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属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人感染本虫是接触疫水尾蚴经皮肤侵入机体所致。
一、形态
成虫
虫卵
尾蚴
S. japonicum cercaria.
Live preparation showing the bifid tail. ×100. Interference contrast. Enlarged by 5.4.
二、生活史
1. 接触疫水,尾蚴经皮肤感染人或动物(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
2. 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成虫寄生部位
3.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4. 中间宿主:钉螺
钉螺
5. 虫卵是主要致病虫期
三、致病
所致疾病:
1. 尾蚴性皮炎 接触疫水的皮肤可出现小米粒样的红色丘疹或荨麻疹,发痒。
2. 急性血吸虫病
接触疫水1-2月后,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可有脓血,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 慢性血吸虫病 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
4. 异位损害 常见为脑、肺和皮肤的异位寄生和损害。
病理基础: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阶段是虫卵,虫卵主要沉积于肝及结肠肠壁等处,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病例一:
患者王×,男,28岁,主诉:发热,腹痛,脓血便,1月就医。患者三月秒前乘船到湖北、湖南农村,由于天气炎热多次在河,湖边洗澡、洗脚。当时足、手臂等处有小米粒状的红色丘疹,发痒,有时出现风疹状,以为是蚊叮咬所致。几天后发烧,咳嗽,吃了些感冒药经几天就好转。大约一个多月后开始发烧“拉痢”,有脓有血,每天2-4次,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消瘦曾到乡卫生院医治,认为是痢疾,多次服药无效,后到镇医院就诊。
既往史:曾患过疟疾,经有效治疗,未再犯病。
体温:体温39℃,发育尚可,消瘦病容,神志清楚,心、肺(一),腹部稍膨胀,肝剑突下3㎝,有压痛,脾可触及,四肢(一),体重60kg,化验:血常规WBC19200,N48%,L35%,E17%,尿常规正常,胸部拍片正常。
讨论:
根据上述病史,体验及化验结果,你怀疑患者是什么病?
你认为还应当进行哪些及化验以便确诊?
对病人应当如何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