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是2-甲基-1,4-萘醌衍生物的通称,具有凝血活力。天然形式在第3位上被一烷基侧链取代。维生素K1(叶绿醌)有一个叶绿醌侧链是唯一在植物中发现的维生素K的同系物。维生素K2指的是一族2-甲基-1,4-萘醌的同系物,其第3位为含有4~13个异戊二烯单位的异戊烯侧链所取代。这些称为甲萘醌;后缀(-n)表示侧链上异二烯单位的数目。甲萘醌在肠道内由细菌合成,能供应维生素的部分需要。维生素K是必需的,因为1,4-萘醌核心在体内不能合成。
维生素K控制着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Ⅶ(转变加速因子前体),Ⅸ(Chrismas因子,血浆促凝血酶原激酶成分)和Ⅹ(Stuart因子)在肝内的形成。其他的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蛋白质C,蛋白质S和蛋白质Z;蛋白质C和S是抗血凝素。正常骨骼代谢所需的两种骨基质蛋白质是维生素K依赖的。所有这些维生素K依赖蛋白质含有氨基酸γ-羧基谷氨酸,且全部参与需要钙的反应。维生素K参加凝血蛋白质前体(即凝血酶原前体)中10~12谷氨酸残基通过加入二氧化碳(羧化见图3-2)而转化为他们的活性形式(即凝血酶原)。这一加成增加了谷氨酸残基对钙的亲和力,这对凝血和骨骼中钙摄入的调节是必需的。
图3-3描述了羧化反应和维生素K循环,这是维生素K的利用途径。维生素K环氧化物是谷氨酰-羧化反应中维生素K的产物,它能通过酶促反应再循环为维生素K氢醌。香豆素抗凝剂不能阻断羧化反应;而是相反,它们阻断了从维生素K环氧化物再生为维生素K氢醌的两个还原酶。因为维生素K氢醌是γ-谷氨酸羧化酶的必需底物,它不能形成便抑制了羧化。大剂量的维生素K(1~10mg)能克服香豆素的阻断,它是通过在肝内利用另外的还原酶再生维生素K氢醌。
维生素K的每日需要量约为1μg/kg。维生素K缺乏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且其他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浓度下降,表现为凝血缺陷和出血。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新生儿的维生素K营养处于危险之中,因为:(1)胎盘转运脂质相对不足。(2)新生儿肝脏对凝血酶原的合成尚未成熟。(3)母乳维生素K的含量低,仅含1~3μg/L(牛乳含5~10μg/L)。(4)新生儿肠道出生后头几天是无菌的。维生素K缺乏引起新生儿出血性疾病,一般见于产后1~7天,可表现为皮肤,胃肠道,肠内出血,最坏的病例可颅内出血,临床表现相同,可见于产后1~3个月。通常伴有吸收不良和肝脏疾病。如果母亲曾摄取乙内酰脲抗惊厥剂,头孢子菌素抗生素,或香豆素抗凝剂,这两种类型的出血性疾病的危险性均会增加。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维生素K缺乏仍是世界范围内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健康成人原发性维生素K缺乏并不常见。成人不会缺乏维生素K是因为维生素K广泛分布于植物和动物的组织中;维生素K循环保存了维生素;正常肠道内微生物菌丛合成萘醌。然而,维生素K缺乏可见于最低限度膳食摄入量的成人,如果他们经受外伤,广泛的外科手术,或长期胃肠外营养不论其是否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胆道阻塞,吸收不良或实质性肝脏疾病者亦有维生素K缺乏较高的危险性;那些服用某些药物者,包括抗惊厥剂,抗凝剂,某些抗生素(特别是头孢子菌素),水杨酸盐和大剂量维生素A或E,对维生素K有关的出血性疾病是非常敏感的。接受丙酮苄羟香豆素者应设法维持维生素K摄入量恒定以避免使凝血酶原水平起伏。
症状和体征
症状和体征是低凝血酶原血症所致,并与其他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有关。出血是主要表现,不论其原因是膳食摄入量不足或药物对维生素K的拮抗。易挫伤和粘膜出血(尤其是鼻出血,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和血尿)见于维生素K缺乏,穿刺部位或切口渗血可见于外伤以后,威胁生命的颅内出血则可见于婴儿。阻塞性黄疸如发生出血,则通常于第4~5天后开始。最初的出血可能从手术伤口,牙龈,鼻或胃肠道缓慢渗出,也可能发生胃肠道内大量出血。
实验室检查
凝血酶原活力和其他维生素K依赖因子降低表明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PTT)通常延长。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每天摄入50~150μg叶绿醌的正常人,血浆叶绿醌水平范围为0.2~1.0ng/ml。限制维生素K摄入量<50μg/d,一般血浆水平为低。然而,单测定血浆水平而不知道维生素K摄入量无助于过筛缺乏。
维生素K缺乏最敏感的指标是在血浆中出现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DCP也就是通常所说的PIVKA(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所诱导的蛋白质),它可用适合的抗体进行测定。健康者血浆中无。
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和病史可疑诊为维生素K缺乏的可能。当PT和PTT延长时即可确诊。治疗性试验有助于排除肝脏病患。如果给以1mg溶于多氧乙基化脂肪酸Ⅳ的叶绿醌(也称为可注射的维生素K1 )可在2~6小时内明显增加凝血酶水平,则不可能是肝脏疾病。[维生素K1 是用作为药物的叶绿醌制剂的美国专利(USP)通称,可注射或口服]。其他的疾病,如坏血病,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并无低凝血酶原血症的特征。
预防
有人推荐给新生儿常规使用维生素K10.5~1mg,以预防低凝血酶原血症,降低产外伤所致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时,也可预防性使用。要不在预产期前1周给母亲使用预防剂量(2~5mg/d,口服)的维生素K1,或在分娩前6~24小时给以维生素K1溶液(2~5mg,肌内注射)。服用抗惊厥药物的妊娠妇女分娩前2周应每天服用维生素K120mg以预防胎儿出血。母乳叶绿醌含量低并非由于摄入不足,也不能通过每天吃进去的新鲜绿叶蔬菜贮存。
治疗
叶绿醌是所选择的制剂且以维生素K1通称应市。它可用于治疗低凝血酶原血症,特别是来自于香豆素或茚满二酮的抗凝剂衍生物所引起的。2-甲基萘醌钠二硫化物对这些拮抗剂无效,因为它转化为维生素K2类的效力很低(1%)。一有可能,应给以维生素K1 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成人常用剂量为10mg肌肉注射。在紧急情况下,10~20mg可注射的维生素K1溶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注射,速率每分钟不超过1mg(极为少见的是,甚至在维生素K1适当地稀释且缓慢给予时,仍可发生类似于过敏的严重反应,包括休克以及心跳和呼吸停止)。如果PT并未令人满意的降低则可在6~8小时内反复使用同一剂量,通常在1~2小时内即可生效。在大多数病例,该治疗在3~6小时内有效。服用抗凝剂的病人可口服维生素K15~20mg以非紧急地控制低凝血酶原血症,有益作用在6~10小时内通常很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