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验仪器设计上,大量采用了机械装置,气动装置,大量步进马达和传感器的采用使电路设计及集成电路的选择也原来越复杂,电路板设计越来越紧凑,近年来大量出现了SMT表贴电路板。这给检验仪器的维修带来越来越大的难度。由于大量的结构的应用,使维修人员需要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需要更多的相关经验。这也就是许多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人员不接触检验仪器维修的主要原因,很多医院维修人员都是医疗器械维修专业出身的,机械电子方面都是概略的学习了一下,主攻方向还是医疗器械的原理和应用,往往维修高手都是有很丰富经验机械、电子、或者自动化专业的人员,这些人员学历并不很高,关键是实践经验(非医疗器械经验),这从一方面也反映出业务能力的高低跟实践经验有着很大的关系。下面结果我个人的经历和实践说一下检验仪器的维修思路和技巧。在检验仪器中都含有大量的机械部件,这些机械结构并不是很复杂,一般都是直线运动或弧线旋转运动,或者单纯的圆周旋转运动。直线运动的结构一般都是由马达转子连接螺杆直接与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网运动部件相连,从而使运动部件作上下或左右移动,采用这种结构对速度不快力矩要求不严的结构很适用,也很简单;也有采用马达转子连接齿轮与力矩齿轮相连,力矩齿轮带动螺杆,再由螺杆带动运动部件运动,采用这种结构是为了控制速度增加力矩,对于需要大力矩要求的结构中很有用;还有就是采用马达转子连接滑轮,带动锯齿皮带运动的结构,这种结构对力矩要求不是很高,但对定位要求很严格的结构很适用,在一台仪器中,这些结构往往同时采用多种,特别是血球生化当中,往往三种都采用,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在这些结构中,马达是动力源,过去多采用直(交)流马达,随着步进马达的成本降低,目前被广泛采用,有时为了设计、采购及工艺上的便利,往往在一台仪器中的多个马达都设计成一种型号,只是在电压电流控制方面和运动步数方面加以区别,但这一点在直(交)流马达上是办不到的,只能在步进马达上实现。这里引出一个电路设计问题,采用直(交)流马达为了控制其运动起止位置,往往需要在运动部件运动行程的起止点上分别加行程开关(微动开关或者光电耦合开关)来通知电路进行相应的动作,而步进马达则仅仅在起点上设置行程开关,而其止点是靠程序控制步数来完成的,这在电路设计上由单纯的模拟控制到了程序控制的范畴,而且其驱动电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步进马达很少损坏,而且由于装配的原因,马达本身基本上不可维修,接到很多维修电话,都是认为步进马达损坏而进行拆卸后反而无法使用了,步进马达结构是由一个转子和几组线圈定子加上轴承、磁钢等组成的,这样小的线圈也不建议大家去绕制,毫无疑义,再说医疗仪器维修费用很高更换也很正常的。买不到原厂的可以进行型号查询后替换其他型号的即可,很便宜也很简单,连接的时候把插头顺序搞正确就是。
在机械运动中,齿轮和螺杆(齿条)、锯齿皮带和滑轮(也有用三角皮带或者其他皮带和滑轮)、滑杆和铜套(聚四氟乙烯套)的配合最常见,这些齿轮、螺杆、皮带、滑轮和铜套之间有些是用润滑脂来保证润滑的,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保养,即清除原有的润滑脂,涂抹新的润滑脂,注意要少量均匀。尼龙锯齿皮带是严禁使用润滑脂的,而聚四氟乙烯套则不需要润滑。齿轮、螺杆长时间动作容易造成磨损,但是此类零件价值低,反而更换不容易,因此厂家一般都整体更换或者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不易磨损,即便这样还是有此类零件因磨损或者断齿而造成啮合不好发生故障,发出齿轮之间的碰撞声音,做机械维修的同行会很容易的听出来,一般可以进行重新装配,调整一下间隙可以暂时解决,但磨损太大了就只能更换了,有时为了节省维修费用,可能会采用自行加工的方式,这个时候要注意齿轮的模数和公制英制单位,很多加工中心可以根据图纸进行编程加工,但有些地方需要另外找地方出图纸的,呵呵,这对学机械的人员不会什么难事儿的。锯齿皮带和滑轮的配合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只要滑轮位置不发生改变,一般不会造成阻碍,但皮带会因为使用时间的延长造成磨损断裂,应急维修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如果皮带是一个部位固定在移动部件上,通过滑轮作直线运动的,可以暂时用订书机或者缝制起来,将连接部固定到移动部件上去,这样可以暂时替代的,在生化等设备上,皮带往往是进行圆周运动的,这时就只能缝制了,缝制不好也会造成阻碍。