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由细粒棘球蚴感染所致,可引起肝和其他器官的包囊。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从狗,狼和其他食肉动物排出的虫卵被食草动物(如羊或驼鹿)或人摄入。六钩蚴钻入肠壁经血循环移行并定居于肝,肺和较少见的在脑,骨及其他器官。幼虫缓慢发育(通常需很多年)为充满液体的单房大囊肿---包虫囊肿。从这些包囊又可萌发出育囊,在这些育囊内含有很多小的感染性头节。大的囊肿可含有几升抗原性很强的包虫液体和数百万个头节。有时在原发性囊肿内或外部形成子囊。
包虫病多见于地中海,中东,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洲和南美洲的牧羊区,在加拿大,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的某些地区也存在流行灶区。
症状和体征
大多数感染是在儿童时代获得,但除非囊肿位于重要器官,可以数十年不出现临床症状。体征和症状与占位性肿瘤的症状和体征相似。大多数囊肿在肝脏,最后可引起腹痛或扪及肿块。若胆管被阻塞可发生黄疸。囊肿破入胆管,腹腔或胸腔,或肺,可引起发热,荨麻疹或严重过敏反应。释出的头节可产生转移性感染。肺部囊肿通常在常规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某些破裂可引起咳嗽,胸痛和咯血。可出现嗜酸性细胞增多症。
诊断
若出现子囊,CT和超声扫描具有诊断价值;但若单个包虫囊肿,则很难与单纯性上皮囊肿区别。囊液中存在棘球蚴沙(陈旧性头节和小钩碎片)有诊断意义。胸部X线可显示一圆形的,常常是不规则的,密度均匀的肺部肿块。Casoni皮试常阳性,但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抗棘球蚴弧5抗原的抗体检测或免疫印迹显示典型条带均具有高度特异性。
预防和治疗
不用感染的猎物喂狗,不以屠宰后羊的躯体及内脏下脚作为狗的食料可预防感染。牧羊区的狗应反复驱虫治疗。
仔细的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有时可通过腹腔镜手术。某些医疗中心正在用PAIR法进行治疗,即在CT引导下经皮抽吸囊液,然后灌入杀头节药物,最后再吸出。阿苯达唑(400mg每日2次,共服28日;儿童剂量为每日15mg/kg)可抑制生长或杀死囊肿,适用于不能手术的病例或手术时囊肿散落外溢的病例,对后者可防止转移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