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
加载中... | ||
|
||
|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习题2 |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时间:2006-9-4 | |||||
354 .肺主治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答: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 +( ,血、滓液的作用。肺七治节的生理作用十婴表现在四个方画:①治理调节呼吸运动:肺气的宜发与肃降作用协调,维持通畅均匀的呼吸,使体内外气体得常交换。②调理全身气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保持全身气机调畅。③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通过肺朝百脉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辅佐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④治理调节津液代谢:通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治理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与排泄。 355 .脾与精、气、血、津液在生理方面有何联系 ? 答:精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之分,先天之精须依赖后天之精不断培育补充,才能保持充盈以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而后天之精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所以脾气健运才能使精气充盈。气血都是由脾胃消化饮食物,吸收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故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饮食营养得以消化吸收,气血生成来源充足。此外,血在脉中运行而不逸出脉外,还有赖于脾气的固摄作用。脾气健运,气的生成充足,固摄血液有力,则血不逸出脉外,故脾有统血以防止出血作用。津液的生成来源主要是脾胃消化饮食物后生成的水谷精微,所以脾气的运化功能正常,津液生成充足。津液的正常输布又有赖于脾气的运化功能,脾气有调节水液代谢以防止水液在体内停聚的作用。 356 .如何理解“心在志为喜” ? 答: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志有关。喜,一般来说属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良性反应。喜乐愉悦有益于心主血脉的功能,但喜乐过度则可使心神受伤。从心主神志的功能状况来分析,又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精神亢奋可使人喜笑不休,精神萎靡可使人易于悲哀。另外,心为神明之主,不仅过喜能伤心,而且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 357 .“肺秋气相通应”有何临床意义 ? 答: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肺主秋。肺与秋同属于五行之金。时令至秋,暑去而凉生,草木皆凋。人体肺脏主清肃下行,为阳中之阴,同气相求,故与秋气相应。秋季之肃杀,是对夏气生长太过的削减;肺气之肃降,是对心火上炎太过的制约。肺与秋气相通,故肺金之气应秋而旺,肺的制约和收敛功能强盛。时至秋日,人体气血运行也随“秋收”之气而衰落,逐渐向“冬藏”过渡。所以治疗肺病时,秋季不可过分发散肺气,而应顺其收降之性。此外,秋季气候多清凉干燥,而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故秋季易见肺燥之证,临床可见干咳无痰、口鼻干燥、皮肤干裂等症。 358 .如何理解肝“主筋”、“其华在爪” ? 有何临床意义 ? 答:筋的功能依赖于肝精肝血的濡养。肝精肝血充足,筋得其养,才能运动灵活而有力,肝精肝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能耐受疲劳,并能较快地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如果肝精肝血亏虚,筋脉得不到很好的濡养,则筋的运动能力就会减退。肝精肝血不足,筋不得濡养,还可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征象。又如邪热过盛,燔灼肝之筋脉,耗伤肝之精津,使筋不得滋养,也会出现手足震颤、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等表现。前者称为“血虚生风”,后者称为“热极生风”,治疗大多从肝着眼。爪甲亦赖肝精肝血以濡养,因而肝之精血的盛衰,可以影响到爪的荣枯,而观察爪甲的荣枯,又可以测知肝脏功能正常与否。肝精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红润光泽;若肝精肝血不足,则爪甲萎软而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359 .如何理解脾“在体合肉”、“主四肢” ? 有何临床意义 ? 答:脾在体合肉,是指脾气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壮实及其功能发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全身的肌肉,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及津液的营养滋润,才能壮实丰满,并发挥其收缩运动的功能。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及津液的生成和转输障碍,肌肉得不到水谷精微及津液的营养和滋润,必致瘦削,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健脾胃生精气是治疗痿证的基本原则,《素问·痿 论 } 称为“治痿独取阳明”。人体的四肢,同样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及津液的营养和滋润,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故称“脾主四肢”。脾气健运,则四肢的营养充足,活动轻劲有力;若脾失健运,转输无力,则四肢的营养缺乏,可见倦怠无力,甚或痿废不用。 360 .试述脾气主升的生理作用和病理表现。 