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疗决策分析
临床上处理病人时,常遇到这样几种情况:①不必作检查,也不必治疗,暂时观察;②先做检查,根据其结果酌情处理;③不用检查,直接给予治疗;④已作各方面检查,但仍难以确诊。对病人是否作进一步治疗,目前往往靠医生的经验。现介绍阈值分析法即用定量分析方法判断治疗与否会更全面和准确。
使用该法的前提是:只考虑一种疾病,病人患有该病或不患该病,虽经各种检查,但目前仍难以确诊;现有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可供采用。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有发生并发症的危险,而治疗就肯定会带来好处。阈值分析法原理:如果患者患某病的概率大于治疗阈值,则应给予治疗;如果该病概率小于治疗阈值,则可暂不治疗作进一步检查。
根据可靠的病史资料,诊断检查的准确性,治疗的效果以及检查、治疗的潜在危险性,可以算出两个阈值概率,即检查阈值概率(T1)和治疗阈值概率(T2)。
图6-5 阈值概率与决策(麦良寿.1987)
根据病史和一般检查结果估计患病概率P,假如某病人的患病概率P小于T1则选策略①,暂先观察;P大于T2则选策略③,直接给予治疗;P介于T1和T2之间,则选策略②,先做检查。
根据以往资料得到治疗的效益(B),治疗的危险性(R2),检查的危险性(R1),检查的真阳性率(TP),真阴性率(TN),假阳性率(FP)和假阴性率(FN),按下式计算T1,T2:
(式6-5)(式6-6)
例:男性患者,60岁,上腹部疼痛,呕血,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胃大弯有一个2cm大小溃疡。面对患者,医师需作临床决策,即:
下一步处理是胃镜检查,还是剖腹探查术,或者两者均无必要?结合病史及钡餐检查结果,再根据以往的经验,胃镜科医生与放射科医生认为患者胃癌的概率约0.1。另外,年龄60岁其剖腹探查术死亡率(R2)为2%。早期手术的效益(B)为生存率提高33%,胃镜检查死亡率(R1)约0.005%,真阳性TP为96%,假阳性FP为2%。即已知B=0.33,R1=0.00005,R2=0.02,TP=0.96,FP=0.02,TN=0.98,FN=0.04。
把上述数据代入公式:
算出T1=0.0014,T2=0.60,患者的患病概率为0.1,处于T1和T2之间,选策略②,因此患者的处理应是先做胃镜检查。
由上述可见,医师在作出临床决策之前,要设法了解各种状态下发生的概率,从而使其所采取的策略更为合理。目前,临床决策分析仍处于起步阶段,临床医师一般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作出临床决策。随着微型计算机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临床信息的贮存和处理在各医院广泛开展,将使临床决策分析会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