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内科学 > 传染病学 > 正文:黑热病(Kala--azar)
    

黑热病

  黑热病(Kala--azar)又称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为特征。

  [病原学]

  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锥虫科利什曼原虫属、细胞内寄生的鞭毛虫。与人体致病有关的四种利什曼原虫属在形态上无差异而在致病性与免疫学特性上有差异,热带利什曼原虫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引起皮肤利什曼原虫病(即“东方”);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鼻咽粘膜利什曼原虫病;杜氏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于内脏网状—内皮系统,引起黑热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分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前者见于白蛉消化道,在22~25℃培养基中,呈纺锤形,前端有一游离鞭毛,其长度与体长相仿,约11×16μm。利杜体见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内,在37℃组织培养中,呈卵园形,大小约4.4×2.8μm。

  当雌性白蛉叮咬受染动物和患者时,将血中利杜体吸入白蛉胃中,2~3日后发育为成熟前鞭毛体,并行迅速二分法分裂繁殖,1周后前鞭毛体大量聚集于白蛉口腔及口器,当其叮咬人或动物时前鞭毛体即侵入体内,鞭毛脱落成为无鞭毛体(利杜体)。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与病犬为主要传染源。皖北和豫东以北平原地区以患者为主;西北高原山区以病犬为主。

  (二)传播途径 中华白蛉是我国黑热病主要传播媒介,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偶可经破损皮肤和粘膜、胎盘或输血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健康人也可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免疫性。

  (四)流行特点 本病分布较广,中国、印度、孟加拉、西亚、地中海地区、东非及拉丁美洲有发现。我国流行于长江以北17个省市自治区。因起病缓慢,发病无明显季节性。10岁以内儿童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农村较城市多发。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当受染白蛉叮咬人时,将前鞭毛体注入皮下组织,少部分被中性粒细胞坡坏,大部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并在其中繁殖、增生,随血流至全身,破坏巨噬细胞,又被其它单核一巨噬细胞所吞噬,如此反复,导致机体单核巨噬细胞大量增生,以肝、脾、骨髓、淋巴结的损害为主。细胞增生和继发的阻塞性充血是肝脾、淋巴结肿大的基本原因。由于脾功能亢进及细胞毒性变态反应所致免疫性溶血,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显著降低;患者易发生鼻衄、齿龈出血。由于粒细胞及免疫活性细胞的减少,所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继发感染。因网状内皮系统不断增生,浆细胞大量增加,所致血浆球蛋白增高,加之肝脏受损合成白蛋白减少,致使血浆白球蛋比值倒置。若肾脏受损可产生蛋白尿。

  主要病变见于以下脏器:脾脏显著肿大,重量可达4—5kg,被膜增厚,增生的巨噬细胞内含大量利杜体,浆细胞增生,可因脾内血流受阻充血、小动脉受压,出现脾梗塞与脾功亢进。后期因纤维组织增生而使脾肿变硬。胆肝呈轻、中度肿大,被膜增厚,汇管区、肝窦内及枯否细胞内充满大量利杜体以及浆细胞、淋巴细胞。肝小叶中心肝细胞受压而萎缩,周围肝细胞浊肿,或因缺血发生肝脂肪变性,或因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硬化。骨髓组织极度增生呈暗红色,脂肪组织明显减少;巨噬细胞明显增生,其中可见大量利杜体;中幼粒细胞异常增多,晚幼粒及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有核红细胞增加;巨核细胞正常或减少,而血小板显著减少。淋巴结肿大,皮质、髓质与窦道内可找到含利杜体的巨噬细胞,浆细胞增多。此外,扁体、肺、肾、胰腺、睾丸等组织内亦有巨噬细胞增生,并结找到利杜体。肾小球血管基底膜上可见免疫复合物(IgG、M和C3)沉积,提示可致免疫复合物性肾病。

[1] [2] [3] [4]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