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是由于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综合征,特征为大便不成形,伴大便次数增多,常伴呕吐。
(参见第28节和第265节急性胃肠道感染)。
病因学和流行病学
新生儿腹泻和呕吐有许多非感染因素(如解剖性,代谢性,酶性和炎性),但是感染仍是新生儿腹泻的最主要原因。
新生儿与婴幼儿及儿童相比,通常有较卫生的护理,母乳喂养也可保护新生儿。然而,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贫穷和拥挤的家庭中,更经常地发生腹泻。医院内也可有暴发流行,特别在拥挤的婴儿室,粪口传播几乎为最常见的途径。大多数新生儿感染是通过被污染的产道时或由父母,同胞及医护人员的双手而传播,其他少见的原因有污染物或污染的奶制品。
最常报告的病因包括一些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空肠弯曲菌)和病毒,特别是轮状病毒(尽管轮状病毒常在无症状的新生儿中被发现)。较少见的病因有一些细菌(如志贺菌,肠炎耶尔森菌,亲水性产气单胞菌)和病毒(如小肠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和冠状病毒),其他病原体如诺瓦克样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在新生儿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尽管生后1周新生儿体内常可分离出梭状芽胞杆菌及其毒素,这种细菌与抗生素应用后的腹泻(假膜性肠炎)仅有极少的关系(参见第157节梭状芽胞杆菌诱导的腹泻)。寄生虫是罕见的病因(如兰氏贾弟鞭毛虫,溶组织阿米巴)。
症状和体征
胃肠道感染,临床上表现为腹泻,常伴有呕吐,在新生儿很快引起严重的疾病。大便外观(可与母乳喂养新生儿的正常大便相同)可提示致病菌。血性和粘液性便提示结肠炎,通常由致病性大肠杆菌(EIEC),沙门菌,志贺菌或空肠弯曲菌引起。相反,大量的水样便,甚至婴儿禁食时仍然持续则提示由肠毒素性细菌[如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或病毒(如轮状病毒)引起的分泌性腹泻。
并发症
脱水可以是轻度(≤病例的5%),仅表现为口腔粘膜干燥;中度脱水(病例的7%~10%),可表现为皮肤弹性下降,眼眶和囟门凹陷;重度脱水(≥病例的10%),常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新生儿肾脏浓缩机制尚不成熟,通常直至脱水的晚期才表现出少尿(参见第259节)。
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行为异常(如嗜睡或激惹)或其他少见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颅内出血和肾静脉栓塞)。
可发生继发于由肠道病原体或正常肠道菌丛引起的胃肠炎(如沙门菌,志贺菌或空肠弯曲菌)的菌血症,而且可引起败血症或局部感染。败血症的症状通常很轻微和无特异性(见下文新生儿败血症)。www.med126.com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见下文)也是细菌性或病毒性胃肠炎的并发症之一。
诊断
用显微镜检查新鲜大便标本时,大便中新鲜粘液必须和盐水及美蓝混合。大便中白细胞是对侵入结肠粘膜细菌(如志贺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肠炎耶尔森菌)的反应而产生的,也可见兰氏贾弟鞭毛虫的卵囊或滋养体。
应对病人,医护人员和其他接触者,包括父母作大便培养。特殊的培养有助于分离出肠炎耶尔森菌,霍乱弧菌,梭状芽胞杆菌,产气单胞菌属及其他细菌。
病情严重的新生儿应作脑脊液,血和尿培养,以评价其全身感染的情况。
对新鲜水样便应立即进行还原物质和大便pH检查。pH<6和有还原物质存在,有助于诊断肠道粘膜损伤引起的糖吸收不良,或较少见的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症。然而,母乳喂养和抗生素的应用,也会导致大便pH降低和还原物质的阳性。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提示一种有创性过程,但不能鉴别肠道病原菌。血清电解质,血尿素氮和肌酐可指导液体和电解质疗法。
与恢复喂养平行的是,必须调查非感染性迁延性腹泻的原发或继发原因(如囊性纤维化,过敏性肠炎,蛋白质不耐受)。
其他检查包括免疫分析(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可发现轮状病毒,其他病毒抗原和肠毒素。大肠杆菌的血清分型有助于鉴定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细胞培养中的细胞毒性可鉴别梭状芽胞杆菌。哺乳小鼠分析,基因探针杂交分析,电镜及其他技术有助于鉴定各种肠道病原体和肠道毒素,但未广泛使用。直肠乙状结肠镜有助于诊断假膜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