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 > 急诊医学 > 正文:第六十六章 眩晕(附头昏)
    

眩晕(附头昏)

  临床实践中,有时把“头昏”和“眩晕”视作同义词而交互使用。

  我们建议把“眩晕”定义为:空间关系感觉障碍,可表现为角匀速或加速运动感(旋转感——觉自身旋转或周围物体旋转)和(或)直线匀速或加速运动感(包括升降感、倾斜感、其他单向运动感)。把不稳感和头重脚轻感列为“头昏”。本文以讨论“眩晕”为主,也稍提到“头昏”。

  正常的空间关系是指身体各部位处于抗重力的最佳平衡状态。眩晕时,病人常跌倒于地。这是由于病人觉地板向上翘时,为维持其躯体与地面的垂直关系,人向与地板翘起的另一侧倾斜;其实,地板并未上翘,结果因病人倾斜而倒于地。

  一、解剖生理

  可自神经解剖、神经生理和心理生理三方面来讨论机体平衡的维持。平衡的神经调节有赖于平衡的三联,和皮质-皮质下的整合作用。

  平衡三联(equilibrium triad)由静-动系统、视觉和本体觉组成。

  静-动系统(stato-kinetic system)又名迷路-前庭系统(labyrinthine-vestibular system),是机体维持平衡,和感知机体与其外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主要结构。大脑皮质的前庭代表区为颞上回的后上半部,颞-顶交界处,岛叶的上部。自内耳迷路,经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脑干内有关纤维,交叉到对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直到大脑皮质前庭代表区的整个神经通路,称为“静-动系统”。它把头的直线和角运动力,转换成反射地控制体位和运动的神经冲动。

  迷路由5个感觉器官组成:两个球状囊和椭圆囊斑感受头部的直线运动。3个半规管感受头部的角加速运动。耳石是埋于胶质中的钙质,由“斑”支持,于静止和直线运动时,耳石由于重力作用而改变其位置。附于半规管壁的“嵴”为半规管的感觉受体,管内液体的流动使这些受体活化。变温试验(caloric test)中,鼓膜的加温和冷却,也可致半规管内的液体流动,而活化这些受体。耳石和嵴通过感觉膜的毛细胞变形而致神经冲动。此种神经冲动经位于内听道的前庭神经节细胞和前庭神经,达脑干的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核又通过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和内侧纵束,依次与脊髓运动神经细胞、小脑和动眼神经核相连系。这些运动神经元与反射性体位运动等有关;因它们对眼肌活动有强直性影响,故当有病时可表现为眼球震颤

  视觉来自视网膜与协调的眼球活动有关的冲动,为机体提供其躯体的位置、运动及其与周围环境间关系的信息,利于维持平衡。

  本体觉由体位、反射和随意运动引起,来自关节和肌肉的本体觉冲动,对维持平衡也很重要。由颈部来的冲动,对维持头和身体其他部位相对位置的平衡,尤其重要。

  正常情况下,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下意识、反射地进行听觉等空间定向。但当正常刺激作用于功能不良的、或过强刺激作用于功能正常的平衡三联,引起过强的异常冲动进入意识水平而产生眩晕感。

  小脑受损是否致眩晕,取决于其受损的具体部位。若小脑半球和(或)蚓部病变不影响到前庭小脑联络纤维,一般并不致眩晕。但Duncan等报道两例确诊的后下小脑动脉小分支闭塞,致一侧绒球小结叶病变者,有严重的眩晕。因为小脑蚓部的绒球和小结叶,在发生上是前庭系统的一部分。

  小脑、脑干中某些神经细胞核团,尤其是前庭神经核、动眼神经核、红核和基底节,对各种与空间关系感觉有关的信息起重要的整合作用,并调节体位(直立和运动)。当异常兴奋的空间关系感觉冲动传入脑干时,能活化其邻近的神经结构。当影响到迷走神经的背运动核和孤束核时,可致恶心、呕吐、流涎、出汗、苍白、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

  神经系统中,静-动系统极易受累。因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最大的核块,故在所有神经核中,它最易受损。负责该区血供的基底动脉分出的深穿支较小,内听动脉的迷路支和小脑前下、后下动脉均为终动脉;所以,只要血管腔突然地、那怕是微小的改变,或因系统血压下降,均可影响静-动系统功能。其他与平衡有关的神经结构,因分布较广,也较易受损。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发热和贫血等系统性疾病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时,常会出现眩晕。

  从神经解剖角度看,与平衡有关的传入系统(平衡三联等)、传出系统(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及控制此两系统的脑干网状结构和小脑中有关结构等部位,有异常的刺激性病变均可引起眩晕。

  从神经生理角度看,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张力增高若远远超过交感神经系统的张力增高时,就会引起眩晕发作。

  心理生理机制在维持平衡和躯体与外界固有的空间关系中起重要作用。出生后不久,人们就逐渐开始把身体各部分间的关系相互协调起来,并能觉察到被我们躯体所占有的那部分空间。BrainR把此种整合感觉信息的结构定名为“躯体图(body schema)”,把人们躯体周围的空间结构名之为“环境图(environmental schema)”。此两图动态地相互依存;在每一活动中,此两者都同时改变。我们自已的运动和空间物体的运动总是相对的。

