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酸碱滴定法(原理,酸碱滴定法,滴定曲线) | |||||||||||||||||||||||||||||||||||||||||||||||||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8-31 医学论坛 | |||||||||||||||||||||||||||||||||||||||||||||||||
酸碱滴定法是以酸碱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测定一些具有酸碱性的物质,也可以用来测定某些能与酸碱作用的物质。有许多不具有酸碱性的物质,也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酸碱,并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它们的含量。因此,在生产和科研实践中,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相当广泛。 一、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一)强碱滴定强酸 强碱滴定强酸时发生的反应为 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t为 现以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HCL.溶为例,讨论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 1.滴定前 溶液[H+]等于HCL的初始浓度: [H+]=c(HCl)=0.100mol.L-1 pH=-lg[H+]=1.00 2.化学计量点前 溶液的[H+]决定于剩余HCL的浓度 例如,当滴入18.00mLNaOH溶液时,有90%的HCL被中和,剩余HCL物质的量为0.1000×20.00-0.1000×18.00=0.2000mmol,此时溶液的总体积为38.00mL,则溶液的[H+]为: [H+]=0.2000/38.00=5.3*10-3(mol.L-1) pH=-lg[H+]=-lg5.3*10-3=2.28 用类似的方法可求得当加入19.98mL NaOH时溶液的PH值为4.30。 3.化学计量点时 当加入20.00mLNaOH溶液时,HCL溶液被100%的中和,变成了中性的NaCL水溶液,故溶液的PH值由水的离解决定。
4.化学计量点后 溶液的PH值由过量的NaOH的量和溶液的总体积决定。即
例如,当加入20.02ml NaOH溶液时, NaOH溶液过量0.02ml,溶液的总体积为40.02ml,则溶液的[OH-]为:
pOH=4.30 pH=14.00-4.30=9.70 根据上述方法可以计算出不同滴定点时溶液的PH值,部分结果列于表7-1。根据表中的数据作图,即可得到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图7-1中的a。 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图7-1 NaOH与HCL的滴定曲线 c(NaOH)=c(HCl) =0.1000mol.L-1 图7-1 表7-1 用NaOH滴定HCL时溶液PH的变化(c(NaOh )=c(HCL)=0.1000mol·L-1)
滴定曲线不仅说明了滴定时溶液PH值的变化方向,而且也说明了各个阶段的变化速度。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自左至右明显分成三段。前段和后段比较平坦。溶液的PH值变化缓慢,中段曲线近乎垂直。在化学计量点附近PH值有一个突变过程。这种PH值突变称之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PH值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常用化学计量点前后各0.1%的PH范围表示,本例的突跃范围是(4.30-9.70)。 最理想的指示剂应该能恰好在反应的化学计量点发生颜色变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使指示剂的变色范点和化学计量点完全统一。因此,指示剂的选择主要以滴定的突跃范围为依据,通常选取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处在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滴定终点,这样产生的疑点误差不会超过±0.1%。在上述滴定中,甲基橙(PH3.1-4.4)和酚酞(PH8.0-10.0)的变色范围均有一部分在滴定的突跃范围内,所以都可以用来指示这一滴定疑点此外,甲基红、溴酚蓝和溴百里酚蓝等也可用作这类滴定的指示剂。 滴定突跃的大小与溶液的浓度密切相关。若酸碱浓度均增大10倍,滴定突跃范围将加宽2个PH单位;反之,若酸碱浓度减小10倍,相应的突跃范围将减小2个PH单位。可见浓度愈高突跃范围越大,浓度越低突跃范围越小,如果滴定时所用的酸碱浓度相等并小于2×10-4mol ·L-1,滴定突跃范围就会小于0.4个PH单位,用一般的指示剂就不能准确地指示出终点。故将c≥2×10-4mol ·L-1作为此类滴定能够准确进行的条件。 强酸滴定强碱的滴定曲线如图7-1中的曲线b所示。指示剂的选择及滴定反应用及其滴定条件等与前述滴定相似。 |
|||||||||||||||||||||||||||||||||||||||||||||||||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请遵守相关法律 |
评论加载中...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RSS导航页面 |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