滑杆和铜套间的磨损往往是相互的,但是也根据材料选择的不同,会出现滑杆磨损较为严重,或者铜套磨损较为严重,这样的原因往往是材料本身或者运动部件受到其他物质的阻碍造成的不同轴磨损,应急处理一般将滑杆或者铜套或者二者均旋转一定的角度,躲开磨损部位即可,同时要寻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移动部件阻碍,彻底排除。采用螺杆结构一般只需要一根螺杆就可以了,不需要滑杆,因为螺杆的扭矩已经很大,足以完成大力矩工作,而采用滑杆往往是定位要求很精确的部件,往往力矩很小,所以滑杆结构多是双根,移动部件在平行的滑杆上移动,稍微遇到阻力就会停止甚至发出噪音,有些运动部件还带有样品针试剂针,且针还要通过冲洗块或者样品帽进行移动,那么这些冲洗块或者样品帽不正确或者发生故障就会造成对移动部件的阻碍形成故障,针的弯曲变形、冲洗块或者样品帽的内部密封圈或者材料变异都会造成对针的阻碍,整个移动部件运动不畅就会出错。
蠕动泵在检验设备中广泛应用,其结构简单(步进马达+凸轮),相对来讲运转极为可靠,但是很多国产的凸轮采用的塑料材料有差异,造成凸轮磨损严重,经常需要更换,很多医院的工程师干脆自行加工塑料或者金属的凸轮进行更换,国外的产品很少出现此类现象,但是泵管的磨损确是很严重的, 泵管的替换也是很严格的,内外径,材料以及长度要求都很严格,过长过短容易造成压力不足,材料不好很容易造成泵管粘滞,内外径不一样会造成压力不好甚至根本装不上去,当泵管两端遇到阻塞,会导致凸轮遇到阻塞从而造成马达运动受阻出错。84年还在高中的时候,利用业余时间拜师学艺,主要是对电感兴趣,师傅们说机电不分家,要学电先学机械,所以被分配到保全班学习,由于我不在工厂编制,因此没有任何工资等费用,呵呵,那个年代好像都这样,我就理所当然的成了两个班(电工和保全)22个人中最出力的一个,往往是出力不讨好,修不好还要找师傅们来,但那3年是我的技术基础打下牢固基础的几年,从简单的刀闸维修到电机保养拆卸到大型机床仪器设备的全面拆卸保养,到电器电路的维修布线,几乎都干全了,经常是一身的油满身的灰,节假日的时候一般都在工厂里参加大型设备的养护,有几次居然睡在机床下面,让师傅们哭笑不得,师傅们严格的指导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18岁进入电大学习机械制造和进入大学学习计算机应用时,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践经验,可以跟3、40岁的前来充电拿文凭的老技工交流常见的甚至复杂的机电问题。那个时候我基本上是挑课上,机械部分着重学习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以及机械设计和工艺制造,材料等等,而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则挑选模拟数字电路以及自动化设计应用方面,当时年轻人独有的狂妄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基础原理课基本不去,试验设计课非到场不可,往往现场的操作和设计表现出的手快脑快令老师们吃惊。呵呵,当时他们那里知道,几年的摸爬滚打在众多的师傅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你的水平逐步提高,师傅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年的压抑在这些基础面前简直小菜一碟,终于有露脸的时候了:)。但这种轻理论重实践的弊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体现出来,理论依据缺乏和用词的不准确往往令我很尴尬。
说到机械维修当中最简单最不起眼儿但最让人头疼的是螺丝问题,维修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螺丝的拆卸,不卸螺丝维修就无从开始,螺丝的问题一般是滑扣、锈死和秃头,螺丝丝扣部分锈死可以采用除锈喷剂来处理,一般几分钟就可以解决问题,滑扣有很多情况,处理起来不外乎截断或者双工具用力,而螺丝头部秃了就无法下工具拧了,普通的螺丝可以用锉刀挫成宽深的一字形,用大的改锥卸下,无从下手或者沉头的螺丝就只能用电钻打掉头部,然后再重新攻丝更换螺丝的尺寸了,对于内六角螺丝,它的硬度很高,有些国家例如日本和德法等国,内六角螺丝是淬火处理的,处理这些螺丝时钻头的材料,切削角度以及切削液都是需要的,这对非机械/电气技工听起来也许会感到头疼,但也没有办法,你总得修下去阿。84年的暑假两个多月的时间,工厂里1千多台设备的刀闸、空气开关、还有接触器的螺丝让我全面的检查,整天的工作就是打孔,攻丝,配螺丝,自动加工中心的配电箱机器庞大,日本和德国的接触器更为小巧,布局也极为紧凑,与医生招聘网今天检验仪器得紧凑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这种作业可是辛苦,不过,那个时候年轻也有冲劲,硬是挺下来了,师傅们不愿意干,干了也没有多大成绩感,但对我来说,这个阶段让我对钳工机械和工具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帮助。顺便提一句国产的仪器,一个厂家的血球不惜工本的把wbc/hgb比色计数部分用1.5mm的不锈钢板制作,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却采用了普通的铁质螺丝固定,且不说hgb比色是不能受外界光线影响的,这个不锈钢没有经过发蓝或者喷涂,像一面镜子一样装在上面,其
