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ren于1983年首次从人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发现一种弯曲状细菌,后来命名为幽门螺杆菌(简称Hp).1985rh Marhall提出此菌可能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致病菌。我院胃内镜室对此进行探讨。本资料共有240例,243人次,均为胃内镜检查患者,从Hp检出率来看,均支持Marhall等的观点。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43人中,男169例,女74例,年龄16~79岁,均为门诊和部分住院病人。并经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上消化道肿瘤患者。
1.2 方法
采用我国兰州军医学校研制之产品“幽门螺杆菌快速检出诊断盒”。取材于胃内镜检查患者之胃粘膜或组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者,则在胃窦部(距幽门5cm内)钳取一小块;诊断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者,在溃疡周围或胃窦部钳出一小块;诊断为食管癌或胃癌者则在癌肿组织周围钳取一小块,然后掀开诊断盒背后的标签,将所取组织用无菌小摄夹取插入试剂中,封上原标签,在常温下观察颜色变化。标本周围出现红色或桔红色者为阳性,表示有Hp存在;24h无颜色变化者为阴性,表示无Hp存在。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上消化道疾病Hp检查结果
诊断 | 例数 | Hp(+) | % |
胃十二指肠炎 | 86 | 39 | 45.4 |
胃溃疡 | 36 | 31 | 96.1 |
十二指肠溃疡 | 87 | 81 | 93.1 |
上消化道肿瘤 | 30 | 0 | 0 |
残胃炎 | 4 | 1 | 25.0 |
3 讨论
本材料中,慢性胃十二指肠炎之Hp检出率为45.4%,较国内报道低,与解放军医院朱均等报道为83.7%,北京协和医院陈寿坡报道为85.2%等相比较,结果不尽相同。但与第二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记录中所述慢性胃炎Hp检出率为38.2%~78.5%相类同。我们认为,本资料检出率偏低的原因可能与慢性胃炎类型有关。有人报道胃活组织检查标本可分为3种类型,无炎症型;慢性胃炎型;慢性活动性胃炎型。后者带菌率较高,且细菌数量多。本资料可能属前一类型,胃术后残胃炎(返流性)Hp检出率更低,为25%,与慢性胃炎的Hp检出率差异显著,笔者认为返流性胃炎可能与Hp感染无关,返流性胃炎其致病因素可能为粘膜的化学损伤,胆汁返流也能破坏粘膜层,不利Hp生存。总言之,Hp感染虽与慢性胃炎有关,但不是唯一的致病因素。
周吉民等报道,胃溃疡Hp检出率为88.2%,十二指肠溃疡Hp检出率为71.4%,唐承薇报道消化性溃疡Hp检出率为94%~100%,本资料为93.1%~96.1%,结果与上述报道相一致。目前,Hp的致病性已被人们所接受。而其致病原理则认为,Hp具有较强的尿素酶活性,感染时,可在粘膜上产氨增高,引起Na+梯度改变及Na+-K+-ATP酶活性下降,从而不但阻止H+由粘膜向胃腔内弥散,且使胃腔内H+及渗导致粘膜组织损害。在消化性溃疡中,多同时伴有胃炎或十二指肠炎,故认为Hp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均有密切关系。Hp感染的发现使人们意识到重新估价对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相继出现了一些能杀灭Hp菌的疗效高,抗复发性强的新药。
国内文献报道甚少,本资料Hp检出率为0。一般来说,胃恶性肿瘤大部分为巨大溃疡,而良性溃疡面积较小,两者之间有一定差别,当然,有时也不容易鉴别。而恶性与良性溃疡之Hp检出率却有显著差异,我们认为,消化道肿瘤与Hp感染无相关性,但因例数不多,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陈斯麟 许秀兰
汕头市中心医院(广东汕头 51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