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正文: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发现了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1989年下半年开始国际上已改名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以来,迅速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慢性胃病(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生物病原学的研究热潮。我国亦于1985年11月于昆明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消化性疾病学术研究会以后逐步形成了全国范围的研究高潮。在此期间有一些地区或单位还曾举办过一些Hp的专题学习班。1990年5月20~22日由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广州市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联合组织在珠海召开了全国第一次Hp专题学术讨论会。此后不久,9月13~15日又由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在黄山召开了另一次全国Hp专题学术讨论会,在这两次会议上可以说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在Hp研究上所取得的成绩和达到的水平。因而,现在有必要回顾我们以前的工作,以便确定我们进一步的战略目标。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们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1 病原病理学

  经过国内外大量的从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表面检出Hp的工作,抗菌药物对慢性胃病的疗效观察及部分志愿者的自身感染实验及动物模型的建立等,Hp作为慢性胃病的一种重要病已经被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人们对Hp的认识,亦从一无所知,进入到掌握了它的基本生物学性状(包括它的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阶段。正由于对它们生物学性状有了比较深入地了解,因此1989年下半年Goodwin提出Cp不同于弯曲菌属的细菌,应另归一新属称Helicobacter,并得到了国际上多数学者的支持,因而得现名Hp。由此对它在胃粘膜标本中的检出已不成为太大的问题,对它在胃粘膜表面所引起的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亦已有所了解。虽然所用的具体方法不同,所得结果还有细微的差异,但这无妨于判定H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密切相关的大局。现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Hp究竟是怎样致病的?为什么它在人胃粘膜上的感染是那么普遍?为什么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几乎只有这一种细菌能实现真正的寄生?为什么各种慢性胃病在适当的抗菌疗法后,会有一个时期的好转,但又很容易复发?Hp的L型菌会不会在这中间起作用?等等。所有这一切问题靠现有的常规研究方法是难以解答的。这就需要我们联合多学科,从分子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的角度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我们仍需要花大力气来提高分离培养的阳性率,因为分离培养总还是不失为最可靠的方法、最有说服力的方法,许多更深入的研究亦需要以分离培养为基础。目前国内分离培养的阳性检出率普遍还不高,只有50%~70%,或稍高一点,这可能与培养基的成分和分离培养条件有关。当前迫切需要研制出一种特别适用于Hp生长的培养基。关于菌种保存问题,虽然冷冻干燥方法对Hp不太适宜,但深低温(-70°C以下)保存1年以上是没有问题的。这对开展深入一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条件。除此以外,Hp究竟能产生哪些致病物质?Hp有哪些特异性的抗原?人群中的Hp有没有生物分型?它与各地区的Hp流行规律和致病性有没有关系?Hp的基因图谱如何?特别是Hp的一些有重要的特征的基因片段是怎样的?它的核苷酸序列如何?它是怎样来调控Hp的这些重要特征的?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均将有利于Hp感染的致病机制的研究和诊断、治疗、预防方法上出现突破。在这些方面国外已有一些学者在探索,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在国内尚有待开拓。

