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冯飞认为,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低水平利用状况,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之所在,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空间之所在。
冯飞用精确的资料描述了我国资源利用现状:目前八个主要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矿产资源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节能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居住建筑的3.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较为明显的损害,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
冯飞研究员进一步从人均占有的角度表示了他的忧虑: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居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而粗放的方式又加剧了资源不足引发的紧张与矛盾。如果不改变传统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经济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冯飞指出,2005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也为建设节约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冯飞研究员提出,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长久之计,应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并提升到新时期基本国策的新的战略高度。特别要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才能真正抓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这些核心环节,才能使我国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的投入转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建立资源、能源审计制度,构建新的社会性管制体系。冯飞认为,“十一五”期间,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好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要建立资源、能源审计相关制度,使之同现行环境评价制度一道,共同构成新的社会性管制体系,包括设立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重点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以及对高耗能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强制淘汰制度。此外要促使形成经济激励的长效机制,构建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结构,制定鼓励资源节约、限制资源过度消耗和奢侈消费的税收政策及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创造更好的市场、政策环境。
从宏观来讲,要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重、为主;微观上,要使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树立起一种新型的、崇尚节约的消费模式,或者叫消费行为,使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常修泽
和谐社会:建立动力平衡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上就是要形成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社会运行机制。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越来越深入地触及到如何将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结合起来的问题。李忠杰认为,一个社会,能否快速和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它有没有通过一定的制度和体制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动力机制,一个是平衡机制。动力机制,提供和传输着社会运动、发展、变化的能源和能量亦即动力;平衡机制,维护和保持着社会各部分及各种力量之间的协调、稳定和平衡。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触及到如何将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结合起来的问题。如: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既实行破产兼并、下岗失业等制度,又制定最低生活保障线,帮助解决再就业问题,等等。在政治领域,在发展民主自由的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在社会领域,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要使两种机制能够互相协调和保持平衡。当然,在实践中,这两者的关系并不是都处理好了。如经济秩序还存在着相当的混乱和无序,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还没有完全消除,但贫富差距、地区差别等等却又在逐渐拉大,这些都表明了在两种机制及其相应的体制设计上还有不断改进的必要。
既要使社会各方面人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又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李忠杰指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和方针。
一方面,要全面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社会各方面人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等利益关系,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妥善解决各种利益矛盾等等。
踏踏实实地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综合能力。李忠杰说,这是“十一五”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重点和办法。
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机制,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另一方面,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在新形势下,一方面要继承,另一方面要根据新的特点和规律、加以改进,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也要善于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收到实际的成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要特别注意把握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既要使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又要保持社会的团结稳定。第二,既要信任和依靠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过程中具有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能够带头致富的社会群体,又要救济和帮助社会中那些困难的和弱势的群体。第三,既要把解决公平的问题提到重要地位,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分配的公平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及效率,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能够达到的公平只能是有限的和相对的公平。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
自主创新:重在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实际上,在我们国家,很多老百姓还是相信,外国的东西比中国的好。诸如此类的观念对于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都是非常不利的。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韩忠朝
制约自主创新的三个主要难点亟待解决。韩忠朝认为,目前我国自主创新面临的主要难点有三个:
第一,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他认为,从大的政策层面来说,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呼声很高,党中央、国务院对于自主创新都非常重视。但是,整个社会中一些不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思想观念却是根深蒂固的。一个政府的科学素质也都会影响自主创新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除了需要国家层面的重视,还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老百姓对这个问题的真正的认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