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
第一节 心内手术基础知识 心脏外科历史 Billroth: A surgeon who tries to suture heart wounds deserves to lose the esteem of his colleagues 心脏外伤 1896年,Ludwig Rehn缝合右心室伤口 二战时,Dwight Harken,取134个纵隔子弹(55个在心包腔、13个在心腔)无死亡 体外循环应用前 1912年,Theodore Tuffier指扩狭窄主动脉瓣 1925年,Henry Suttar指扩狭窄二尖瓣 1948年,Charles Bailey(butcher of Hahnemann Hospital)二尖瓣交界分离 1938年,Robert Gross成功结扎PDA, 此后他在主动脉缩窄、主肺动脉窗等疾病率先开展手术 1944年,Clarence Crafoord进行主动脉缩窄手术
体外循环的发展 1935年,Alexis Carrel成功氧合、灌注保存器官 1915年,Jay Mclean发现肝素 1950年左右,Lellihei等进行交叉循环心脏手术 1950-1952年,Bigelow、Lewis等进行深低温停循环动物实验以及手术 1953年,Gibbon 成功制造人工心肺机,5月6日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960年,Harken和Starr先后完成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手术 我国心脏外科历史 1953年,苏鸿熙低温停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1958年,苏鸿熙,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修补ASD 1958年,顾恺时等研制成功国产体外循环机 1965年,蔡用之,人工二尖瓣置换 1979年,心脏移植,病人存活109天 心脏解剖 1. 四个心腔,两个间隔 2. 四个瓣膜 3. 四支大血管 4. 冠状血管系统 5. 心脏传导系统 体外循环 1. 血泵(人工心) 2. 氧和器(人工肺) 3. 变温器 4. 滤器 体外循环的实施 • 胸骨正中切口 • 肝素化 • 主动脉插管 • 上下腔插管 • 人工心肺机的预充:平衡液、血制品肝素、甘露醇、激素等 • 心内吸引 • 左房引流 • 主动脉根部心脏停搏灌注管 • 转流,降温,心脏停跳 • 心内直视手术 心肌保护 心脏停搏液的组成 • 心停搏液的组成:高钾 • 低温或温血 • 基质 • pH值:稍偏碱 • 渗透压:高渗 • 细胞膜稳定剂:普鲁卡因、激素 灌注方法: 顺行或逆行灌注 撤除体外循环 1. 心内操作完成、切口排气、主动脉根部插管排气 2. 开放主动脉阻断钳 3. 心脏自动或除颤复跳 4. 开放上下腔静脉阻断带 5. 循环稳定后,逐渐减少体外循环流量至停机 6.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7. 拔除心脏各插管 8. 止血,置放心包、纵隔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心脏手术后的监护 1. 中枢神经系统 2. 呼吸功能:呼吸机的使用、血气分析 3. 循环功能:BP、LAP、CVP,肺动脉漂浮导管 4. 肾功能:尿量、肌酐、尿素氮 5. 血液功能:ACT 6. 代谢功能:血气、电解质、体温 心脏外科必备仪器设备 超声心动图机 体外循环机、ACT机 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 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 左心辅助装置(LVAD) 漂浮导管 输液泵 血气分析仪 其它:变温毯、除颤器、心电图机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资料提供: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