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包括三对大涎腺(即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散布在分布于口腔粘膜下的许多小涎腺,这些涎腺组织发生肿瘤的比例较高,为常见病。一般来说,各涎腺中,腮腺发生肿瘤最多,占80%;颌下腺肿瘤约占5-10%;舌下腺肿瘤较少,仅约1%左右;小涎腺肿瘤约占10-15%,混合瘤是发生于涎腺的一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多发生于腮腺部位,但也有发生于颌下腺及小涎腺者,发生于舌下腺者则极少见。
1.涎腺部位之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
2.肿物小者表面光滑,大者呈结节状,质地中等偏硬,无压痛,活动(发生于腭腺者可不活动),无面瘫。
3.涎腺造影示良性占位性病变。
4.B型超声波见境界光滑的反射图像,内部回声波分布光点均匀。
1.因肿瘤部位常较深在,一般不宜作术前活组织检查。
2.常需手术当中作冰冻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3.混合瘤为临界瘤,单纯包膜外切除常有复发,多次复发可有恶变,故应适当扩大手术安全缘,不同部位手术原则为:小涎腺混合瘤:瘤体外0.5cm的正常组织内切除;颌下腺混合瘤:同期摘除颌下腺;腮腺混合瘤:腮腺浅叶或深叶同期摘除,保留面神经。
一般性手术的预防性抗感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红酶素、青酶素等);体质差或并发感染者常联合用药,较常用为: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青酶素)+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如庆大酶素)+作用于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手术前后感染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涎腺混合瘤必需手术治疗,其对放射线不敏感,一般不能放疗,由于此瘤为临界瘤,带瘤生存时间过长或不适当的处理刺激后可致恶变,因此一旦发现涎腺部位的肿块应及时手术切除,切忌使用一些不明成分的药物外敷治疗,本瘤一般生长缓慢,可较长时间无症状,但如发现生长加速,硬度增加等即提示恶变,应立即手术,但恶变后手术的预后远不及良性期手术的预后好。
1.好发于腮腺,其次为颌下腺及腭腺。
2.生长缓慢,周界清楚,质地中等硬度,表现呈结节状,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但腮腺深叶及腭部者由于周围组织的夹持固定作用而不活动。
3.涎腺造影显示为良性占位元性病变。
4.生长加快、硬度增加、活动度下降甚至固定、面神经麻痹、皮肤溃疡等恶变征象。
1.对于临床表现较典型,术前诊断已较明确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鉴别诊断较困难者或疑有恶变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和“C”,其中同位素扫描或ECT检查,同位素铸在瘤内有无浓聚是混合瘤与腺淋巴瘤之间的一个重要鉴别指标。
【治愈标准】
1.治愈:肿瘤全部切除,切口基本愈合。
2.好转:手术切除不彻底,深部肿瘤有残留。
3.未愈:未行手术治疗,症状及体征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