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1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2
【摘要】 目的:同时检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血清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以探讨这三项指标对各种肝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HITACHI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248 例肝病患者空腹血清PA、TBA和LCAT活性并与48 例正常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各种肝病患者中血清PA、TBA和LCAT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以肝硬化失代偿期、重型肝炎和肝癌组血清PA、LCAT活性降低、TBA升高最为显著(P<0.01);在慢性肝炎中度、重度组血清TBA与慢性肝炎轻度组相比P<0.05,血清PA、LCAT活性与之相比无显著性;各组肝病血清PA、TBA和LCAT活性分别与正常组相比,在慢性肝炎组中,轻度组PA异常率明显高于TBA、LCAT,TBA在中度、重度组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轻度组,随病情的加重血清PA、TBA和LCAT活性的异常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趋势,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和重型肝炎组异常率均达100%。结论:PA可作为判断早期肝损害的灵敏指标,TBA和LCAT活性对早期肝损害敏感性稍差,连续监测意义较为显著,LCAT活性对严重肝衰竭的监控有较大意义。同时测定血清PA、TBA和LCAT活性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发展及预后具有意义。
【关键词】 前白蛋白 总胆汁酸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肝病
血清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均由肝脏合成,PA可反映肝脏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功能,比常规检查白蛋白更具有敏感性[1];TBA是唯一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肝脏合成与代谢、肝细胞损害3种状态的血清学指标,对肝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是肝分泌的脂酰基转移酶,释放入血循环后,与HDL形成复合物,使卵磷脂分子上β位的不饱和脂酰基转移到游离胆固醇分子上形成胆固醇酯,然后通过肝细胞表面受体使胆固醇酯进入肝细胞并予以清除(这是肝外组织清除胆固醇的最重要途径),可见LCAT在胆固醇的运转中极为重要,它的缺乏将造成卵磷脂和游离胆固醇的积聚[2],检测LCAT活性对反映肝脏受损的程度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检测了248 例各型肝病患者及48 例正常组空腹血清PA、TBA和LCAT的活性,以探讨PA、TBA和LCAT活性测定对各型肝病的临床诊断、病情发展情况及预后评估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8 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诊断及分型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其中慢性肝炎轻度69 例、中度55 例、重度22 例,肝炎后肝硬化58 例(代偿期36 例,失代偿期22 例),重型肝炎31 例,肝癌13 例。男193 例,平均年龄(43±17) 岁,女55 例,平均年龄(48±15) 岁。正常组均为健康体检人员48 例,其中男36 例,女12 例,各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有可比性。
1.2 方法 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进行PA、TBA测定,LCAT活性检测采用改良Sperry法将血清本身作为底物,37℃保温24 h后,同时测定血清游离胆固醇(FC),前后比较FC下降的百分数,以此作为LCAT的相对活性指标,以上均在HITCHI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TBA采用澳斯邦第五代循环酶法测定试剂盒,PA采用威特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全液体前白蛋白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盒,FC为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社生产的全自动酶法分析试剂盒。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检测结果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肝病患者血清PA、TBA及LCAT活性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 血清PA、TBA和LCAT活性在慢性肝炎重度、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慢性肝炎中度组PA、TBA和LCAT活性与正常组相比P<0.05,在慢性肝炎轻度组均无显著性;血清PA、TBA和LCAT活性在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组与慢性肝炎轻度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慢性肝炎中度、重度组血清TBA与慢性肝炎轻度组相比P<0.05,血清PA、LCAT活性无显著性。结果见表Ⅰ。
2.2 各组肝病患者血清PA、TBA和LCAT活性分别与正常组异常比较 在慢性肝炎组中,轻度组PA异常率明显高于TBA、LCAT,TBA在中度、重度组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轻度组,随病情的加重血清PA、TBA和LCAT的异常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趋势,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和重型肝炎组异常率均达100%,结果见表Ⅱ。表Ⅰ 各组肝病患者血清PA、TBA、LCAT活性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表Ⅱ 各组肝病患者血清PA、TBA和LCAT 活性与正常组的异常率
3 讨 论
通常肝病的检查以血清酶和胆红素水平来反映肝功能受损程度,血清PA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分泌,由于PA半衰期短,肝脏疾病时,血清PA变化较早,慢性肝炎轻度组PA异常率60.8%,故血清PA可作为早期肝损伤的灵敏指标[3];肝脏是体内合成胆汁酸的唯一器官,TBA是在肝脏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分泌到胆囊的一种有机酸,当肝细胞损伤或胆道阻塞时,会引起胆汁酸代谢障碍,肝胆疾病时,首先表现出的是TBA增高,且在肝细胞仅有轻微坏死时,TBA的升高常比其他检查更敏感[4],www.med126.com我们发现在慢性肝炎轻度时TBA的升高不显著,在发展到慢性肝炎中度时TBA升高于正常组比,差异就较为显著(P<0.05),以重型肝炎升高最为显著(P<0.001),随病情的发展TBA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各组通过与慢性肝炎轻度组的比较发现,慢性肝炎中、重度TBA异常率分别达到83.6%、90.9%,远远高于轻度患者(P<0.05),而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组异常率达100%,与慢性肝炎轻度组相比P<0.01,这就进一步说明TBA对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情况有非常显著的意义。目前,血清PA、TBA指标均已逐步应用于临床。
LCAT活性在慢性肝炎轻、中度组的意义不显著,对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和肝癌组的意义较为显著P<0.01,异常率达100%。通过对部分肝硬化失代偿期和重型肝炎患者的连续监测发现LCAT活性重复测定2次~3次为0者,除进行肝移植术或血透析的患者外,其他均在1个月内死于肝衰竭,这与黄铭新等[5]报道的基本相符。通过对部分肝硬化失代偿期和肝癌患者的监测发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LCAT活性与肝癌患者相比有明显的降低,这可能与肝细胞纤维化程度及肿瘤的大小有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细胞纤维化程度较强,导致细胞变性,从而使LCAT释放大幅减少,活性也相对降低,甚至活性消失。我们所监测的13 例肝癌患者中10 例为早期发现,3 例为晚期,其中有1 例死于肝脏严重衰竭,1 例行血液透析,1 例行肝移植术,目前存活的2 例病情控制良好。部分早期发现的肝癌患者肝脏组织只是部分的坏死,尚存留有正常的肝组织代谢,LCAT的释放并没有完全被抑制,由于LCAT活性的调控,使得胆固醇正常代谢分解的卵磷脂和游离胆固醇不至于在肝脏中大量积聚,从而使肝癌早期患者的预后较可能比肝硬化好,监测也发现肝癌早期患者组LCAT活性比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强,且肝癌早期患者存活较高。故连续监测LCAT活性有助于观察肝纤维化的程度及预后情况,LCAT活性是过去曾讨论过的一项指标,在严重肝衰竭中意义较为显著,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建议作为一项常规指标检测。
同时测定血清PA、TBA和LCAT活性有助于肝病的早期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指导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红梅.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中的意义[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1(1):106~107.
[2]张小瑛,崔若兰.改良的LCAT测定及其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5,4(4):318~319.
[3]林益振.多指标评估储备功能[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6,17(3):113~115.
[4]康格非,主编.临床生物化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26.[5] 黄铭新,江绍基.晚期血吸虫病及慢性肝病患者血浆LCAT变化的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85,24(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