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组成、连接和整体观已述于上册。为了解剖操作时剖取脊髓方便,在此仅对脊髓及其被膜作一扼要介绍。
椎管由24个游离椎骨的椎孔和骶骨的骶管构成,上接枕骨大孔,通向颅腔;下达骶管裂孔。内容脊髓、脊神经根以及脊髓周围的血管和被膜。
一、脊髓与脊神经根
脊髓为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为一前后稍扁的圆柱体。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脑干的延髓连续,下端在成人平对第1腰椎体下缘,形成脊髓圆锥。从圆锥的尖端向下延伸,形成一条纤维组织的细丝,叫终丝。终丝在第2骶椎处穿过硬脊膜囊,继续向下终止在尾骨背面的骨膜。
脊髓各段的直径并不均匀。全长有两个膨大:颈膨大和腰膨大,支配上肢和下肢的神经在这两个膨大处出入。脊髓表面有脊神经根的根丝附着。前外侧沟有前根根丝,为运动纤维;后外侧沟有后根根丝,为感觉纤维。前、后根在椎间孔处会合成脊神经出椎管,后根上有一膨大为脊神经节。腰骶部脊神经根在椎管内先向下行,围绕终丝构成马尾,然后再从相应椎骨下方的椎间孔或骶孔出椎管。
二、脊髓的被膜
脊髓的表面有三层被膜(图11-6),对脊髓起着营养、支持和保护作用。最外面一层为硬脊膜,向上附着于枕骨大孔边缘,与颅部硬脑膜相续,向下达第2骶椎,形成硬膜囊。再向尾侧硬膜包绕终丝表面,向下附着于尾骨背面。硬脊膜与椎骨骨膜之间的间隙为硬膜外腔,其中充满富于脂肪的疏松结缔组织,椎内静脉丛位于此腔内。腔内常为负压。
中层为蛛网膜,紧贴于硬脊膜的深面,由结缔组织构成,菲薄透明,无血管,向上直接延续为脑的蛛网膜,向下达第2骶椎平面。蛛网膜与其外面的硬脊膜之间有一潜在的腔隙,为硬膜下腔,内有少量液体。蛛网膜与其深面的软脊膜之间的腔隙叫做蛛网膜下腔。该腔向上经枕骨大孔与脑部的蛛网膜下腔相通,向下达第2骶椎高度。腔内充以脑脊液,脊髓和脊神经根皆浸于脑脊液中。由于脊髓的末端仅达第1腰椎高度,故第1腰椎至第2骶椎之间的蛛网膜下腔相对扩大,称为终池。终池内只有腰骶部脊神经根构成的马列尾和终丝。临床常在此进行腰椎穿刺。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图11-6 椎管及其内容物横断面(模式图)
软膜紧贴于脊髓的表面,为一层富于血管的结缔组织膜,故又称血管膜。在脊神经前、后根之间,软脊膜形成齿状韧带,其尖端附着于蛛网膜及硬脊膜,起固定脊髓的作用。脊髓的血管行于软膜内,并随软膜进入脊髓的沟裂中。
三、椎静脉丛
椎静脉丛(图11-7)可分为椎外和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位于椎管之外,前组在椎体的前方,后组在椎骨的后方。椎外静脉丛收集椎体和邻近肌的静脉,注入颈深静脉丛、肋间静脉、腰静脉和骶外侧静脉。这些静脉及交通支多无静脉瓣,可容许血液返流。椎内静脉丛位于椎管内,分布于椎骨骨膜与硬脊膜之间。前组在椎体后方和后纵韧带的两侧,大致为两条纵行的静脉丛,收集来自椎体的静脉;后组位于椎弓和黄韧带的深面。两侧之间有吻合支相连。椎内静脉丛收集脊髓、椎骨和韧带的静脉血,向上与颅内的枕窦、乙状窦、基底丛等有吻合,并与椎外静脉丛有广泛的交通。由椎静脉丛不仅沟通上、下腔静脉系,而且与颅内有直接交通,某些盆腔、腹腔或胸腔的感染、肿瘤或寄生虫卵等,可不经肺循环而直接通过椎静脉丛侵入颅内。当咳嗽或呕吐时,腹内压突然增高,迫使下腔静脉不能如常受纳腹腔和盆腔的静脉血流,在些瞬间血流可经骶外侧静脉、腰静脉和肋间静脉返流,再经椎内静脉丛而注入上腔静脉。由于椎内静脉丛位于椎管内,环境恒定,因而不受腹压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