答:脾气主升的生理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升清,指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若脾气虚弱而不能升清,浊气亦不得下降,则上不得精气之滋养而见头目眩晕,精神疲惫,中有浊气停滞而见腹脘满闷,下有精气下流而见便溏、泄泻;二是升举内脏,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下垂的作用。若脾气虚弱,无力升举而下陷,则可导致某些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症。 361 .肝在志为怒有何临床意义 ? 答:怒是人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由肝之精气所化,故说肝在志为怒。一般来说,怒志人人皆有,一定限度内的情绪发泄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有重要的意义,但大怒或郁怒不解,对于机体是一种不良的刺激,既可引起肝气郎纳,气机小畅,梢血滓液运行输布障碍,痰饮瘀血及癥瘕积聚内生,又可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发为出血或中风昏厥。大怒暴怒,可导致肝气升发太 过,表现为烦躁易怒,激动亢奋,称为大怒伤肝;郁怒不解,则易致肝气郁结,表现为心情抑郁,闷闷不乐,称为“郁怒伤肝”。 怒由肝之精气所生,若肝之精血不足,不能涵养怒志,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则稍有刺激,即易发怒。临床辨证属郁怒者,当以疏肝解郁为治;属大怒者,当以平肝降逆为治。 362 .三焦主持诸气与肺主一身之气有何不同 ? 答:所谓三焦主持诸气,是指三焦 ( 部位三焦 ) 为诸气升降运行的通路。三焦之所以能主持渚气,主要取决于三焦通行诸气的功能:元气藉三焦之道,上输至五脏六腑,分布于全身,以激发和调节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宗气藉三焦之道,下输丹田,以资先天之元气,合为一身之气。故《难经·三十八难》指出: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主持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肺吸人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转输而来的水谷精微所化之谷气在肺中相结合形成宗气,宗气的生成决定着一身之气的盛衰;通过肺气的宜发肃降运动,调节着呼吸和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363 .胆为什么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 ? 答:由于胆在解剖形态上属于空腔器官,在生理功能上有助于传化水谷,且附于肝之短叶间,其经脉与肝之经脉相互络属于肝胆,构成表里关系,所以说胆为六腑之一。但因胆贮藏的胆汁,为清净之精汁,类似于五脏之藏精;胆又不盛纳水谷,无直接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与一般的六腑有所不同,故又属奇恒之腑。 364 .为什么把“保胃气”作为重要治原则 ? 答:胃气充足,则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才能化生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以供给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需求,使之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特别是一身之气的盛衰,与胃气的盛衰更是密切相关。由胃气的作用所化生的水谷之精进而化成的水谷之气,是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人以胃气为本”之说。若胃气损伤,则一身之气虚弱,脏腑功能失常,防御功能减退,百病丛生。说明胃气之盛衰有无,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存亡,所以临床上常把“保胃气”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 365 .小肠的功能失调为何出现二便异常 ? 答:小肠的泌别清浊,不仅将泌别出来的水谷精微和津液上输于脾,而且又将剩余的食物残渣和水液向下输送到大肠和膀胱,化为粪便和尿,经魄门和溺窍排出体外。小肠的功能正常,糟粕和水液各行其道,则二便正常,若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异常,则清浊不分,不仅水谷精微得不到吸收,而出现便溏,而且水液在粪便内大量排出而致尿量减少,所以临床上常采用利小便法治疗腹泻, 提出“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就是这个道理。 366 .如何理解三焦通行诸气的生理功能 ? 答:三焦 ( 部位三焦 ) 是诸气升降运行的通道。元气由肾精所化,以三焦为通道自下面上布散全身,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宗气由脾胃化生的谷气与肺吸人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积聚于胸中气海,可以三焦为通道自上而下运行,以资先天元气。元气与宗气相合为一身之气,推动和调节精血津液的代谢和脏腑经络的功能,因此说三焦能通行诸气。 367 .上中下三焦的部位是如何划分的 ? 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是什么 ? 答: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两脏和胸、头面、上肢,其生理特点足开发和宜散水谷精微、气血、津液等物质,使之布散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故称“上焦如雾”。中焦是指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包括脾胃肝胆等脏器,其生理特点为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泌糟粕,蒸津液”,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故称“中焦如沤”。下焦是指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其生理特点为排泄糟粕和尿液,故称为“下焦如渎”。 368 .与女子月经来潮和胎儿的孕育有关的生理因素有哪些 ? 