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中医西化”既有中医院维持生存发展的主观因素,同时也是患者就医的客观需求。无论使用多先进的设备开展多复杂的手术,只要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提供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行医模式,仍不失中医本色。
新华网南京12月8日电(记者朱旭东、刘翔霄)如今到中医医疗机构就诊,不再是传统的“望闻问切”,医生给患者开的药也夹杂了很多西药,医院引进了先进设备和西医人才,这被很多业内人士谴责为“西化”。记者在江苏和山西采访发现,“中医西化”既有中医院维持生存发展的主观因素,同时也是患者就医的客观需求。无论使用多先进的设备开展多复杂的手术,只要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提供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行医模式,仍不失中医本色。
自清末传入中国以来,西方医学动摇了中医药学在中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主流医学。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中医医疗机构的病床及卫生人员数量仅占全国医疗总资源的9%左右,这一比例目前还在逐年下降。
从业务收入数字也可看出中西医发展差距。江苏省中医药局局长吴坤平介绍,中医强省江苏中医年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但江苏省医疗市场每年产生的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已相当于全国中医的业务总收入。
导致基层中医药萎缩的关键因素是“不赚钱”。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刘沈林说,中医提供的服务多但利润低,纯中医科室生存相当艰难。中医有一种传统的锁骨复位手法,收费只需几十元,效果非常好。但西医对此则必须进行手术治疗,费用一般为三五千元。迫于生存需要,一些中医院只能对骨科病房进行改造并引进手术项目。
江苏省中医院专设的“名医堂”汇集了数十名老中医,吸引大量周边省市的患者,甚至出现黄牛炒专家号的现象。这些老专家,基本上不采取西医的各种检查,但他们并不排斥西医。刘沈林表示,对一些疑难杂症,中医同样要参照各种检查,因此引进西医人才和手术科室,是解决病患就医需求的客观要求。“中医借助先进的诊疗技术,不是西化,而是为我所用。”
“如果华佗再世,他也会借助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张华强认为,无论中医院还是西医院,在医疗服务提供内容、方式、手段上更多地体现为综合性,高新医疗仪器设备应该广泛地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
张华强表示,认定一家中医院没有“西化”主要看四点:中医的主体是否存在,技术人员是否占主体;管理体系是否符合中医发展规律;实现的服务手段和方法是否以中医为主;核心竞争力是否仍是中医技术和中医服务。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