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交叉性感觉障碍(contralateral sensory disturbance)
(一)脊髓损害 脊髓性交叉性感觉障碍常因损害脊髓后脑束和脊髓后索所致,有的病变涉及神经根。常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双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同侧深感觉障碍而痛温觉正常,对侧痛、温觉障碍现象—感觉过敏带。若脊髓半侧损害不完全时,可仅表现出对侧痛、温觉障碍。髓内病变时,痛、温觉障碍从病变节段逐渐向下扩展,但肛周皮肤痛觉正常;髓外病变则从下肢向上发展。压迫性病变常以温觉、痛觉和触觉分别出现障碍的顺序发展;急性病变(如外伤),常出现病变同侧一过性痛觉过敏,其恢复先从下肢开始依次向上。
(二)延髓损害(medullary bulb lesions)
1.延髓内部病变:损害内侧丘系,产生病灶对侧肢体深浅感觉分离现象—深感觉缺失、痛温觉正常。
2.延髓外侧病变:损害三叉神经降核和脊髓后脑束,产生同侧面部和对机时面部以下半身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皮肤、口腔粘膜、舌、软腭和咽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对侧颈部、上下肢、躯干痛温觉障碍,病变广泛者深感觉减退或缺失。病变位于延髓与上颈髓交界部,面部感觉障碍位于面周边部;病变位于延髓上端,同侧感觉障碍位于口周围。延髓交叉性感觉障碍多见于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
(四)脑桥损害(pons cerebelli lesions)脑桥上部损害一般无交叉性感觉障碍。脑桥下部损害,同侧面部口周围感觉减退,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伴咀嚼肌麻痹。
五、偏侧性感觉障碍(hemianesthesia)
(一)脑干损害 脑桥上部和中脑损害时出现偏侧性感觉障碍,对侧面部和偏身感觉障碍,脊髓空洞型表现为痛,温觉减弱而深感觉正常,脊髓痨型表现为深感觉与识别触觉障碍而痛温觉正常,严重者深浅感觉全部障碍。感觉障碍以面部较轻,病变恢复时亦从面部开始,顺次使感觉障碍上界下移。
(二)丘脑损害 病灶对侧面部及躯体的偏身深、浅感觉减退或缺失,以深感觉和触觉障碍为著,痛、温觉障碍较轻。闭早退时因手指位置觉障碍而呈手足徐动样不随意运动。常伴有感觉过度或感觉倒错。特征性的感觉障碍为偏身自发性疼痛,即丘脑痛,常为发作性剧痛或持续性刺痛或持续痛呈发作性加剧,可因各种刺激(如磨擦、压迫、寒冷、声响等)而使疼痛加重。主要见于脑血管病。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三)内囊损害 对侧颜面、颊粘膜、舌、躯干及上、下肥等部位痛、温、触觉减退或缺失,与运动障碍,视野障碍形成三偏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侧同向偏盲)。上肢位置觉障碍突出,上、下肢远端较近端感觉障碍突出,痛温觉障碍较深感觉障碍严重,躯干正中线或距正中线23cm的范围内感觉障碍较轻。
六、单肢性感觉障碍(monopareststhesia)
(一)皮质损害 顶叶中内后回病变时出现感觉障碍。单侧中央后回损害表现为偏侧型感觉障碍,中央后回灶性损害表现为单肢性感觉障碍,或条块带状射体障碍。以位置觉、识别触觉和实体觉障碍最为突出,痛温觉、震动觉正常,以远端明显。带有麻木感、蚁行感等异常感觉。可有感觉型癫痫发作。
(二)假性神经根型感觉障碍 是大脑皮质病变的特殊类型,常回脑外伤和颅内肿瘤引起。上肢多于下肢,最常见的表现有三种:①上肢桡侧颈5.6神经分布区呈条带状感觉障碍;②上肢尺侧颈8胸1神经分布区感觉障碍;③手套状感觉障碍,类似颈7.8神经损害。三种表现同时发生,则表现为单肢性感觉障。此类感觉障碍不伴有运动障碍。
七、斑块状感觉障碍(Psoriasis sensory diseurbance)
(一)多数性单神经炎 感觉障碍通常开始于某一末梢神经支配区,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其他神经亦受累,感觉障碍区不连续、不对称,呈斑块状感觉障碍减退或缺失,各部位感觉和程度及发展不平衡,在任何区域都可单独表现为加重、级解和复发。下肢多见,常因相应部位的疼痛和运动障碍而被发现。为胶原性血管病变所致。
(二)癔症 癔症性感觉障碍可表现为偏侧型、半身型、手套型、袜型、单肢型、条块型和班块型,以半身型最为多见,以斑块型鉴别最为困难。感觉障碍可为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或有蚁行感。癔症性感觉障碍具有下述特点:①范围与神经分布不一致;出现在一个神经的两个区域、两条神经的相邻区域;感觉障碍的界线恰在正中线上,或与四肢长轴垂直、呈齿轮状、环状。②深浅感觉全部受损:各部位感觉障碍表现既重又基本平衡,几乎呈同等程度。③复合性:可同时具有几种类型的感觉障碍。④易变性:可因暗示而改变感觉障碍部位、范围和程度。⑤矛盾性:全部感觉缺失却无感觉性共济失调或肌麻痹,温度觉缺失而无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