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史:
1.感染阶段:子孢子
2.感染方式:蚊虫叮咬;输血。
3.致病阶段:红内期原虫
4.寄生部位:肝、红细胞
5.媒介:蚊(为终宿主)
6.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
思考:输血感染时的情况?
表 疟原虫所致疾病及诊治
病名 |
临床表现 |
原因 |
典型疟疾 |
|
|
|
| |
|
||
热带巨脾综合征 |
|
|
凶险型疟疾 | 脑型疟机制:
| |
疟疾性肾病 |
| |
先天疟疾 |
胎儿出生后即有贫血、脾肿大、血中发现疟原虫。 | 胎盘受损或分娩过程中母体血污染胎儿伤口所致之产道感染。 |
婴幼儿疟疾 |
精神迟钝或不安、厌食、呕吐、腹痛伴气胀或腹泻,高热时可有惊厥或抽搐;热型不规则,仅畏寒不寒战,热退后半数不出汗;贫血发展快;伴有咳嗽。死亡率高。 | |
输血疟疾 |
表现与蚊传疟疾相似,但潜伏期短 | 输血引起,库血贮存时间短于6天者最危险。 |
诊断 | ||
临床诊断 | 疟疾发作史,在流行区留住史 | |
病原学检查 |
| |
其它诊断方法 | 免疫诊断,DNA诊断。(查抗原、查抗体;查核酸,扩增DNA ) |
疟疾的实验诊断 | |
病原检查 |
免疫诊断 |
血涂片吉氏或瑞氏染色法: 取外周血制成厚、薄血膜 ,经吉氏或瑞氏液染色后光镜检查malaria parasites. 采血时间: 恶性疟:发作时、查环状体 ,发作数小时后因晚期滋养体寄生虫的红细胞滞留下皮下脂肪及内脏微血管 中,不易查见。 间日疟和三日疟:发作后10小时内 ,太久后原虫数量要下降。 |
1.查抗原 可诊断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血中有疟原虫时才能查出其抗原,一旦治愈,抗原在短期内即行消失。 2.查抗体 适用于多次寒热发作又未查明原因者。原虫血症后1周可查出抗体,故没有早期诊断价值。 3.查DNA 目前主要用于恶性疟的诊断。 |
流行 | |||||
疟疾分布 | 北纬33°以北 | 非稳定性低区 | 间日疟 | 中华按蚊 | 高峰:8-9月 |
北纬25-33°之间 | 非稳定性中、低疟区 | 间日>恶性>三日疟 | 平原为中华按蚊;山区嗜人按蚊 | 高峰:8-9月 | |
北纬25°以南 | 山区为高疟区,平原为中低疟区 | 四种均有,恶性>间日 | 平原为中华按蚊;山区为微小和嗜人按蚊 | 高峰:6-10月 | |
流行环节 | 传染源 | 血液中有成熟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感染血 | |||
传播媒介 | 按蚊 | ||||
易感人群 | 非流行区人群、儿童。 | ||||
流行因素 | 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湿度
社会因素:经济、卫生条件 |
预防与治疗 | |
预防 |
药物:氯喹;乙胺嘧啶+磺胺多辛 防蚊 疫苗:1.子孢子疫苗 2.裂殖子疫苗 3.配子体疫苗。 发展方向:1.多价疫苗;2.抗毒疫苗;3.DNA疫苗。 |
治疗 | 间日疟:氯喹治疗;抗复发用伯氨喹,因其对外期原虫有作用。
恶性疟:氯喹;对抗性株用联合疗法。 |
小结:
1.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寄生虫病。
2.能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P.v多见多发;P.f严重,来势凶,脑型疟。
3.疟原虫需要人-蚊转换宿主后,才能完成生活史;蚊为按蚊属。
4.P.v可有复发,其机理是子孢子有速发型和迟发型,复发是迟发型子孢子所致;P.f无复发。
5.疟疾的典型发作症状是:冷、热、汗。
6.疟疾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贫血、肝脾肿大。
7.疟原虫的感染阶段为:红内期无性体(输血)或子孢子(蚊咬)。
8.疟原虫的致病阶段是:红内期无性体。
9.疟疾的诊断:主要是在外周血红细胞内查见疟原虫各期形态,亦可用血清学和PCR检测协助。
10.P.v全国流行,P.f南方山区;P.f与P.f可混合感染;P.m与P.o则较少见。
11.输血可传播疟疾。
思考题:
1.四种疟原虫形态特点有何不同?
2.输血传播与蚊虫叮咬传播的疟疾有何不同,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