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热(蜱热或饥荒热)
回归热是一种由包柔体属螺旋体引起的,经虱或蜱传染的急性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持续3~5日的发热,每次发作后有一个表面上已恢复的间歇期。
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回归热是指临床上相似但病因学上不同的几种反复发作的发热。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媒介昆虫可以是钝缘蜱属中的软蜱,也可以是体虱。虱传回归热呈地方性流行,仅见于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而蜱传回归热可见于美洲,非洲,亚洲和欧洲。在美国,本病一般仅见于西部各州,每年的5~9月为高发季节。
包柔体属螺旋体呈纤细的螺旋状,长8~30μm,两端尖细,有4~10个大而不规则的螺旋。在发热期可出现在血液中,一般可以在内脏器官尤其是脾和脑中找到这种螺旋体。
虱在吸发热期病人血的时候被感染,螺旋体不直接传给人。而是在虱被碾碎时释出螺旋体,经擦伤或咬伤的皮肤进入人体。蜱从作为保虫宿主的啮齿动物获得螺旋体,当蜱叮咬人体时,蜱唾或髋液(排泄物)中的螺旋体进入皮肤而被感染。先天性包柔体属螺旋体病也有报导。
症状,体征和并发症
潜伏期3~11日(平均6日)。以突然明显的寒战起病,随后高热,心动过速,严重头痛,呕吐,肌肉和关节痛,常有谵妄。早期可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红斑和紫癜,也可在结膜,皮下和粘膜下呈现出血。可有轻度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在发热病程的后期,可发生黄疸,肝肿大,脾肿大,心肌炎和心力衰竭,这在虱传回归热中尤为多见。高热一般持续3~5日,然后体温突然下降,表明这是疾病的转折点,病程约1~54日(平均18日)。
病人通常有数日至1周或更长时间的无症状期,然后突然复发,这与螺旋体的生长发育周期相关。复发的症状为突然发生的发热,常有关节痛和其他以前有过的症状和体征。在复发期,黄疸常见。然后又可像以前那样病情迅速好转。每次发作后可有1~2周的间歇期,类似的发热性发作可有2~10次。后几次的发作逐渐减轻,最后当病人产生免疫力时,则可完全恢复。
并发症包括流产,眼炎,哮喘加剧和多形红斑。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也可发生。
诊断和预后
反复发热应怀疑本病,在发热期血液中发现螺旋体即可确诊。在暗视野检查或经赖特或吉姆萨染色的薄血片或原血片检查可找见螺旋体(吖啶橙染色检查血液或组织比周围血液赖特或吉姆萨染色检查更敏感)。由于蜱在晚上叮咬患者时间短暂而且无痛,故大多数病人无法提供蜱叮咬史,但可诉说在洞穴或农舍过夜的病史。蜱传感染时,将病人的血液注射到小鼠或大鼠的腹腔,在3~5天内从动物的尾部血液内可查见大量螺旋体。鉴别诊断包括莱姆关节炎,疟疾,登革热,黄热病,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流感和肠热病。
死亡率一般为0~5%,但在幼儿,孕妇,老人,营养不良者或衰弱的病人以及在虱传回归热流行时,死亡率还可以更高。
预防和治疗
蜱传回归热难以预防,因为尚无满意的防止蜱的措施,但可用用于皮肤的含二乙甲苯酰胺的驱蜱剂和用于衣服的苄氯菊酯,还是有用的(参见第159节落基山斑疹热)。在美国,体虱少见,故虱传回归热罕见。
蜱传回归热时,可用四环素或红霉素500mg口服每6小时1次,共5~10日;上述两药中的任何一种500mg单剂口服,可治愈虱传回归热。强力霉素100mg口服每日2次共5~10日也有效。8岁以下儿童可用无味红霉素40mg/(kg。d)分2~3剂口服。若呕吐或因病重无法口服,可用四环素500mg溶于100ml或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8岁以上儿童每日25mg~50mg/kg分4剂给予)。
治疗应在发热早期或无热期开始,但不要在接近发作的末期给治疗,因为有发生Jarisch-Herxheimer反应的危险(参见第164节梅毒中有关内容),这种反应有时在虱传回归热时有致死的危险。应配备好人员和设备以防该反应的发生。蜱传回归热时,在给首剂四环素或红霉素前2小时和服后2小时各服对乙酰氨基酚650mg,可减轻Jarisch-Herxheimer反应。
脱水和电解质失平衡应该通过输液纠正。每4~6小时口服30~60mg可待因可用于缓解严重头痛。恶心和呕吐可每4小时口服茶苯海明50~100mg(或50mg肌内注射)或丙氯拉嗪5~10mg口服或肌内注射,每日1~4次。若发生心力衰竭则应给相应的特殊疗法(参见第20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