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朝代】 明代
【出处】 《针方六集》
【描述】 尊经集
《灵枢》九针一
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令无深入而阳气出,主热在头身。故曰: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之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
二曰圆针,长一寸六分,筒身圆末,其锋如卵,以泻肉分之气,令不伤肌肉,则邪气得竭。故曰:病在分肉间,取以圆针。
三曰鍉针,长三寸五分,身大末圆,如
黍米之锐,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使邪独出。故曰:病在脉少气,当补之以鍉针。针于井荥分俞。
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筒其身而锋其末,刃三隅,令可以泻热出血,发泄痼病。故曰: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俞,取以四时也。
五曰铍针,广二分半,长四寸,末如剑锋,可以取大脓。故曰:病为大脓血,取以铍针。
六曰圆利针,长一寸六分,尖如牦,且圆且锐,身中微大,以取
痈肿暴痹。故曰:痹气暴发者,取以圆利针。
七曰毫针,长一寸六分,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令邪俱往,出针而养,以去痛痹在络也。故曰:病痹气补而去之者,取之毫针。
八曰长针,长七寸,身薄而锋其未。取虚风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之间,为深邪远痹者。故曰:病在中者取以长针。
九曰大针,长四寸,其锋微圆,以泻机关内外大气之不能过关节者也。故曰:虚风yin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不能过于机关大节者,取以大针。
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不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疾深针浅,病气不泻,反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后必为害。病大针小,大气不泻,亦为后败。
上九针主治,《灵枢》之训也。用之各尽其妙,古今何异焉。所云毫针,又名小针,取用益多。犹布帛菽粟为日用之所急也。其见于《素》、《难》、《针经》神妙之旨,并述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