答:女子的月经来潮和胎儿的孕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的生理因素:①肾精、肾气及天癸的作用:肾藏精而主生殖,肾精化肾气,肾气促进天癸的产生,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女子月经来潮及排卵。②冲任二脉的作用:冲任皆起于胞中,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冲任二脉气血充盛,可使月事调匀,并能妊养胎儿,故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之说。③心、肝、脾三脏的作用:女子以血为本,心主血,肝藏血,脾为血液生化之源并统血,使血液化生充足并运行正常,有助于月经来潮及胎儿的孕育;心主神明而驾驭诸气,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可致五脏安和,气血和调,有助于行经和孕育。 369 .脑有何生理机能 ? 答: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和感觉运动。脑,是机体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器官,故称脑为“元神之府”。人体的视、听、言、动、嗅等功能活动都属于脑。但是,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功能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故以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心所主,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同寸义分属于五脏,即是将神、魂、魄,患、志分属于心、肝、肺、脾、肾所藏。 370 .心与肺的关系如何 ? 答:心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与血的互根互用:①肺气助心行血:心主身之血脉,推动血液循环,百脉上朝于肺,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贯注心脉以行血,两者配合,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所以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之说。肺气助心行血,主要是通过宜发、肃降和朝百脉,生成宗气等生理功能来实现的。故肺病则可影响心血的运行,出现胸闷、呼吸不利、心悸、唇紫等血瘀之病证。②心血载运肺气:血为气母,血载气行。肺吸人的清气必须得到血的运载才能输布全身。故心功能异常,如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瘀阻心脉等导致血行异常时,也会导致肺之功能异常,宜肃失职而出现咳嗽、气促等肺气上逆的病理表现。由于宗气与心肺之气的生成有关,并具有贯心脉而行呼吸的作用,故为连结心之搏动与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 371 .试述心与脾在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 答:心与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①在血液的生成方面:血由水谷精微所化生,而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化赤以生血、心脾共同协作,血液才能化生充足。脾气充足,则心血充盈;心血旺盛,脾得濡养,则脾气健运。②在血液运行方面:心行血,脾统血,心脾功能正常,则血行脉中而不外逸,共同维持着血液的正常运行。在病理上,心脾两脏常相互影响,如思虑过度,既暗耗心血,又影响脾之运化。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乏源,致使血虚而心无所主;若脾不统血而致血液妄行,也会造成心血不足。由于心脾之间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最后可形成“心脾两虚”证,临床上呵见心悸、失眠、多梦、眩晕、面色无华、腹胀,食少,倦怠等症。 372 .试述心与肝的关系。 答:心与肝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运行与贮藏及神志活动两个方面:①心主血与肝藏血之间在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关系。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则肝有所藏;肝藏血,调节血量的功正常,使心血充盈,则心有所主。同时,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亦有助于心的行血。心肝的任何一方失常,常常相互影响。若心血不足,肝血亦因之而虚;肝血亏虚,心血亦因之而弱。故临床上常常是心血不足与肝血亏虚同时并见。②心主神志与肝主疏泄,在调畅情志方面亦密切相关。人的精神情志活动,虽由心所主,但亦有赖于肝之疏泄,调畅气机和调畅情志的作用;而肝的正常疏泄,有赖于心主神志的作用,两脏相互配合,则精神活动正常。若心肝发生病变,往往可见到精神情志的活动异常。如心肝血虚,神不守舍,可见心烦、失眠、多梦等症;若肝失疏泄,情志不达,可致气郁化火生痰,上蒙心窍,出现精神错乱的病症。 373 .试述心与肾的关系。 答:心与肾之间的生理联系,称之为“心肾相交”;心与肾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失调,称为“心肾不交”。心与肾之间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水火既济:心在五行屑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心肾阴阳、水火、上下之间必须相互交通,即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②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则神安,神清则精固。③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寓相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若心肾之间的水火,精神小理衡火凋,则为心肾不交,表现为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丽凝聚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可见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及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此外,心肾阴阳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心或肾病变时,亦相互影响。