hgb结果可想而知了,但就这个螺丝经常生锈,非常的难堪而且很难拆卸,质量很差经常断头锈死,搞不懂厂家为什么这么昂贵的东西都用上了干吗不用好的螺丝呢?牛都买了还差牵牛绳的钱?对于机械部分或者电子部分的维修,还是引用师傅们的话:望闻问切。望--就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来查看故障的表面现象;闻--就是通过听声音来判断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问--询问相关人员次故障发生的背景及时间长短,还有做过的处理;切--就是通过自己的检查来正确判断故障所在并做好维修工作,这里我还要在加一个字就是想,处理好故障后要仔细想想故障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么处理能治根吗?频繁发生是为什么?能否避免,有无仪器外部的原因,是否设计问题(当然,随便怀疑别人的设计不合理是不可取的)等。在检查过程中,观察和感觉非常重要,这里说的感觉不是凭空的感觉,而是视觉听觉和触觉就是手的感觉。经常见到或听到这样的问题,我看那个部位漏水,但不知道什么地方漏,能告诉我吗?我听到有噪音,能告诉我是什么声音吗?你以为电话能看到什么地方漏?还是在网络上能听到噪音?这样的问题有些愚蠢,但也体现出维修者的能力和思维问题,找问题就要看,听,摸,看不到听不清摸不出来就要拆,拆到能看见听清楚摸明白为止,很多人不愿意这么做,原因是怕装不上或者拆坏了,那么我问一句,就算通过咨询能够断定(这也是假性断定)问题所在你就不拆了?就不怕拆坏了?就不怕装不上了?不知道怎么想的。人手能感觉到最小的平面高度变化是0.2mm,人眼能感觉到的最小缝隙是0.15mm,人的听觉可以听出几万种声音,但把这些声音归纳到机械声音不过几十种,在一种仪器上发出的声音不过10几种,哪个部件发出什么声音,哪些是正常的声音哪些是不正常的,通过几次的维修或者观察就会很清楚的记下来的。这些感觉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不断的实践总结出来的。87年的暑假,经过了漫长的考试,机械保全钳工,电力拖动电气电路等等笔试和动手测试之后,公布成绩的那一天,师傅把我领到一台加工中心旁边,跟我说,这个主电机有问题,你检查一下什么原因,开机测试一切动作都很正常,单独卸下电机也很正常,但师傅说的有问题总要有个交待才是,于是用大的改锥放到电机上,手柄贴在耳朵上听了一会儿,发觉有急速的轻微摩擦声音,在排除了外界干扰之后,断定是内部问题,于是打开电机,抽出转子,用手伸到里面转圈探查定子情况,结果发现了一截线头,棉线头,拽掉之后,重新安装再听就没有这个声音了,这个时候抬头看看师傅,师傅说,没问题了,这是你的证书(其实早已经下来了),你出徒了。原来这个电机烧毁过,被一位师兄重新绕制线圈,这个线头就是捆扎漆包线用的,浸漆之后变得很硬,安装的时候没有注意修剪造成的。为了这个事情,几年后师兄还问起过,你当时真的听出来了?我回答是,师傅说:我之所以说有问题,是因为我看到你师兄没有处理好,你却听出来了,所以你以后不用来我这里学什么了,感觉这个东西最难学的。
网络发达的今天,给我们带来的很大便利,资料的公开信息的共享,使我们能够找到相应的咨询也多,这也无形当中降低了维修行业的门槛,很多人认为看看手册对着机器就可以修了,加上过去修冰箱彩电的底子,应该可以的。其实,检验设备没有什么高精尖的技术,但是个多学科跨行业的产物,需要广泛的知识和技术,对维修人员的信息量技术量以及经验要求很高的,再学习能力非常重要,英文材料的阅读,原理的理解,流程的领会非常重要的,经常有人说宁可听别人说一遍也不自己看10遍,但这是一道坎儿,自己走过去总比别人背过去强,何况也没有人愿意背你,底气和实力是自己学出来的,不是别人教出来的。这就是人们只知道名人却不知道他的老师是谁一个道理。下点儿功夫对自己的将来有好处。
