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受“病三角”(即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和人为栽培因素的影响。各种植物病害往往各有其特点,病害发生及限制因素也各有不同,植物病害防治的目的就是采取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段,保护植物不发生病害或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从而减少产量和质量的损失。
药用栽培植物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有如下特点:
1.多数药用植物由野生转家种,高密度集约化人工栽培,使药用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如动植物、微生物区系发生了深刻改变。为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引起药用植物病害的病原菌寄生范围很广。如危害黄连的紫纹羽病菌能感染党参、黄芪、桔梗、桑树、芍药、太子参、北沙参、玄参、地黄、附子、菊花等野生和栽培的210多种植物。因此,再制定病害的防止措施时,要考虑到病原菌的侵染来源及寄主范围。
2.许多名贵药用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如人参、三七、党参、黄连、白术等。这些药用植物土传病害(如真菌性和细菌性根腐病)发生严重,且难以根除,其病害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3.各种药用植物常常适宜于各自生长的特定区域和特定生态环境,而潮湿多云、荫蔽的山区地域,常是许多药用植物的适宜生境,这些条件与许多病害发生的适宜环境相吻合,从而诱发病害流行成灾。
4.一般药用植物以其根、茎、叶、果直接入药,因而对药用植物病害的防治要按照GAP的要求,病害的防治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避免使用毒性强、残留期长的杀虫剂。
总之,药用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还是一项有待人们深入研究并逐步完善的新兴领域,在病害防治研究工作中,必须正确认识病害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针对具体病害,应明确其发生规律,分析其发生与流行的限制因子,以系统的生态学观点,制订出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