肾阳虚水泛,能上凌于心,而见水肿、惊悸等水气凌心的证候;心阴虚,亦能下汲肾阴,而致心肾阴虚。 374 .肺与脾在生理方面有何联系 ? 答:肺与脾在生理方面的联系主要有二:①气的生成:脾气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之谷气,与肺司呼吸所吸人的自然界清气,在肺中生成宗气。宗气是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一身之气的盛衰,故气虚一般责之脾肺两脏。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使肺获得水谷精微的濡养;肺气宣发肃降,使脾气化生的津液和谷气得以布散全身。②水液代谢:肺气宜降以行水,有助于脾气的运化水液功能;脾气主升运化水液,有助于肺气的行水功能。两者相互为用,调节水液的输布。 375 .肺与肝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 答:肺与肝在生理方面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的相互调节。肺气主降,肝气主升,两者相互协调。全身的气血升降,亦随之而协调。如果肺降不及或肝升太过,全身气血升降之间也会失去协调,而导致气血上逆,出现咳嗽、气逆或咯血等表现。如果肝失疏泄,木失条达,气机郁滞,亦能影响肺气的宣发,而致胸胁胀满、刺痛等。 376 .试述肝与肾的关系。 答:肝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肝血、肾精同源于水谷精微,而肝血的化生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的充盛亦有赖血液的滋养精血,盛则问盛,衰则同衷,故称“精血同源”。②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藏”与“泄”既相反又相成。肝气之疏泄可使肾气开合有度,生殖之精得以正常的化生与施泄;肾气的封藏则使精不妄泄,精足则能涵养肝气,使之正常疏泄而不致太过。这种肝肾藏泄互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育和男子排精等方面。肝肾藏泄失调,可致月经失调,男子泄精的异常。③肝肾之阴相互滋 生: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肾阴滋补肝阴,共同制约肝阳,可使肝阳不致上亢,肾水与肝木的这种关系谓之“水能涵木”。若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即“水不涵木”,可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甚则化风的病变。同样,肝阴不足,也可导致肾阴不足,形成肝肾阴虚的病变。 377 .肺与肾在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 答:肺与肾在病理方面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在水液代谢失常中,可由肺的宣发、肃降的异常,通调水道功能的减退,而致肾的气化失常,形成尿少、水肿等聚水而为病;相反,在肾的气化失常,肾水上泛,出现水肿的同时,又可引起喘呼,咳逆倚息,不得平卧等肺气上逆之证。②在呼吸功能失常中,既可由肺失宜发、肃降,日久导致肾不纳气,加剧肺气的上逆;也可由于肾精、肾气不足,固摄功能减退,肾不纳气而导致肺气上逆。③在肺肾阴虚方面,常常相互影响,而致阴虚的加剧。 378 .脾与肾的关系如何 ? 答:脾与肾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先天与后天之间的关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先天激发资助后天,后天充养培育先天。如脾之运化,赖肾阳之温煦;肾藏之精,赖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等。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刚,见腹小冷痛,下利清谷成水肿等症;脾气久虚,后天之精化生无源,不能充养先大之精,可致肾精虚亏而见机体的发育迟缓。另外,脾与肾的关系还表现在水液代谢方面:脾主运化水液,肾主宰水液代谢,二者相互为用,共同完成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379 .脾与肾之间在病理方面有何相互影响 ? (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答:脾与肾在病理方面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①脾肾精气阴阳之间相互资助和相互促进关系的失调。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与后天,在生理上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一方亏虚,常累及另一方。如水谷之精化生不足,不能充养肾精,以致肾精亏虚,可出现发育迟缓等症;脾气不运,气生无源,日久及肾,以致肾气亦虚,或先天之气不足,不能资助后天之脾气,终致脾肾气虚,出现少气乏力、二便失禁等症;脾阳不足,日久损及肾阳,或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从而形成脾肾阳虚,出现畏寒肢冷、泄泻、水肿等症;肾阴虚衰,不能滋养脾阴和胃阴,或脾胃阴虚,日久累及肾阴,也可致脾肾阴虚而见五心烦热、口舌生疮、饥不欲食等症。②水液代谢失常,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脾气不能运化水液,肾气失其蒸化之职,均可致水液停聚而成痰饮水肿。脾肾阳虚是慢性水肿的最常见病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转帖于 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
|||||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辽宁省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 10所高校07年起试点研究生培 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每人 山东8校可推荐免试研究生 保 专家支招:2007年考研形势及 研究生教育陷“围城” 读研到 "211工程"简介 中山大学推研究生奖助金制 未 2007研招报考权威指南--研究 《中医诊断学》练习题及答案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赞助本站 |网站地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