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斑疹伤寒(恙虫病;螨传斑疹伤寒;热带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螨传疾病,特点为发热,出现原发性损伤,斑疹和淋巴腺病。
病因学和流行病学
恙虫病立克次体在自然界是由生活在森林中和大鼠,田鼠,野鼠等啮齿动物中的恙螨传播。人被恙螨幼虫叮咬而感染。丛林斑疹伤寒发生在亚太地区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范围内。在美国也有散发病例,特别发生在去过泰国北部或印度的人中。
症状,体征和预后
经6~21天(平均10~12天)的潜伏期,突然出现发热,头痛和全身淋巴腺病。发热时,在恙螨幼虫叮咬处常见一焦痂,这一损伤在白人常见,但在东方人少见。损伤开始时为一直径1cm的红色硬结,最后变成水泡并破裂,覆盖以黑色焦痂,且局部淋巴结肿大。在第一周,热度不断上升,常达40~40.5℃。头痛剧烈且常见。发热后第5~8天,在躯干部出现斑疹,常扩展到四肢。疹子可迅速消失或变成深色的斑丘疹。发热第一周可有咳嗽;第二周可出现肺炎。在严重病例,脉率增加,血压下降,谵妄,昏迷和肌抽搐可发生。脾肿大可能存在,间质性心肌炎比在其他立克次体病普遍。病人如不治疗,高热可超过2周,然后在几天内降至正常。治疗者,热度常在36小时内降下,且恢复迅速顺利。
预防
清除灌木丛,用长效杀虫剂喷洒浸染地区以消灭或降低螨群。当有接触可能时,应该使用驱螨药剂。
诊断和治疗见前述立克次体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