98年转行到检验仪器维修以来,接触的第一台血球是光电的MEK5108K,第一次维修坐了4小时的汽车,在车上详细翻看了使用手册,但还是一头雾水,毕竟没有见过也没有接触过,到了现场,医院的人只说了句HGB不好,说实话那个时候连HGB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在车上看了一下说明,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在什么位置,当找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发现是4条线,隐约还有灯光的样子,马上想到是否是光电比色,这个地方出问题是否是窗口脏有关,这个东西没有办法拆,隐约记得(在医院是不好意思看书的)说明上有关于这个HGB清洗的图片,于是照葫芦画瓢,倒上84液进行HGB吸取灌注(书上说是次氯酸钠,跟医院要就给我84 ,好长一段时间我以为这两个是一个东西),一次就好了,但是处理好之后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呆到最后一班车才走,反复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它是半自动的,所有的结构基本都暴露在外面,因此可以很详细的观察到,这次让我很有收获,就是根据以前的机电经验估摸出动作流程,对电路控制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检验原理还是一无所知。再次全面接触血球是两个月后,一台F820送修,问题不大,电源板和主板的连接器插座脱焊,但这次没有放过它,全面的拆卸安装,对电路和泵,阀还有调整都充分的理解,正好搞到一本维修手册,反反复复的对照看了好几遍,并且模拟了很多故障现象,对于血球的原理流程以及控制都有了很深的了解。等到几天后维修CD1700和JT-IR的时候就已经很得心应手了,只不是半自动和全自动的区别,多了几个控制部件而已。几个月之后KX21上市,这个机器令我极端头疼,莫名其妙的结构,紧凑的布局感觉无从下手,买了一套维修手册,下决心搞明白,由于都是PDF格式的文件,因此下载了PDF编辑器直接在原文档上翻译,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全部翻译出来,对专业英语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由于是完全自己做的,因此对仪器的工作原理动作流程特别深刻,再对这个机器进行维修的时候,就跟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轻车熟路了。到后来的ABX也着实头疼了几个星期,结构的完全不同,以前可靠的因素都变成的不可捉摸,维修思路和维修方式都要进行转变,但过了这几步上山的路,剩下的下山的路就很平坦了,五分类仅仅是增加了原理和流程,在结构上增加了几个部件而已。现在想想刚入道的时候,生化,血球,免疫都非常的陌生,第一台生化CX4,第一台酶标伯乐,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么多年来,除非我着急办事儿,否则维修结束不会马上离开的,跟工作人员多聊一些专业的东西,操作应用过程中的问题难题,多观察仪器的运行,甚至上手帮助操作者操作,这些都是良好的习惯,对我帮助很大。 检验仪器中应用最多的要数电磁阀(或者气阀)了,这些阀形状千奇百怪,但是结构却大同小异,无外乎卡紧阀或者膜阀,卡紧阀就是将管道夹住不让其通畅,膜阀就是通过膜片对通道进行切换。阀的结构往往是由线圈(气阀则是由气腔构成)、弹簧(自我复位用)、阀芯(软铁或者合成材料,很容易加磁和去磁)、阀体(切换通道)组成的,拆卸的时候往往注意螺丝的滑扣,以及弹簧要小心,不要飞掉,膜片上的堵塞物处理干净,阀芯的锈迹处理好,安装的时候一定要看准方向和定位部件的啮合完好后才能上进螺丝,有些电磁阀设计的过于复杂,方向和定位设计得很模糊,很容易造成紧碎或者拧不紧泄漏。一定要注意,不要让阀体的液体流到阀芯上去,否则顺着下去就是线圈,很容易破坏线圈。阀的线圈断路以及膜片的损坏是最常见的故障。电磁阀还坏和判断其实也很简单的,记得网上有位海南的朋友曾经说过,要用电池测试动作好坏,当时我师兄还争论了几句,呵呵,说实话,我还真没有想到过用电池测试电磁阀的。电磁阀一般有12v,24v,36v,110v(交流或者直流)几种,12v你可以用9v的层叠电池勉强测试,但24v呢?背个直流电源去?显然不现实。最合理的办法是用万用表,线圈是否断路直接量电阻,电磁阀的阻值一般都不大,
20几欧姆到2、3百欧姆都有的,原则上只要通不短路就是好的,那么电路是否动作呢?直接量万用表的电压就可以了,阀在不工作的时候,线圈电压一般为全额电压(12v的电磁阀不工作的时候就是12v)或者没电压为0,这个电路设计有关系,阀工作的时候一般为降低到额定电压以下(12v的工作电压可能为6v或者8v),根据这个电压的跳变,就可以知道电路是否动作,电磁阀是否动作。那么阀体的动作或者是否堵塞呢?根据流程观察流动情况就可以断定了,有些人说了,没有流程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动作怎么办,也很好办,怀疑那个阀就把这个阀的进出管道拔下,抽出部分液体,再插上,这样就在电磁阀的进出口形成气拴,查看气拴的排除或者流动速度就可以断定是否跟阀有关了。