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器官或细胞特异性和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10-1)两种类型。 前者的病理损害和功能障碍仅限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某一器官或某一类细胞。后者的自身抗原为多器官、组织的共有成分,例如细胞核、线粒体等,故能引起多器官组织的损害。因其病变主要出现在多种器官的结缔组织或血管内,又称之为胶原病或结缔组织病。本节一简述几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他参见有关章节相应的内容。
表10-1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 器官或细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恶性贫血伴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 (autoimmune atrophic gastritis of pernicious anemia) 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自身免疫性翠丸炎(autoimmune orchitis)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 syndrome)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a )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格雷夫斯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慢性活动性肝炎(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口眼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硬皮病(scleroderma ) 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由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引起。多见于年轻女性,男女之比接近1:10.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发热及皮肤、肾、关节、心、肝、浆膜等损害,病程迁延反复,预后不良。 1、病因与发病机制 免疫耐受的终止和破坏导致大量自身抗体产生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是其中最主要的自身抗体,可分为四类:①抗DNA抗体;②抗组蛋白抗体;③抗RNA一非组蛋白性蛋白抗体;④抗核仁抗原抗体。临床上常用间接 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的类型,其中抗双股DNA和抗核糖核蛋白(Smith抗原)抗体具有相对特异性,阳性率分别为40%一70%和15%一30%0此外,许多患者血清中还存在抗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的自身抗体。本病发病机制不明,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与本病的关系表现为:①在纯合子双胞胎中有很高(30%)的一致性;②SLE患者家族成员中发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加;③北美白人中SLE与HLA DR2、DR3有关。这可能是由于位于HLA D区的免疫反应基因(Ir )对抗原(包括自身抗原)所激发的免疫反应的程度有调节作用的缘故;④有些患者(6%)表现为补体成分的遗传缺陷。补体成分的缺乏可能导致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清除障碍,从而使其在组织内沉积并引起组织损伤。 (2)免疫因素 患者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形成,提示B细胞活动亢进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其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理论上,B细胞克隆本身的缺陷、TH细胞的过度刺激或Ts细胞功能过低皆可导致B细胞活动亢进。目前的研究提示,CD4+TH细胞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 (3)其他 非遗传因素在启动自身免疫反应中亦起着一定作用。这些因素包括:①药物,采用盐酸胁苯哒I1(hydralazine )和普鲁卡因酞胺治疗超过六个月的患者大部分可出现抗核抗体,约15%一20%的患者可出现SLE样反应;②性激素对SLE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其中雄激 素似有保护作用,而雌激素则有助长作用,故患者以女性为多;③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可通过损伤DNA启动DNA一抗一DNA免疫复合物形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