  二、临床表现

  眩晕是门诊病人中常见的主诉之一。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早晚均会有此种体验,有此种症状者,在耳科初诊病人中占7%,在神经外科住院病人中占6.7%。

  当病人诉述其周围物体或自身旋转,或向一个方向运动时,在临床上确定“眩晕”相对较容易。但病人的叙述往往并不如此明确,而是波动感、方向转换感、拉向一侧或拉向地面感,好似有种磁力在吸引样,地板或墙好像倾斜、下沉或翘起感。查体发现,闭目时向一侧过指。这些均为静-动系统受累的特征。

  眩晕常伴出汗、苍白、流涎、恶心、呕吐。病人常因眼球震颤,而觉得周围物体好像在节律地运动。一般行走时步履艰难,重者完全不能行走。有些病人因突然眩晕发作而猝然倒地,开始并不觉得眩晕,倒地后才开始觉眩晕。重者卧床不起,病人发现只有在某一体位(常为侧卧)、闭眼才能使眩晕、恶心减轻,头稍活动就会使眩晕加重。Bárány良性体位性眩晕仅发生于躺下或起坐后几秒钟之内。轻度病人,只有在行走时才觉不平衡。稍重,则行走不稳,倾向一侧。与眩晕相伴的共济失调(眩晕性共济失调)并非由于肢体和躯干有病,而是由于控制它们的平衡系统有问题。大部分病人各别肢体运动的协调良好,提示其病变并不在小脑。

  眩晕按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旋转感为主的“真性眩晕”,另一种是不具明确旋转感的“假性眩晕”。眩晕按神经解剖部位又可分为两类,自内耳迷路到前庭神经核前(不包括前庭神经核)病变所致的周围性眩晕,和由前庭神经核到前庭的皮质代表区间病变所致的中枢性眩晕。真性眩晕多见于静-动系统,尤其是周围性病变。假性眩晕多见于静-动系统中枢的或静-动系统以外的病变。

  中枢性和周围性眩晕的鉴别:

  1.伴随症 在周围性病变中,因前庭和耳蜗结构相近而易同时受损,故前庭(眩晕)和耳蜗(耳鸣)症状相平行。多起病急、眩晕重,常有恶心、呕吐、多汗等伴随症。在脑干病变中,由于脑干中前庭和耳蜗体纤维分开,故此种病人常仅有眩晕而不伴耳鸣;若前庭和耳蜗两者功能均受累,提示其病变部位广泛,则常有脑干其他结构受累之临床表现。

  2.眼震方向 垂直性眼球震颤常提示脑干病变。水平向眼球震颤的方向,在中枢性病变中指向病侧,在周围性病变中则背离病侧。但例外者也不少见,如梅尼埃综合征等。

  3.对体位试验的反应 其眼球震颤,周围性的有潜伏期(2~20s),持续时间短(短于1min),有易疲劳性(若反覆采取诱发体位,则其眩晕和眼球震颤渐减轻),眼球震颤为单一方向(常为旋转性、背离病灶侧),眩晕严重,发生于单一诱发体位;中枢性的无潜伏期,持续时间长(长于1min),无易疲劳性,眼球震颤方向随体位不同而异,眩晕较轻,多个体位均可诱发眩晕。

  4.其他 中枢性眩晕常伴其他脑干结构受累的临床表现,如脑神经、感觉和运动传导束受累的表现等。

  头昏或其他假性眩晕常被描述为:摇摆感,头重脚轻,游泳感或在空气中行走感,觉“头脑失常”,跌倒。以焦虑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人常有这种体验。过度换气可诱发,同时有心慌、气短、震颤和出汗。

  假性眩晕的其他症状较不肯定,可能有头痛或压迫感,尤为受累的耳区。假性眩晕多为全身疾病的一种表现,如严重贫血时、体位改变和用力,可能致头重脚轻、疲乏、无力。肺气肿病人,用力时常伴无力、头部特殊感觉;咳嗽时,可能因回心血量减少而致眩晕,甚至晕厥(咳嗽性晕厥)。高血压常伴眩晕,可能是由于焦虑,或脑血供障碍。体位性眩晕常由血管运动反射异常、脑供血障碍所致。常见于老年人,和卧床不起、体弱无力者。由卧或坐位突然起立时有摇晃、视物模糊和眼前冒金星,历时约几秒钟。病人常被迫站立不动,扶住附近的物体,直到眩晕缓解或消失。若眩晕伴意识丧失,则应想到晕厥和癫痫等,应进一步查明其原因。

  眩晕常伴眼球震颤,眼球震颤是静-动系统功能异常的重要客观指标。除查体可见到外,尚可用眼球震颤电图进行客观描记。下列情况有助于脑干源性眩晕的诊断:闭目时有垂直性眼球震颤,变温刺激时无眼球震颤,闭目时有其他型眼球斜视。脑干诱发电位,有利于脑干病变的进一步定位诊断。

[1] [2] [3] [4]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