这个其实跟流程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检验仪器在设计上,每个电磁阀在每个测试循环的过程中都要用到的,也就是说每个电磁阀在每个测试循环当中最少要用到一次,那么一个循环也就几分钟,循环反复测试就是了,“坐等靠”就是检验维修的主要特点,等着它动作,等着它出毛病,呵呵,这也就是检验维修工作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主要所在。对于检验仪器的泵,则有很多种,也是不可缺少的,有采样和液体分配用的注塞泵,有产生压力的注塞泵,有单独产生正压和负压的膜泵,也有同时产生正压负压的压缩机,还有可以产生精确定量的气膜泵(隔膜泵)等等,这些泵当中,拆卸过程越来越复杂,往往连带很多机械部件,因此要千万仔细,“不怕拆了装就怕拆了忘”,这句话一定要记住。泵经常损坏或者处理的地方是密封圈,污垢的处理,膜片的检查和更换,机械结构的装配。注意,膜片和密封圈都是不耐油的,一定把油处理干净,密封部件有时候需要密封脂之类的辅助一下,但绝大多数是不需要的。这些泵的进气孔或者卸压孔都是直接连同空气的,因此有很多仪器都采用空气过滤器来保证清洁,但这些过滤器严重堵塞会造成压力的不足从而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提一下维修工具的问题,主要是改锥类的,不建议采用便宜的工具,也不要只选择几种工具,要多准备一些形成不同规格尺寸的,哪怕贵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工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维修进程和维修质量,用不配套的工具会破坏螺丝头甚至拧坏丝扣的,有些零件需要采用不同角度的工具,例如内六角,垂直方向或偏差10度左右可以使用同尺寸的圆头扳手,但是超过这个角度或者地方狭小就要采用直角扳手了。另外,不同的力矩要求也需要采用不同的工具,否则会造成破裂或者紧固不够,不是所有的结构都是越紧越好的。还有就是一把工具不要长时间的使用,一旦出现磨损就要更换,不要舍不得,一旦拧坏或者拧不下来,那你就糗大了。水路和气路是检验设备的一大特色,也跟它的测试原理和样本有关,血液分析肯定要用到稀释和试剂,压力的产生和传送也是需要这些的。而水路和气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为两个字“堵”和“漏”。堵孔是经常遇到的,堵孔分为假堵真堵和半堵,假堵是指由于压力或者阀或者管道堵塞造成小孔流速缓慢造成电路判断成堵孔,半堵则是小孔孔径由于被其他物质堵塞造成缩小。排除堵孔根据不同的仪器或者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轻微的堵孔,多是由纤维或者蛋白或者未完全溶解的细胞碎片形成的,可利用反冲,高压灼烧,浓缩清洗来解决,顽固性堵孔就要拆卸后,单独进行小孔浸泡了,碱性的清洗剂对细胞碎片和蛋白沉积以及油脂清除效果较为明显,酸性的对纤维类的沉积有很强的消除作用,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排堵的效果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得到,呵呵,很多工程师跟我说不会用显微镜,是啊,这已经超过了维修的范畴了,但既然维修这一行了,就学习一下吧,很简单的,也很方便,对排除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有很多的小孔是经过镶嵌处理的,镶嵌在塑料或者其他物质上,呈平面或者圆柱体,这种结构不适合大力冲洗或者显微镜观察,因此可以采用注射水流观察。有很多人给我说,反冲正常是否就能说明孔没有问题呢?其实不能这么简单的推论,反冲是正压,水流向外,但正常测试的时候是负压,水流向里,经常看到小孔上附着棉絮,随着水流来回摆动,呵呵,还是需要多观察多想想可能发生的情况。小孔的拆卸往往伴随着计数单元的拆卸,因此,注意密封圈的安装位置和方向,还有,拆卸是个卸力的过程,因此,对小孔不会有伤害,但是安装的时候,除了注意垫圈的位置和方向外,定位的准确以及紧固程度和方法都需要注意,否则就会挤破小孔的。
电磁阀或泵的堵通过拆卸就可以处理了,注意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管道中的单向阀和三向直通、连接管的堵,只能经过浸泡或者高压疏通了,血液凝固或者长时间停机由试剂凝结还有试剂不合格造成的堵是最常见的情况。漏,也是检验设备最常见的问题,管道的接口处松动,密封圈密封不严,以及腔体的破裂,都会造成定量不准确,压力不足,液体渗漏,严重的甚至腐蚀线路板或者线圈造成更大的损失。管道接口松动,一般是老化变硬失去弹性所致,可以剪掉一段重新连接就是,但有些关键管道不可以过度剪短,否则会影响计数的,试剂管道,特别是溶血剂和废液的管道时间长了会变硬,就需要整体更换。