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免疫细胞与核酸分子杂交 > 正文:肝脏疾病免疫细胞化学
    

肝脏疾病免疫细胞化学

  一、乙型肝炎免疫细胞化学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乙型肝炎的发病是乙型肝炎病毒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证明,乙型肝炎病毒并非直接引起肝细胞的损伤,而是由于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应答。因此,人们认为机体免疫应答是引起肝细胞损害的重要原因。乙型肝炎病毒侵入机体后,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DNA在肝细胞核内进行复制,转录,在合成核心颗粒后,被转运到肝细胞浆内,在通过内质网和细胞膜时合成其外壳部分,并以发芽的形式释放出肝细胞。Dane 颗粒的核心部分含有核心抗原(HBcAg),细胞核内较多,尤其是免疫抑制者更明显。在血清中,HbcAg总是与核心抗体(抗-HBc)形成复合物。故在循环血液中不存在游离的核心颗粒。Dane颗粒的外壳部分含有表面抗原(HBsAg),在释出肝细胞过程中装配上有肝细胞成分。HBcAg 和HBsAg都能引起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反应,特别是HBsAg诱发的免疫反应可以引起肝细胞的损害,以细胞免疫反应起主要作用。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HBV基因组有4个可被转录的区域(或4个开放读框),称S,C,P和X区。S区又进一步分为前S1(pre-S1)前S2(pre-S2)和S基因区,主要为组成病毒外壳的三种不同的蛋白编码。前S1和前S2区肽段被认为和病毒对肝细胞的附着有关。目前已明确,HBV有5种抗原表达即HBsAg前S1,前S2,HBcAg(包括HBeAg)和HBxAg。它们在体内均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一)乙型肝炎的免疫反应发病机理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可引起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 功能紊乱,致使病变的肝细胞产生或释放大量正常或异常的蛋白质,进一步促使免疫损害加重,使病情不断发展。

  1.体液免疫反应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体内发生HBV感染后,可以产生各种抗原,这些抗原激发机体免疫系统而产生相应的抗体,如抗-HBs,抗-HBc,抗-HBe,抗-HBs1,抗-HBs2和抗-HBx等。这些抗体能对血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反应加以杀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大多位于胞浆内(HBcAg主要位于核内),部分亦位于胞膜上及核内。因此在抗原抗体发生免疫反应过程中,受病毒感染过的肝细胞亦遭到攻击,使肝细胞受到损害。近来有人报道在肝细胞膜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受体:一种受体是能直接和前S1抗原结合,另一种受体是通过多聚人血清白蛋白(PHSA)与前S2抗原结合。前S1或S2抗体出现于HBV感染的早期血清内,具有中和病毒及阻断抗原和肝细胞结合的作用,在抗原抗体发生免疫反应过程中引起肝细胞的损伤。抗原和抗体之间量的不平衡程度决定了乙型青炎病变的程度。当抗原抗体过多时,则出现大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导致暴发型肝炎;当抗原量少,体内产生的抗体可以逐渐清除抗原,则表现为普遍型肝炎;当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足以清除抗原时出现抗原过剩,则表现为慢性肝炎;当HBV进入机体后,机体不产生的抗体,无临床症状,则为健康带毒者。目前研究认为,无球蛋白血症的患者(基本上无体液免疫反应),不仅可以发生慢性肝炎,亦可以发生急性肝炎;有些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含量与肝细胞损害的程度不一致,因此,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的损害并非完全通过体液免疫反应。

  2.细胞免疫反应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目前研究认为,细胞免疫反应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引起肝细胞损害的主要机理。细胞免疫反应是通过杀伤性T细胞(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而发生。近来研究表明,在细胞免疫反应中,靶细胞抗原包括HBsAg,HBcAg,pre –S1,pre-S2及LSP(肝细胞膜脂蛋白)等。一般来说,急性肝炎靶细胞抗原可能主要为HBcAg,pre-S2,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能为HBcAg及LSP。近年来研究表明,HBcAg除位于肝细胞核内,也位于胞浆内及胞膜上。HBcAg位于细胞膜表面,可提供为T细胞毒的靶抗原,而且血清中抗-HBc可以和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竞争结合在肝细胞膜上的HBcAg,阻断T细胞的攻击。有人提出,HBcAg的免疫应答对HBV感染有保护作用。有人研究证明,在肝细胞膜上有HBcAg 表达者,细胞毒试验为阳性,且可被抗-HBc封闭,用抗-HBs无效。这表明位于肝细胞膜表面的HBcAg为T细胞的靶抗原。亦有人提出在肝细胞膜上仅有HBsAg,而未发现HBcAg或HbeAg,因此认为HBsAg也是T细胞的靶抗原。在细胞免疫反应中,T细胞要求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双重识别。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膜上HLA仅为轻度阳性,而抗-HBe阳性患者则显著增强,提高T细胞清除感染细胞的作用,这可能为干扰素抗病毒的疗效机制之一。在细胞免疫反应中,T细胞除细胞毒效应外,还有淋巴因子效应。致敏的淋巴细胞可以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如淋巴毒素、细胞毒因子、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转移因子等。有人发现淋巴因子可以引起肝细胞广泛坏死,呈小叶中央性或中间带分布。NK细胞在乙型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仍不太清楚,亦可能参与细胞免疫反应的调节 作用。由于细胞免疫反应的不同,就出现不同类型的肝炎,表现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如T细胞功能正常,感染病毒量多,毒力强,受感染的肝细胞多而严重,则受到免疫损伤的肝细胞多而且重,表现为急性重型(暴发型)肝炎;如果感染病毒量少,毒力较弱,则发生急性普通型肝炎;如果病毒量很少,毒力很弱,则表现为轻型或亚临床肝炎。如果T细胞呈免疫耐受状态或机体免疫机能缺陷,病毒与宿主共生,病毒在肝细胞内不断复制,感染的肝细胞不发生免疫损,则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如果在T细胞功能不足,免疫反应仅能清除部分病毒及部分肝细胞受到免疫损伤,未被清除的病毒可以反复感染肝细胞并进行复制,于是不断出现肝细胞的损害,表现为慢性肝炎,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肝炎。

  (二)乙型肝炎与自身免疫反应

  正常人由于T细胞对自身抗体系统的调控,在清除老化或破坏的肝细胞时,虽可产生自身抗体,但并不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慢性肝炎,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时,由于T细胞免疫机能缺陷,乙型肝炎抗原(包括HBsAg,HBcAg及HBeAg)与宿主肝细胞表面或内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含自身组织蛋白的抗原,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引起持续的自身免疫反应;也可能由于病毒使机体免疫系统稳定性发生紊乱,细胞免疫失去调控,体液免疫反应亢进,对宿主的自身组织产生抗体,发生自身组织免疫反应,引起肝细胞损伤。有研究表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患者出现对肝细胞表面肝特异性脂蛋白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有人报道,根据肝炎患者肝细胞上免疫球蛋白的沉积,提示存在与HBsAg无关的自身免疫机理。有人认为,肝炎患者病毒性损伤可释放肝特异抗原,使宿主致敏,并使肝损伤持续存在。因此,自身免疫反应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目前已知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常出现某些自身免疫现象,如常伴有关节 炎、皮疹、肾小球肾炎、慢性甲状腺炎及干燥综合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IgG、IgA及IgM明显升高,血清中可查到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有15~30%的患者可查到狼疮细胞。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