  2 诊断学

  诊断学是建立在病原病理学的发展基础上,1983年Warren和Marshall用活检标本的印片染色检查和病理切片检查方法,特别是微需氧条件下的分离培养技术发现了Hp以来,世界各地已把这三种方法作为检测胃粘膜表面Hp的常规手段。各种染色方法的选用只是更便于识别而已。1984年Langenberg确认了某些人胃中存在的高强度的尿素酶是由Hp产生的以后引起了一个新的突破,由于Hp的尿素酶的产生强度远高于其他消化道中常见的尿素酶产生菌,再加上Hp往往是感染者空腹胃中的优势菌,因此一种利用检测活检标本中尿素酶以判断有无Hp存在的尿素酶快速诊断试剂盒应运而生。自从国外有了试剂盒供应后,国内各地亦争相而上,这一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假若没有严格的制造工艺和使用方法,是很容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的。因为它是靠一种非特异的酶反应来判断Hp的存在与否,再加上它的判断方法靠目测,误差比较大,因此它的实际价值有限。所有上面这些方法的最大缺点,就是要作胃镜取活检标本,不适宜人群Hp感染率的调查,另一方面它亦不易克服Hp感染局灶性分布所造成的偏差。因而,应用免疫学方法来取代是可行的。国外从1985年以后陆陆续续地出现了一些用补体结合、间接血凝、ELISA、免疫印迹等方法来检测血清中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报道,后来用得较多的还是应用ELISA方法检测抗Hp-IgG,最近一二年国内亦已有一些单位开展了这一方面工作,且已有试剂盒生产供应。测抗Hp-IgG虽然亦能反映一个人是否感染了Hp,但用它来监测药物疗效有困难,因为抗体一旦产生后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灵敏对反映患者经治疗后胃中的实际感染状态。为了利用免疫学的特异性诊断功能,国外已建立了一些抗Hp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国内亦有单位建立了一些抗Hp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对直接涂片中的Hp作特异性的鉴定,至于它的进一步应用正在深入研究中,由于血清抗体在Hp清除后尚可保持几个月,因此1987年后国外一些学者根据Hp的尿素酶能使胃中尿素分解成CO2和NH3而设计了口服13C和14C标记的尿素,然后测呼气中的13C和14C标记的CO2的一种无创伤性试验。这类试验的优点不仅在于它是无创伤性的,还在于它能反映胃的整体感染状态,可以克服活检标本的局限性。可是这些检测方法需要贵重的质谱仪等仪器设备和费用较贵的试剂,这样也就限制了它的实际使用范围。13C是稳定性同位素,它需要用质谱仪测量技术条件要求较高,而且13C-尿素价格较昻贵。14C是放射性同位素,它的测量技术虽然在一些大医院是办得到的,14C-尿素的价格也比较低一些,但是终究是有放射性的,在实际使用上有一定禁忌。呼气试验类似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国际上还没有报道过的口服稳定性同位素15N标记的尿素,然后测尿中排出的15NH3来判断胃内Hp感染情况。所有上述的诊断方法,都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或大或小的局限性,因此迄今用于Hp感染的十全十美的诊断方法还没有。相对来讲尿15NH3排出试验有较多的优越性,只是目前广泛使用尚受到条件的限制。

  3治疗学

  自从Hp的发现,慢性胃病的生物学病原受到重视以来,临床上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案亦发生了重大的转向,过去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以及硫糖铝等,虽然缓解一些症状,但对Hp的转阴无效,治疗复发率高。然后改用某些抗菌药物,例如呋喃唑酮、羟氨苄青霉素以及三钾二枸椽酸时,Hp可有一定程度的转阴,除症状缓解、病理示炎症消退外,溃疡复发率亦明显降低,但是总的看来,治疗慢性胃病,特别是伴Hp感染的慢性胃炎,还没有一种理想的药物。已有药物大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Hp对它的耐药性趋势亦在增长。

  4 流行病学问题

  从现有的国内外资料来看,Hp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非常高,发达国家的感染率要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要高得多,有人估计我国人群的感染率可达40%左右。这么高的感染率是怎么来的呢?可是直到现在可以说我们对它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仍然一无所知,近年来有些国外学者已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索,国内还只有个别人用很不可靠的尿素酶快速诊断试验作一些流行因素的分析,有的正在用血清学方法作一些人群中流行病学的调查,但是这还不能解决Hp感染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问题。因为只有解决这一问题以后才能谈得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预防Hp感染的流行。从现有的血清学资料,可以肯定Hp感染是属于后天获得性感染,不是天生就有的。因此只要我们掌握了Hp的感染是可以预防的。这样也才能从根本上来减少我国和全世界慢性胃病的发生率,以普遍提高我国和全世界人群的健康水平。解决这一问题用目前的常规方法也是不行的。必须用更加现代化的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单克隆抗体等手段来检测人和其他生物标本以及环境中的Hp,并用动物模型,特别是悉生动物来证明才行。Hp与各种慢性胃病的关系从现有资料来看,Hp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是比较清楚的、明确的,但是与胃癌的发生亦有一定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肯定。当前在传染源与传播方式未弄清以前,按照消化道疾病“病从口入”的规律,注意改善卫生条件仍是十分重要的预防措施。

张振华1萧树东2

1上海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200025)

2上海消化病研究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