不要脚疼医脚头疼医头,这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经常有工程师维修过后,这个毛病好了,那个毛病又出来了,或者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总是维修同一个系统故障。发现一根管道松动,就把其他的管道都检查一下,发现一个地方泄漏就把其它类似可能发生的泄漏也处理一下,既然去了,就不在乎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时间,彻底检查和处理一下,医院对你的看法和你个人的名声都有好处,也减少你来回的时间,经常听到医院这么讲,说这个人不错,几年来都是他来维修保养的,一直没有什么大问题,这个人不行,总是弄不好,经常来还经常出问题,其实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维修人员切忌的就是轻浮和急躁。泵、阀、池的密封也很重要,需要经常检查和处理的,否则,压力不足的困扰,莫名其妙的故障现象都会让你很头疼的。检验仪器维修过程中,应用不好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大型的生化设备和免疫设备中,有专门的应用工程师辅助维修工程师工作,操作方式方法,操作流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评估都是经常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工程师多接触相关学科的知识来提高自己。样本的采集和存储运输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范的,很多操作者说以前我是这么干的都没事儿,这次的问题肯定也跟这个无关,也许是无关,但是要指出这个方法的错误,要他们按照正确的方法。抗凝剂的选择及含量非常重要,对结果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勤奋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多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为维修工作服务,否则,说不出来是无法跟医院交涉的。试剂不合格或者出现污染等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应用问题,这些需要对仪器原理的理解,和正确图形的记忆,血球的散射图直方图,生化的反应曲线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每次维修保留维修前后的图形结果是很好的习惯,在结果上注明什么机器什么医院,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问题,如何处理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这是更完美的维修习惯,对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帮助很大。在应用过程中,菜单的误操作或者参数的误调整也是很容易出现的 ,大部分机器都是进口的,英文是主要的语言,所以,熟练掌握操作和专业英语也很重要,其实,检验设备的菜单都不是很多,挨个看看也费不了多少时间,要找的东西总会找到的,但是有些人的习惯很不好,按几下找不到就打电话,一个小小的菜单能发动全国的同行给他找,这未免太过分了,帮助他的人和他本人相信处理好之后都不会有成就感,怎么就这么不能踏踏实实的坐下来慢慢看看呢?
电路部分在检验仪器中是很少出问题的,但也小毛病不断。电路问题实际上就是知识的掌握和万用表的应用问题,很多人都问过我,电路维修都需要什么知识,呵呵,其实初中的物理电学知识就足够了,电路元件的知识通过简单的查询就可以掌握了,如何使用万用表判断就需要经验的积累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问题,没有一下子可以学透的东西。在电路故障中电源故障最常见,普通电源或者开关电源甚至混合电源经常被检验仪器用到,判断电源的好坏很简单,直接量输出端电压是否正常就是,值得注意的是,空载电压会高于负载电压,但有负载的时候绝不可以低于设计电压的,过去的开关电源不接负载是无法测量的,现在的开关电源内部都设计有假性负载,因此可以测量出来的,还有要注意的是虚电压,就是空载电压正常但负载为
0或者下降很多导致无法正常工作,使维修陷入困顿,其实也很好解决的,找个耐压功率足够的电阻性负载连接测试即可,例如灯泡之类的。
放大电路在检验设备中必不可少的器件,一般采用双电源供电,即采用正负12v或者正负15v,这两个电源没有或者缺失一个都会令放大器不工作,造成结果为0,放大器本身漂移也会造成结果的不准确线性较差或者干脆输出不正确造成结果不可理解。在一般情况下,前几级的放大器在不接输入端的情况下,输出端总是0v,这是个常识,虽然这种情况一再发生,总是电话问放大器怎么测量?确实不好测量,一般能够排查到一定的范围,然后将其一并更换掉。A/D转换器很少有听说损坏的,基本上可以不管。在放大电路中由于元器件电气性能的差异导致无法统一设计,因此需要有相当多的调整电路和调整点,这些调整点分别可以控制电路的整形检波,滤波增益灵敏度等要求,有些电路设计成电子电位器,通过程序利用软件来调整,有些采用多圈精密电位器进行调整。它们调整依据都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范围的,有些调整还要用到特殊的校准物质,因此在检查和调整前一定要明确。通讯电路的损坏也是经常发生的,过去的232通讯芯片现在的LAN芯片以及USB驱动芯片都被广泛的应用到,这些芯片在输出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电平的高低变化,通过测量这个变化可以判断芯片的好坏的。打印端口的损坏一般都是扩展电路损坏造成的,也是打印机带电插拔造成的,因此需要多加注意和提醒。电阻的测量很简单,实际测量值和标定阻值比较一下就可以了,除非明显的断路和短路,否则就需要对比,现在电阻都是色环电阻,根据色环的排列顺序,棕红橙黄...的排列计算下去就是了。有些电感短路器等设计成电阻样式,主要是安装的方便和统一,因此,测量的时候不要混淆,其色环往往是均匀间隔相同颜色的。电容的测量有些技巧,大容量的电容测量电阻时会有明显的导通和逐步增大的过程,这也就是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交换表笔也会产生这个过程,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好的,开路和短路会对电路缠上不良影响,甚至会短路电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小容量的电容可以直接测量出来的,现在的万用表都代用2PF--20UF的测量档。二极管的测量是利用其单向导通原理的,只有一个方向导通,交换一下表笔就可以测量出来。三极管一般在检验仪器上都作为开关管使用,其放大倍数很少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过去老的设备上应用比较多,多是作放大使用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在b极加上高电平信号就会使三极管导通,b极与www.lindalemus.com其它两个脚的电阻值正反测量都应该是单向导通的,但有的三极管内部加有阻尼等结构,因此,有时候单纯的测量电阻效果并不好。在板测量电阻会因为电路串接或者并接其他的器件而造成测量值和标定值差别很大,所以要注意这个问题,需要的话拆卸下来测量更准确一些。万用表的选择也要注意了,多化点钱买一块正规厂家的万用表是值当的,现在市面上百十来块钱的真的无法使用的,仅仅量个通断还可以。马达损坏是比较少见的,一般通过测量线圈的通断可以判断,注意,步进马达是由2组或者3组独立的线圈构成,线圈之间是不相通的,除了线圈问题,马达常见的故障一般还有轴瓦抱死,转子输出轴变形,轴承抱死等等情况,一般更换即可,没必要费心力去修。液晶显示问题我在别的帖子上已经讲过了,大家可以参照看看,一般是更换为主,不主张修复,可能性很小。传感器的大量采用是检验仪器的特点,传感器一般使用光电开关(光电耦合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等,光电耦合器件多用在移动部件的起点控制,门限开关,液体流动监测等等,发射端为光电二级管,可以通过测量其电阻的正反向导通来判断好坏,由于它的发光波长是在红外区,因此,可见光对其是无效的,接收端无法用不通电的办法测量,在发射端通电后,通过阻挡窗口来测量接收端的导通或关闭从而判断其好坏。光电耦合器常用的有开口式和平面反射式的,平面反射式的光电耦合器一般在一个平面上有两个窗口,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呈一定的角度,一般为
45度、60度和75度,在移动部件上需要有一个反光点来进行光线的反射,这个反射区采用暗色的吸光材料上喷涂白色涂料或者安装反光材料制成,在生化尿机免疫上广泛使用,尿机上的移动托架下面的白色斑块就是给这种光电耦合器反射用的,由于反射角度的关系,通常移动部件需要安装角度和配合精确。还有的传感器实际上就是叉簧开关,只不过是接触杆奇形怪状罢了。这些光电耦合器中用做液体传感器(废液、混合液传送、试剂感应或定量部)的都后续着放大匹配电路,通常要做灵敏度调整的,一般进行有液体和没有液体时的调整,有液体应该为1v以下,没有液体根据厂家的要求调整,一般在3v以上4.5v以下。有些液体传感器实际上就是两段金属管按照一定的距离连接在同一段管道上,利用试剂导电的原理进行通断测量的,这样的传感器一般没有灵敏度调整。温度传感器分为热敏电阻和温度集成电路,热敏电阻通过温度和电阻值得比例关系来进行工作的,一般精度很差,对温度要求不严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后续需要匹配电路甚至有定标校准电路,判断其好坏可以通过测量电阻来判断,电阻值不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那就有问题了,在血球等仪器上,温度值是要用作结果计算补偿的,温度偏离太大就会报错甚至不出结果。温度集成电路一般制作的很小,可以直接放到液体里,它对温度产生每度固定的电压差信号,这个信号被直接送到cpu处理,其校准也是通过软件来完成的,判断其好坏直接测量其随温度变化的电压差即可。压力传感器是压力感应膜片对压力的变化产生电信号通过后续的放大匹配电路将其信号送给cpu并由cpu判断是否需要停止或启动压力发生装置。压力问题往往很复杂,让维修人员无从下手去判断是管路问题?还是传感器问题?还是匹配电路问题?还是压力发生装置的问题(泵或者压缩机),因此,好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加快判断速度减少重复作业强度,我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拔下传感器管道,接上注射器,根据传感器所起的作用进行推拉动作(传感器均可以检测正压和负压,只需作匹配电路的矫正就可以了)注射器的推拉产生的压力往往大于压力发生装置产生的压力,因此,传感器很快就会将压力信号传送出去并得到回馈---停止或者启动压力发生装置,如果这个动作是正确的,那么就说明传感器和匹配控制电路没有问题,要检查管道的泄漏或者压力发生装置的问题,否则就要先检查压力传感器本身和匹配控制电路问题。匹配电路有很多调整点,分别调整零电位和线性灵敏度等,需要根据厂家的要求调整。
电路中的核心是cpu和存储器件,cpu分为单片处理器和嵌入式处理器还有我们常见的个人电脑处理器,存储器分为ram,novram,eprom,eeprom,flash等等,有自带电池保护的,有需要外接电池提供记忆保护的,有电擦除的等等,这些器件基本上不易损坏,有些仪器由于设计上的原因和特殊情况,往往损坏cpu和丢失存储器程序,这个时候就需要购买和更换,注意,有些存储芯片的程序是可以进行在线升级更新的,有些cpu不能采用空的,里面必须写有程序才可以使用的。还有一些器件是可编程器件,这些器件根本无从换起,从老式的gal到dsp等大规模可编程芯片的应用,使维修变得无所适从,通常简单医疗设备上一块板子正反面焊接了几十块表贴封装的器件,仔细看看能修的没有几个,都是可编程的,呵呵,都这样的话,维修人员就没有板极维修这一说了。很多仪器都是可以进行操作系统和操作程序的重新安装和更新的,因此妥善保护好安装盘和备份硬盘资料是明智的选择,安装盘的保存和备份,硬盘的备份一般用ghost比较方面快捷,恢复的时候一键搞定,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维修这台设备备份一些资料,等到用的时候就是无价宝。联机电脑程序的压缩备份也很重要,否则一旦误操作哭都来不及。最近几年的接触发现越是年轻的维修人员计算机水平越差,上网聊天倒是很在行,但是对于计算机的调整,测试程序的应用,以及注册表,中断,进程的使用,服务程序的调用更是一窍不通,往往是主机修好了,连机电脑不行,还是不成功。所以,在学习不仅仅是愿望问题还是自觉性和长久性的问题。
集成电路,二极管,三极管的检测方法,其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上网搜索其datasheet,查看相关的管脚定义和功能及其逻辑关系,就可以测试和判断其好坏,并可找出可替代的器件型号,有很多人跟我说,这个很难,一是英语二是不懂啊,呵呵,既然这样就不要进行电子维修了,换换板子岂不更好?既然想学想干,就没有捷径可走,下点功夫,抓住一两个器件的datasheet搞明白弄懂,后面的就都轻松了。至于电路板的维修如何上手,真的没有什么妙招,按图索骥是根本的办法,没有图纸那么只有顺藤摸瓜了,顺着信号线查找下去(不去管电源线),遇到哪一个芯片就查哪一个芯片的datasheet并搞明白其功能和逻辑关系,进而判断其好坏,顺便将其外围电路(电阻电容二、三极管之类的)也检查一下,除此之外别无它法。顺便说一句焊接,很多学历很高且电子专业毕业的维修人员,实践经验太少,焊接技巧根本没有,往往是一块很漂亮的板子,修过之后像狗啃过一样,甚至像从垃圾捡来一样肮脏不堪,线路板线路翘起断裂到处是飞线连接,很是头疼,往往修不好再找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很难再接手,在焊接之前先多练习,电子市场上有很多线路板厂,买他几块现成的板子,买一点类似的便宜的芯片焊接练习一下再上维修板上,这样出来的活儿会很漂亮,也很严谨,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电烙铁的功率和烙铁头的选择很重要,不是一把烙铁焊全部器件的,热风枪的使用也是很有必要的。还是那句话,熬过上山的艰难,下山就轻松了。